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涟(1572-1625)左光斗,主要生活于万历和天启年间,东林六君子之一(杨涟、袁化中、顾大章、周朝瑞、左光斗和魏大中),字文孺,号大洪,今湖北人。杨涟父亲早逝,没有给他留下多少积蓄,但杨涟从小就表现出聪明,喜爱读书,万历十五年(1587),考中秀才,万历三十五年(1607),考中进士。杨涟特别钦佩顾宪成等东林党人敢为人先,议论朝政,激浊扬清,匡扶朝政,也经常与东林党人一起参加活动,并成为东林党的一员。杨涟中了进士后,在常熟县做知县,他体恤民情,经常到下层老百姓中探访民情,深受好评,后被任命为兵科给事中,主要负责监察。作为东林党人和监察的角色,杨涟主要参与了明光宗朱常洛登基、红丸案、移宫案和斗争魏忠贤的活动。
(杨涟)
明神宗时期的争国本左光斗,即由东林党人支持的长子朱常洛和郑贵妃支持的朱常洵郑当储君的事件,以立朱常洛为太子,朱常洵为福王而告一段落。但福王迟迟不肯离京到封地去,郑贵妃依然寻找各种机会给自己的儿子朱常洵制造机会。万历四十八年(1620),明神宗生病,按照礼节太子朱常洛应该在神宗床前侍候医药,但因郑贵妃从中使绊子,太子无法侍候神宗。这关系到将来即位的问题,极为重大。因而杨涟一方面请太子努力请求觐见神宗,另一方面要求首辅方从哲率领百官向皇帝请安,以提防郑贵妃。明光宗朱常洛最终得以登基,但随后就发生了红丸案,郑贵妃向光宗进献八位美女,使得光宗陷入其中,以至不久之后就病重,然后原郑贵妃的身边太监崔文升献药,李可灼也进献两粒红丸,杨涟指责郑贵妃陷害光宗,并企图干预朝政。光宗朱常洛也连连称赞杨涟,撤回封郑贵妃为太后的命令。
(明神宗)
光宗在位时间一月就驾崩了左光斗,杨涟与李选侍开展了政治斗争。李选侍是光宗的宠妃,光宗的长子朱由校生母早死,光宗驾崩时他才16岁。李选侍想做太后,干预朝政,于是光宗驾崩后就将朱由校藏了起来。杨涟刚正不阿,不允许李选侍插手政局,于是与大臣们一起逼迫李选侍交出朱由校,当天迅速地让朱由校登上太子之位。光宗九月初一去世,朱由校定于九月初六即位,但李选侍依然居住在乾清宫,不肯搬走。杨涟率群臣据理力争,说大家都是顾命大臣,要识大体,并说李选侍是要干预朝政,必须制止。于是群臣进谏太子,太子朱由校下诏请李选侍搬出乾清宫,以行登基大典之礼。本以为朱由校即位后,朝政会迎来曙光,不成想魏忠贤当权,朝政更加黑暗。杨涟不能容忍,上奏折弹劾魏忠贤,但被魏忠贤先下手,杨涟反遭警告。后来因魏忠贤的陷害,杨涟被贬为平民。魏忠贤依然不满足,罗织罪名,派锦衣卫将杨涟抓捕到京城,并施以酷刑,但仍不屈服,魏忠贤气急败坏,将杨涟杀掉。
(明熹宗)
参考文献:
1、白寿彝:《中国通史:明时期下》
2、张岂之等:《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3、马军鹏:《杨涟与天启政局》
回答者:复旦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韩尚蒙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