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由吕克·贝松在2006年投资并担任制片人的影片植物学家。近期才看到这部影片,但貌似它已经静静地在我电脑上呆了一年多了。闲暇时翻到它,被它的名字所吸引。了解之后才知道这是一部描写两个女子之间禁忌爱恋的影片,曾被称为女版的“断背山”。

植物学家:如何评价电影《植物学家的女儿》?

影片的主演之一便是李小冉植物学家,一直很喜欢这个女演员。在不缺乏美女的演艺圈,她或许并不美艳,也不十分出众。但是但凡她出演的角色,都会给我很深刻的影响。如果说对于一部影片,剧本是它根生立命的水,那么演员便是它的魂。演员给影片注入的,不仅仅是对本身角色的完美演绎,更重要的,是让影片活起来。而在这部影片中,除了那令人向往的美好景色,我最喜欢的,便是李小冉的表演。

植物学家:如何评价电影《植物学家的女儿》?

影片的剧情梗概植物学家,是一个父母在唐山大地震中双双丧失的孤儿,来到了一个著名的植物学家门下实习,期间与植物学家的女儿暗生情愫,发誓永不分离。如果这两个人物换成一男一女,那一定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而两个女人,就注定会让这个故事加上了几分凄美。影片中对大自然的描绘,是我觉得最赏心悦目的一面。青山绿水,熟悉的植物让我仿佛回到了家乡。进一步了解后才知道,影片的选景拍摄并不是在剧中所描写的中国南方的某座小城,而是在越南的某个小岛。这也就不难解释植物园中出现的并不熟识的植物,以及当地的人文环境。植物学家,是一个性格中略带神秘却又严厉的父亲。我们很难去解释他性格中的喜怒无常。但也正是这样一个角色,直接导致了李明与陈安的爱情悲剧,以他的死亡。

植物学家:如何评价电影《植物学家的女儿》?

两个女子间的爱恋,是禁忌且不符合社会伦理的。而这样的爱恋发生在如画般美丽的景色中,加上导演对两人之间暧昧情愫的隐晦表现,却让人觉得无比美好难以生厌。特别喜欢影片对画面的构图,清新的植物园,昏黄的灯,空旷的青山,清澈的小溪...无一不让人为它的美感而眼神一窒。印象最深的,便是李小冉扮演的陈安,光着脚在踩揉某种药物时,那不断上升的蒸气,萦绕在她的周围。被汗水浸湿的衣衫,隐约中透露着诱惑,而导演似乎有意将这种诱惑放大,我们可以看到另一主演眼神中的迷恋。似乎这种喜爱是本就该如此的,确实很美,虽不似出水芙蓉般瑰丽,却也犹如一株青莲,冷冽独立。影片中另一主演是中法混血儿Mylene Jampanoi,相比起李小冉的倾情投入,她的表演看起来逊色不少。好在她特殊的眼眸,像极了少女时期的苏菲·玛索,加分不少。

剧情的转折发生在陈安的哥哥回家探亲,喜欢上了李明。而父亲也极力撮合两人,这让陈安陷入了痛苦的交织之中。而后两人做出了大胆的决定,为了能够永远在一起,李明答应了婚事。因为陈安的哥哥不能够长期携家属入境,两人暗暗高兴并将第一次献给了对方。而在蜜月途中,哥哥发现李明并不是处女,因而大怒将其打伤,独自回了部队。植物学家不清楚儿子与李明之间的症结所在,却在这同时发现了两个女孩之间异样的暧昧。终于在一次亲密中被父亲发现,怒火冲天的父亲冲向李明,陈安情急之中错伤父亲并致其死亡。两人被判死刑,骨灰投入江中,终于实现了彼此的诺言,永远不分离。

在那个带着政治色彩的年代,弥漫在影片中的是社会的道德严苛以及显性的男权压制。而柔弱的女性间的暧昧,在这样的社会中,是邪恶的忌讳,不可饶恕。看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是悲剧,或许又不是。禁忌的爱恋,真的如此难容于世吗,不如多些宽容。

我是第一次看到这些照片,觉得非常珍贵,不仅照片影像控制出色,而且内容也很独特和丰富。这些照片对研究山峡的历史都有着重要意义。这组照片让我对这位摄影师产生极大兴趣,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他来到万里之外的中国,选择了三峡拍摄。

植物学家:如何评价电影《植物学家的女儿》?

植物学家:如何评价电影《植物学家的女儿》?

植物学家:如何评价电影《植物学家的女儿》?

在差不多同时代的摄影师中,毫无疑问他是拍摄三峡最完整最好的外国摄影师之一。从目前看到的这些照片中,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是他的拍摄很有系统性,看得出这位摄影师是把三峡当着一个项目去做的。他的照片不像同时代来华拍摄的摄影师那么有猎奇性和商业性。他好像就是为三峡留存影像档案而来。他的照片涵盖三峡珍稀植物、自然风光、人文和社会生活,其中对植物特别钟情关注。通过有限资料得知,这位摄影师本身就是一位植物学家。他是以一位植物学家的视角来考察三峡,记录三峡的人。

威尔逊英文名Ernest Henry Wilson,(1876年2月15日—1930年10月15日),英国人,著有《中国,园林之母》一书,曾经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植物研究所所长。他曾经4次到中国收集植物(1899年至1911年),到过中国湖北、四川、云南、重庆等地。他一共收集了4700种植物,65000多份植物标本,并将1593份植物种子和168份植物切片带到了西方,被西方人称为“打开中国西部花园的人”。从这些信息中你就会明白,他拍摄三峡的企图是与摄影师有本质的区别。

中国进入了新的时代,很多情况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当下,变化之大已经出乎人的想象。作为一个摄影师,特别是纪实摄影师可以从威尔逊的三峡照片里得到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