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名人,一篇短文根本不可能全面介绍,这里主要侧重介绍一下益阳的军界名人,排名以出生年为序张国基。
唐铎(1904—1983)张国基,湖南省益阳市人。早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5年派苏联学习,在苏联空军服役28年。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做出贡献,曾荣苏联卫国战争等多枚勋章。
1953年4月回国,分配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学院党委委员张国基、空军工程系主任、中共系党委书记,参与学院创建工作。主持建成兼顾教学与科研、可承受飞机强度和起落架冲击实验的教学大楼和27个教研室,创建飞机发动机、航空军械设计、航空无线电、航空仪表、航空气象、飞机场建筑6个专业,为空军的建设做出贡献。
1955年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后曾任辽宁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辽宁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李聚奎(1904—1995),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大队长,第9师师长,红1军团第1师师长,红4方面军第31军参谋长。
参加过平江起义、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在反“围剿”中屡立战功,长征中在抢渡乌江、强渡大渡河等战斗中,建立奇功,名震全军。
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参谋长,抗日先遣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决死第1纵队副司令员、旅长兼太岳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
开辟太岳抗日根据地,开展伏击战、麻雀战、冷枪战、地雷战,在围困沁源作战中,处于绝境的敌军被迫撤走。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冀热辽军区参谋长,东北军区后勤部参谋长兼西线后勤司令员、政治委员,第4野战军后勤部第二部长。
参加过“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东北民主联军的夏季、秋季攻势作战等战斗战役,为平津战役的后勤保障工作建立功绩。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解放军后勤学院院长,石油工业部部长,总后勤部政治委员,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后勤学院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邓克明(1906—1983),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8军4师3团副营长、营长,4师12团团长,延安抗大第2期区队长等职。参加过历次反“围剿”作战、长征和直罗镇战役。
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营长、独立团团长,东进挺进纵队参谋长,教导第4旅旅长兼湖西军区司令员等职。
在鲁苏边区微山湖以西地区开辟根据地,运用游击战术,开展“反日寇万人大扫荡”斗争,歼灭日伪军团500余人,取得“反扫荡”的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任吉林军区吉东军分区司令员兼25旅旅长、警备2旅旅长,东北野战军独立第6师师长,第4野战军43军156师师长,南昌军分区司令员等职。参加过平型关战斗和辽沈、平津等战役和剿匪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华南垦殖局副局长,江西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刘镇武,1945年8月25日生,湖南省益阳市南县人。曾任驻香港部队首任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副总参谋长等职。上将军衔。
李作成,1953年10月生,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人。曾任第41集团军军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成都军区司令员,陆军司令员等职,现任军委委员等职,上将军衔。
还有哪些益阳名人请补充。
湖南第一师范大学是今年二本升一本的大学之一,应该是实力不错的学校,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这里群星灿烂,名人辈出: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代表毛泽东、何叔衡、李达,上世纪四十年代我党“五大书记”之一任弼时,中华民国开国元勋黄兴,“难酬蹈海亦英雄”的民主革命者陈天华,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左宗棠,以及一大批杰出人物如蔡和森、李维汉、徐特立、杨昌济、谢觉哉、周谷城、田汉、黎锦熙、张国基、谭延闿、王先谦、何绍基等曾在此学习或工作。一师师生(含城南书院)载入《辞海》者达48人。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此求学、工作达八个春秋,并在此从事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等一系列革命活动,实现了由青年学生到职业革命家的转变、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到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学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为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和解放事业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十分关心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毛泽东称赞“一师是个好学校”,亲笔题写了“第一师范”校名,并题词“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徐特立6次来校视察,并题词“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江泽民1993年为矗立在校园内的“青年毛泽东”铜像题名。党和国家领导人邓颖超、宋任穷、宋平、李岚清、李长春、彭佩云等来校视察。并有多位外国元首来校访问。 学院占地面积1346亩,校舍建筑总面积42万余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100多万元,纸质图书127万多册。现有在职教职工923人,其中专任教师728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89人,副教授236人;博士49人,硕士32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荣获曾宪梓教育奖教师4人,荣获湖南省首届教学名师奖教师1人。学院现有22个本科专业,25个专科专业,专业覆盖了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七大学科门类。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2个,已形成教育学、文学和理学3个优势学科。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