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全面比较莫扎特音乐,只能根据某个维度进行比较。第一,两个人都是音乐天才,具有极高的音乐天分他们都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弹钢琴等等。同时,两个人又都非常努力,虽然天分很高,但他们两位成名更多的是靠自己的努力。贝多芬和莫扎特都曾经练钢琴每天达到十几个小时,两个人都曾经发疯了一般的作曲,而且是连夜作曲,经常熬夜,这也导致了二人身体都很差。所以,从这个方面,无法比较,平手。

莫扎特音乐:莫扎特和贝多芬,谁音乐成就更高?

莫扎特音乐:莫扎特和贝多芬,谁音乐成就更高?

第二,他们的音乐风格不是一个路子虽然两个人曾经见过面,而且都师从海顿,但莫扎特的音乐受到海顿的影响更大,而贝多芬更是自成一派,所以才开创了古典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最直接的关键词就是莫扎特更舒缓,而贝多芬更强烈莫扎特音乐、饱含热情,所以如果怀了孩子,听莫扎特,如果生活出现困难,听贝多芬。所以,从这个方面,无法比较,各有喜好。

莫扎特音乐:莫扎特和贝多芬,谁音乐成就更高?

第三,两个人从作品规模不同莫扎特虽然是活了35年,但他创作了600多部作品,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量,平均每年创作18部,一个月就是1.5部作品,而且每部作品都有特点,也非常好听,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莫扎特音乐。贝多芬的作品没有这么多,大概只有70多部,所以从这方面比较的话,自然是莫扎特胜出很多。因为作品多,自然就流传开的多,受众更广。当然,如果从更多的维度来比较他们二人,肯定结构都不一样,因为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本来就是一个个人喜好的事情,所以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答案。但不论是贝多芬还是莫扎特,他们的音乐,都非常值得一听,而且终生聆听。

我是千城,梦想读完1000本书,走过1000座城

育儿方面最顽强的神话之一是所谓的莫扎特效应,即倾听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音乐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力。这种说法得到了艺术教育的倡导者和销售莫扎特婴儿和幼儿作品特别录音的零售商的推动。有些孕妇甚至将耳机压在肚子上播放莫扎特的音乐。莫扎特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神童,在很多人在小时候还牙牙学语的时候,莫扎特已经表现出令人惊叹的记忆和音乐灵巧的壮举。

莫扎特音乐:莫扎特和贝多芬,谁音乐成就更高?

莫扎特效应来自于1993年进行的一项小型研究,该研究发现,听取莫扎特的D大调钢琴奏鸣曲(K 448)的大学生在空间推理测试中表现的更加快速。这一发现后来被音乐家和企业家唐·坎贝尔的证实,他在1997年出版了最畅销的莫扎特效应:挖掘音乐的力量来治愈身体,强化心灵,释放创造精神。坎贝尔关于莫扎特音乐神奇力量的说法在媒体上无休止地重复,并引发了对莫扎特浓缩活动的狂热。例如,在1998年,格鲁吉亚州州长要求资金将古典音乐CD发送给该州所有新生儿的父母。

从那以后,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莫扎特提高智力的说法,没有科学证据表明听莫扎特可以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1999年对大学生的原始实验进行了回顾,发现学生空间技能的提高可以忽略不计。2007年,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委托一个专家小组审查有关莫扎特和儿童发展的科学文献,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能够提高智力。

本文引自三联中读作者 薄三郎 文章来源:《莫须有的“莫扎特效应”》

人们言之凿凿,这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美国科学家的研究结论。“当你听一首莫扎特的曲子之后,你的大脑活力将会增强,思维更敏捷。”

遗憾的是,最新的研究表明压根不存在所谓的“莫扎特效应”。追本溯源,我们可以找到一篇1993年10月的论文。美国加州大学的弗朗西斯·劳舍尔在《自然》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研究的正是莫扎特古典音乐。

劳舍尔让学生先聆听10分钟莫扎特D小调奏鸣曲,再进行一系列测试。结果表明,听莫扎特音乐的学生空间推理能力增强,表现为空间感增强,折纸、辨别事物等任务完成得也更好。转眼之间,这项研究被解读为《听莫扎特音乐真会让你更聪明》。

精明的商家嗅到其中的利益,开始大肆推广莫扎特效应的神奇,音像店里写有莫扎特效应的音乐光盘就是明证,“准妈妈只要听这些音乐,就能潜移默化地促进腹内胎儿的智力发展。”

莫扎特音乐真有如此神效?答案是否定的。首先,莫扎特效应的试验,根本就未在准妈妈或儿童身上进行过,不能得出音乐能提高儿童智商的结论。其次,在劳舍尔研究过后,其他科学家进行的大多研究,基本都是在泼冷水。

其中著名的一位,是美国阿巴拉契亚州立大学的肯尼斯·斯蒂尔(KennethSteele)。在1997-2006年间,他连发8篇论文对莫扎特效应进行科学的反驳。在题为《莫扎特效应的序曲还是挽歌》中,他指出:“莫扎特音乐对认知能力的增强是有限的,并不会提高智商或一般推理能力。”

但这如何解释莫扎特音乐让大学生折纸水平大增呢?他解释道,劳舍尔的研究仅涉及单一类型的任务,对此可以用非常简单的神经心理学方法来解释,即“享受觉醒”。简言之,这有点类似于“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关键在于你是否能享受这个过程——享受者,获益更多。有研究就发现,无论听莫扎特音乐还是斯蒂芬·金的有声悬疑小说,都能提高动手折纸能力。其中关键仅在于,你是否享受听它们。如此看来,斯蒂芬·金也有神奇效应。

几年前,德国一群严谨的爱好音乐的科学家研究也发现,让孩子听音乐并不会带来任何认知能力上的优势。一位教授不无嘲讽地说:以我之陋见,莫扎特效应只是一个神话。笼罩在莫扎特效应上的魅力光环,被打得粉碎。

可事实上,依然有很多父母较真地认为听音乐会让孩子更聪明。2004年底,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希思教授,剖析莫扎特效应的全球迅速散播。他总结说:人们相信存在莫扎特效应,并认为最初的研究也是针对婴儿的,这正因为婴儿是人们焦虑的中心—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典型表现。

听还是不听,成为摆在面前的选择题。莫扎特甚或一切古典音乐,都未被证明有提高智商的魔力,但这不会妨碍人们去喜欢去聆听——至少不会毒害你的身体,降低你的智商。此外,嘲讽莫扎特效应的德国科学家还说过这样的话:“认真、大量地学习一到两门音乐课程,能对智商提高产生少许但重要的影响。”换句话说,主动地学习音乐,而非被动地听,将更有益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