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是乐不思蜀人物:司马昭和刘禅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帝曹奂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魏帝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乐不思蜀人物:“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
乐不思蜀说的是蜀国后主刘禅的故事。刘禅投降了司马昭,别人问他乐不思蜀人物:你想回蜀国吗?刘禅回答:此间乐,不思蜀。
刘禅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蜀志·后主禅传》:“后主举家东迁。……殿中督张通并封列侯。”裴注:《汉晋春秋》曰:“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禅弹喜笑自若。……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不?’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说解:“乐不思蜀”原意是刘禅安于逸乐不思亡国。后形容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鲁迅《月界旅行》:“那麦思顿更觉气色傲然、或饮或事,忽踊忽歌,大有‘此间乐不思蜀’之意。”
“乐不思蜀”原是说刘禅安于在魏国的安享逸乐而不思已亡的蜀国。
后形容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实际上当然刘禅处于当时的处境时,这个回答是最绝妙的回答,若是他回答说他还老是想着的他的蜀国如何如何的好,自己还想如何如何的去恢复蜀国,那么后果将会是怎样?
只是鉴于刘禅的性格为人,应该是他本意,他可能真的是被美景所迷了。
(比如越王勾贱的卧薪尝胆,若是吴王夫差也这么问他,勾贱的也作同样的回答,人们就会有另外的看法了)
蜀汉后主刘禅--------刘阿斗
“乐不思蜀”说的是蜀后主刘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