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夏侯家族,首先想到的就是曹魏政权了,夏侯家族可是曹魏政权的中流顶柱!比如夏侯渊、夏侯惇都是三国时期的猛将,也是曹操最信任的人夏侯玄。

夏侯玄:如果夏侯玄和夏侯霸去了蜀汉会怎么样?

夏侯渊死后,儿子夏侯霸接过了父亲的大旗,继续效力于曹魏夏侯玄。刘备死后,诸葛亮开始北伐,此时的夏侯霸就是曹魏的镇西将军,与夏侯霸一起镇守的还有他的侄子夏侯玄。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将曹魏政权篡夺到自己的手中。司马懿为了滚固自己的政权,开始清算曹氏家族与夏侯家族。

夏侯玄:如果夏侯玄和夏侯霸去了蜀汉会怎么样?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召时任镇西将军的夏侯霸与夏侯玄回朝,他们知道这次回去意外着什么,回去首先必然要将兵权交出,没有了兵权的将军跟没牙的老虎一样,任人宰割夏侯玄。这时面对他们的有两条路,一是奉命回去,二是另寻他路。最终夏侯玄选择回去复命,而夏侯霸选择投靠蜀汉。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出现了分歧呢?

夏侯玄:如果夏侯玄和夏侯霸去了蜀汉会怎么样?

夏侯玄之所以选择回去,是因为他与司马师是挚友,他自己回去后最多交出兵权,起码性命无忧,凭借自己在朝中的资历混个逍遥王爷也不错,所以他选择了回去。而夏侯霸选择投靠蜀汉,是因为夏侯霸没有夏侯玄那种优势,反而夏侯霸一直与郭淮不和,现在郭淮得势,自己回去不会有好果子吃,况且蜀汉的后主刘禅的妻子与自己有亲戚关系,所以他选择投靠蜀汉。

而最终的结局就是夏侯霸投靠蜀汉之后,得到了刘禅的善待,而夏侯玄回去之后就被变相扣押,司马懿活着的时候念着当年那份情没人动他,当司马懿死后,夏侯玄就被他眼中的挚友司马师下令杀害了,而且诛三族,实在可悲!

事实证明,夏侯玄的选择是错误的,如果夏侯玄当初跟夏侯霸一起投靠蜀汉,他同样也会得到夏侯霸那样的善待!可惜他不懂人心险恶,自己选择了一条不归路!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诛杀曹爽,全面掌握曹魏军政大权。此时,“诸曹诸夏”的宗族子弟还有一人在外掌兵,就是夏侯玄,时任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诸州军事,是西北地区最高军事长官。

但是请注意:夏侯玄只是西北地区名义上的最高长官,雍凉诸州是司马懿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军中骨干也都是司马懿的亲信,出于政治交换,司马懿才不得不交出雍凉诸州的兵权,但是军队还是听从司马懿号令。夏侯玄根基不稳。

此外,在此前,夏侯玄还对蜀国用兵一次,但兵败,在军中威望更是骤降。

所以说,手握十万兵马的夏侯玄之所以没动静,主要是军中根基不稳,威望不够。他要起兵,估计还没走出长安,就会被诛杀。

同时,这还跟夏侯玄的个人品性有关。这也是当初政治交换时,司马懿只愿意把雍凉诸州的兵权交给夏侯玄。

在三国时代,夏侯玄名气很大,与何晏、王弼同为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清谈水平很高,文采很好,他的《乐毅论》后来被王羲之手书,名扬天下。作为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他容貌俊朗,《世说新语》称其“朗朗如日月之怀”。

说白了,此人品行高洁,崇尚清谈。所以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后,要把夏侯玄调回中央,夏侯霸惧怕,投奔蜀汉,邀夏侯玄一同前往,夏侯玄却拒绝了。

此外,夏侯家与司马家还有亲戚关系,这多少对方的心理有一定的缓冲吧,

只是可惜,最后夏侯玄还是被司马师给杀了。

夏侯玄当时应当要杀的是司马师吧?毕竟,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氏家族开始逐步掌控曹魏政权。而当司马懿逝世时,接过司马懿位置的是司马师,而非司马昭。作为次子,当时的司马昭还在司马师手下任职,直接听命于司马师。

夏侯玄:如果夏侯玄和夏侯霸去了蜀汉会怎么样?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夏侯玄应当是和司马师有着利益纠缠。因此,夏侯玄要杀的,也首先要杀司马师。而司马师和夏侯玄有敌对关系,主要源于两个原因。

夏侯玄:如果夏侯玄和夏侯霸去了蜀汉会怎么样?

