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德妃为什么不喜欢四阿哥:“兄弟连心其利断金”,四阿哥雍正与十四阿哥允禵乃一母同胞的亲兄弟,雍正登基后,却将十四阿哥禁锢圈进,两人关系为何如此恶劣呢?

德妃为什么不喜欢四阿哥:雍正的四阿哥与十四阿哥是同母所生的,怎么两人关系不好呢?

有书君认为有以下三点理由德妃为什么不喜欢四阿哥。

德妃为什么不喜欢四阿哥:雍正的四阿哥与十四阿哥是同母所生的,怎么两人关系不好呢?

1、两人感情淡薄德妃为什么不喜欢四阿哥。

雍正与十四阿哥年龄相差十岁。雍正出生时,生母乌雅氏为贵人位分,在皇宫中地位属于中等偏低,受宫规管制,雍正从小被孝懿仁皇后抚养。

十四阿哥出生时,乌雅氏已经晋为德妃,属于高阶妃嫔,有资格将十四阿哥抚养在自己身边。

母亲于兄弟感情之间一直起到一个牵绊作用,他们不在同一个母亲身边长大,又年龄相差悬殊且教育背景不同,可想而知二人之间感情的淡薄程度。

2、康熙的偏爱举动。

四阿哥和十四阿哥受康熙教诲,二人聪明好学、刻苦努力,同在书法和画画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于军政重任上,也是平分秋色,一直都是强劲的竞争对手。

康熙晚年,皇太子被废,朝臣中曾流传“十四阿哥虚闲下士”的说法,康熙似乎也有将皇位传于十四阿哥的意思,这让雍正非常心慌和失意。

多年的竞争让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恶毒的想法,那些无数的积怨,最终在康熙过世之后得以爆发。

3、两人同为政敌。

在皇位争夺战中,雍正所在的皇四子集团、十四阿哥所在的黄八子集团以及皇太子集团是皇位最强的争夺对手,这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九王夺嫡”事件。

自古以来,政治斗争是最残酷和丧失人性的斗争,有时候比真正的战争还要残酷惨烈。

就如这场斗争,四阿哥与十四阿哥虽为同胞兄弟,却为了各自的政治利益和信仰,站在了对立的阵营之中,双方只能是反目为仇。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政治敌人永远走不到一起,输的一方必定要付出惨烈代价。

四阿哥与十四阿哥这对亲兄弟,就算历史逆转,十四阿哥登上皇位,他也是一样对待兄弟的吧。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四皇子胤禛(后来的雍正)和十四阿哥胤禵的生母都是德妃乌雅氏,按说两人较其他皇子应该关系更亲厚些,然而这两兄弟却并非如此。

德妃为什么不喜欢四阿哥:雍正的四阿哥与十四阿哥是同母所生的,怎么两人关系不好呢?

康熙十七年,乌雅氏生下了四皇子胤禛。由于位份低微,再加上康熙最宠爱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正经受丧子之痛,康熙便将胤禛交给佟佳氏抚养,以慰其心。

德妃为什么不喜欢四阿哥:雍正的四阿哥与十四阿哥是同母所生的,怎么两人关系不好呢?

(喜怒无定的胤禛)

德妃为什么不喜欢四阿哥:雍正的四阿哥与十四阿哥是同母所生的,怎么两人关系不好呢?

康熙二十七年,被封为德妃的乌雅氏生下了皇十四子胤禵,这个孩子自幼便由乌雅氏亲自抚养。

德妃为什么不喜欢四阿哥:雍正的四阿哥与十四阿哥是同母所生的,怎么两人关系不好呢?

