导语: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的混乱局面中也先太师,惊慌失措,动弹不得,束手就擒。完全没有网络上大肆宣扬的明朝天子“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英雄气概,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也先太师:朱祁镇兵败被俘时为何没有勇气自杀而要被俘受辱?

也先太师:朱祁镇兵败被俘时为何没有勇气自杀而要被俘受辱?

土木堡之变中也先太师,明英宗朱祁镇在乱军之中,跌坐地上,被瓦剌骑兵轻易俘虏,其原因应该有以下几点:

也先太师:朱祁镇兵败被俘时为何没有勇气自杀而要被俘受辱?

1.朱祁镇成长在深宫之中,养大于妇人之手;其父朱瞻基忙于政务及其他爱好,没有对其多加教育;而他的老师王振,则是人人痛恨的一代权阉,只不过略通经书而已,并没有对朱祁镇进行过太多的气节教育也先太师。所以,在大难临头之际,朱祁镇所受的教育当中,根本就没有宁死不辱的思想准备。

2.朱祁镇只不过是一个平庸之人,突遭大变,束手无措;身边卫士纷纷战死,他最敬爱的王老师,又被自己人锤死了。深宫中走出来的朱祁镇,何时见过这等惨烈的场景.....

现在有很多人动不动就说,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天赋异禀,非常镇静,气定神闲。以我看,这只不过是朱祁镇在大变之前六神无主,呆若木鸡罢了。

3.朱祁镇毫无血性。土木堡之变发生时,朱祁镇年龄是22岁,这个年纪正是血气方刚、绝不受辱的青年时代。但是,我们从朱祁镇身上丝毫也没有看到他表现出一丝血性来。

当然,网络上崇拜朱祁镇的人会说他还年轻。那么,我们来看看198年之后的明末少年英雄夏完淳吧。

(明末抗清的少年英雄夏完淳)

1647年,年仅16岁的抗清英雄夏完淳被清兵抓捕,经略江南的清廷重臣洪承畴爱惜夏完淳的才华,极力劝说他投降。但是,夏完淳坚贞不屈,被关押80多天以后,在南京慷慨就义。

在被清军拘押期间,少年英雄夏完淳写下多篇诗词,表达了自己为国尽忠、以身殉国的冲天豪情。

在夏完淳这样的少年英雄面前,朱祁镇这样的软骨头,应该是无地自容的吧!

结语:明英宗朱祁镇只不过是一个才智平平的普通人,在突然遇到土木堡之变这样重大的变故面前,惊慌失措,束手就擒是非常正常的。可耻的是被俘之后,朱祁镇贪生怕死,觍颜事敌,屡屡引领瓦剌军队去明朝重镇叩关,妄想让敌军不战而获得明朝的军事要塞。

在大同、宣府守将郭登、杨洪的决绝态度之下,朱祁镇才放弃了引敌叩关的卖国行为。

迎接明英宗朱祁镇回京之人叫杨善,此人非常圆滑,善于雄辩,因助英宗复位而得到大肆封赏,凭功得到显赫的权贵。《明史》中记载杨善:“携子四人行,至是并得官。又为从子、养子乞恩,得官者复十数人。气势烜赫,招权纳贿。”

也先太师:朱祁镇兵败被俘时为何没有勇气自杀而要被俘受辱?

也先太师:朱祁镇兵败被俘时为何没有勇气自杀而要被俘受辱?

明英宗朱祁镇剧照

明代宗朱祁钰剧照

杨善(1384-1458年),字思敬,京师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区)人。公元1449年(正统十四年),瓦剌来犯,明英宗朱祁镇受宦官王振鼓动御驾亲征,被瓦剌所俘,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变。后有其弟郕王朱祁钰即位(史称明代宗),在股肱大臣于谦等人的拥护下,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并击退瓦剌的入侵。次年明代宗派右都御史杨善、工部侍郎赵荣率随行人员出使瓦剌,杨善变卖家产购置众多奇珍异宝,凭借巧舌如簧,与瓦剌也先周旋,在没有任何圣旨的情况下利用计谋迎回了明英宗。

公元1458年(天顺二年)卒,杨善终年七十五,赠兴济侯,谥号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