一是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氏和夏侯氏成为了敌对关系。毕竟,曹魏政权虽然姓曹,但夏侯氏却和曹氏有着很亲的关系,属于皇戚。二是因为司马师嫉妒夏侯玄的人气。根据《魏氏春秋》的记载,有一次,司空赵俨去世,司马师带着司马昭前去吊唁。

夏侯玄:如果夏侯玄和夏侯霸去了蜀汉会怎么样?

当时吊唁的人数有数百人,而夏侯玄却是最晚达到的。可当夏侯玄来到时,所有在场的人都起身迎接他。也因此,司马师深深地嫉妒着夏侯玄的名气,并由此产生厌恶。

夏侯玄:如果夏侯玄和夏侯霸去了蜀汉会怎么样?

那么,夏侯玄和司马师如此不对付,而夏侯玄又是皇戚,其为什么杀不了司马师呢?主要有三个原因。

夏侯玄:如果夏侯玄和夏侯霸去了蜀汉会怎么样?

其一,因为正始改制,夏侯玄得罪了一大批人。在“九品中正制”提出和实行之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曹魏的人才选拔问题,以及缓和了曹魏和世家豪族的关系。但是,随着九品中正制的发展,却也威胁到了皇权的统治,使得门阀世家掌控了官吏的选拔。

夏侯玄:如果夏侯玄和夏侯霸去了蜀汉会怎么样?

夏侯玄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层消极因素,才想要进行改制。可是,夏侯玄想要一触即就却是不现实的。毕竟,九品中正制已经和很对人有着利益纠缠,夏侯玄这么一改,必定会严重地损失很多人的利益。

所以,也正是因为如此,夏侯玄在一定程度上得罪了一批门阀世家。而当时的司马氏已经站稳了跟脚,若夏侯玄没有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又怎么可能杀得了司马师。

其二,密谋不严,导致消息泄露。董承等人密谋曹操,就是因为有人泄露消息而失败;张松和刘备密谋,也是因为有人泄露而导致张松全家被杀。而夏侯玄等人的密谋,同样如此。

当时,中书令李丰和光禄大夫张辑等人密谋,想要废掉司马师,让夏侯玄取代司马师的位置,使得曹氏再掌政权。但是,因为司马师的眼线众多,而夏侯玄等人密谋不严,导致消息泄露。到了最后,不仅夏侯玄被杀,就连魏帝曹芳也被废掉了。

其三,夏侯玄注重名节,过于理想化,把性命寄托在他人手上。在骆谷之战后,夏侯玄和曹爽的声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而在高平陵之变,司马懿快速夺取政权,令夏侯玄根本来不及反应。

在当时,手握十万士卒的夏侯玄还是有一战之力的。但是,在司马懿以魏帝的名义来劝说后,夏侯玄在本身不愿投敌,损害自己名声的情况下,便放弃了抵抗。而因为夏侯玄的妹妹嫁给司马师,两家有着联姻的关系。

所以,尽管后来夏侯家族和司马家族关系僵化时,夏侯玄虽然知道司马师两兄弟不能容忍他,但夏侯玄还是期望司马师看在联姻的份上,不对他下毒手。

但可惜的是,夏侯玄小看了司马师。当时,曹爽政权被除掉之后,夏侯玄这一位在曹氏政权里占据很高声望的名士,便一直被司马师所厌恶,想除之而后快。所以,在司马氏彻底地站稳跟脚,并且抓住了夏侯玄和李丰等人要谋反的辫子时,直接对夏侯玄和李丰等人进行抓捕,并且斩杀。

所以说,夏侯玄干不过司马师,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夏侯玄这类人有时候会被名节所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