在胤禵2岁时,11岁的胤禛由于佟佳氏病逝,回到了乌雅氏的身边,他看到胤禵倍受乌雅氏宠爱,心里很不是滋味,因此对乌雅氏和胤禵非常淡薄,这就注定他和胤禵之间关系冷淡。

至于兄弟两的恩怨,就要从康熙废太子说起了。

在九子夺嫡中,胤禵先是旗帜鲜明地站到了八皇子胤禩一边,公然为胤禩出头,比如在康熙第一次废太子后,曾当着众皇子的面,怒斥胤禩,说他蓄谋大位,有谋害太子之心。胤禵便不管不顾站出来为胤禩做保,这种强做出头鸟的行为换来康熙狠狠的责罚。

此后,胤禩被圈禁时,胤禵再次携毒药表示要同死,又携带镣铐,要与之随行,他的这些行为自然被心胸狭窄的胤禛牢记在心。

若说胤禵先还是胤禩的忠心支持者,随着事态的发展,却发生了变化。

(失势的胤禩)

到了康熙晚期,太子之位迟迟未定,胤禩由于数次遭到康熙打压,已呈失势之态,此时的胤禛正韬光养晦,尽“忠、孝、仁、义”之道,一心想通过剑走偏锋的行径得到储位。

康熙晚年,准噶尔叛乱,派谁去便成了大家最关心的事,因此诸皇子纷纷请奏,要平叛准噶尔。

此时的胤禵在众皇子中年轻有为,颇有才干,因此得到了康熙的器重,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

在胤禵出征前,康熙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亲自在泰和殿授印,胤禵一身戎装,上殿受印,而其他皇子则与二品以上大员身着蟒服在午门外迎送,可以说是荣耀之极。

此时风传胤禵最有可能得继大统,这话自然也传到了胤禵的耳中,既然胤禩失势,胤禵又文武双全,自然要努力搏一搏,争取成为皇位继承者。

皇位面前无亲情,这个时候的胤禵和胤禛真正是到了争锋对决的时候了。

胤禵学了胤禩一手,就是广立贤名,在他动了争储之心后,他处心积虑,四处拉拢朝臣,很快“十四王爷虚贤下士”的好名声便在朝野传播。

另外,他与皇九子胤禟紧密团结,为什么会是胤禟呢?

(懂投资的胤禟)

原来,胤禟是个投机分子,最早在九子夺嫡时,胤禟认准胤禩胜出的希望最大,于是极力支持胤禩,并不惜出钱出力,图的就是他日胤禩若能上位,他便一世荣华富贵。

现在,胤禩失势,胤禵正是春风得意,倍受康熙器重,而此时康熙年迈,也到了争储最关键的时候,胤禟立刻又支持胤禵,一个人坐守紫禁城,一个人出兵塞外,这样,信息互通,又能建功立业,胤禵和胤禟本就关系匪浅,现在互取所需,胤禵胸有成足,觉得自己似乎摸到了皇帝宝座的边缘了。

胤禵有率兵打仗的能力,胤禛却偏偏在这方面差强人意,想夺储位的希望就大大的减少,手握十万兵权又得康熙器重的胤禵就成了他的死对头。

(倍受器重的胤禵)

胤禵有胤禟做内应,胤禛也在胤禵那儿设了年羹尧这枚棋子,本来年羹尧是辅佐胤禵平叛的大将军,在军中颇有威望,但他的妹妹年氏也是胤禛的侧福晋,因此胤禛很快争取到了他的支持。

这也为雍正后来继位时,防止胤禵叛乱打下了基础。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病逝,临终前遗诏胤禛继位,虽然事发突然,但胤禛不愧是政治高手,他命九门提督隆科多全城戒严,继位大典完成后,他才宣告康熙病逝,并主持国丧。

胤禵的消息这次来得比较晚,等他知道的时候,胤禛已经成了新君了。

还不等他有所行动,胤禛便卸了他的兵权,被召回京城,对他严密监视并软禁于景陵,此后又削爵停职,将他永远囚禁于景山寿皇殿内。

由于胤禛对胤禵不尽人情的打压,让他的生母乌雅氏倍觉气恼,对他多有指责,连皇太后的尊位也要拒绝。

也正是因为如此,雍正一直背负“谋父、逼母、弑兄、杀弟”的名声,以至于他不得不专门编写了一本《大义觉迷录》为自己洗白,可惜的是他用力过猛,反而越描越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