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九天玄女宿太尉,之所以甘愿做宋江的御用法师,目的是为宋江日后走上招安之路作好理论上的铺垫。
封建社会的帝王将相宿太尉,上位前后总要弄出一些玄乎其神的东西来愚弄老百姓。刘邦母亲生他时曾遇蛟成盘身。本来是农民起义的太国天国领袖洪秀全,也把自己称为“天父”,意思他是上天派下来的天人,下来给黎民百姓当父辈来了,也就是当管理者来了。这已经和封建皇帝的思想一脉相承如出一辙。
《水浒传》中的九天玄女就是带着这个任务,每当宋江到了紧要关头,她就现身出来献出谒语,指点迷津宿太尉。它不仅显示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同时也把读者带入了扑朔迷离时隐时现的虚境之中,极大地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那么,九天玄女这个所谓的“御用法师”到底采用了哪些法术来指点迷津呢?无非是三卷天书和四句谒言。
一、三卷天书指明道路,四句谒言预示前程。
欣赏古典名著,如果只把目光停留在表面的热闹非凡上,实在是低估了作品的博大精深,也轻视了作者的艺术才华。
宋江上梁山后,办的第一件事就是下山去老家接父亲宋太公上山享福。结果父亲没接成,反倒被官兵追得慌不择路,跑进了九天玄女庙。于是,九天玄女出场了。
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个节点,也就是宋江上梁山后还没有任何功绩,还是白纸一张。这个时候九天玄女出现,无疑是给他指明道路的。
于是,三卷天书和四句谒言出现了。
二、宋江的道路不仅是个人的选择,也是上天安排好的。
在授于三卷天书之前,九天玄女恐怕宋江理解不透,特别先行说了几句话。玄女说:
宋星主,传汝三卷天书,汝可替天行道,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正,他日功成果满,作为上卿。替天,为主,为臣,去邪,上卿。这几个词明白无误地告诉宋江,他的道路只有当皇帝的臣子,改邪归正,为皇帝效忠,才能封妻荫子青史留名。
四句谒言便是:
遇宿重重喜,逢高不是凶,北幽南至睦,两处建奇功。
三、到了紧急关头,九天玄女也确实为宋江解了围。
北伐辽国,辽军列出红黄白蓝青金银七色的“太乙浑天象阵”,把梁山军马打得大败。宋江打开天书,采用书中的“相生相克破阵之法”,大败辽兵。
至于四句谒言,“遇宿重重喜”,是指遇到宿太尉能帮助招安大计。“逢高不是凶,”是指抓住高俅不能杀,要让他回去向朝庭美言。结果高俅这个大奸臣不仅没说好话,反倒出了许多坏主意。“北幽南至睦,两处建奇功。”是指北伐辽国,南征方腊胜利凯旋。
结语:
综上所述,九天玄女为何要甘愿为宋江做“御用法师”,就是要为宋江指明一条“光明大道”,让他逢凶化吉,遇难成祥,最终走上招安这条不归路。
宋江为什么一心想着要受招安?这要从几个方面来考虑,宋江在上梁山之前,上宋朝的一个基层干部,如果不是出现了阎婆惜,也许宋江的仕途是顺利的,可以设想,即是他官运亨通,没有什么磕磕碰碰或者障碍,最大做到厅级也就差不多了。
所以,宋江的思想观念从本质上讲是力争要想上爬,忠于大宋朝廷的。
大凡世间之事没有确定性,宋江是一个正统的人,却挡不住美色的诱惑,阎婆惜的出现,使正人君子的本能被美女所俘获,也因此差点段送了性命——和黑社会的瓜葛同时被美女揪住,当然,美女也有她的活结。
梁山,说到底,用现在的话讲,无非是土匪,黑社会,混混,恐怖组织,邪恶势力,为统治阶级所水火不容,必欲除之而后快。
宋江进入这个充满杀气的军事集团,而且坐了第一把交椅,他会有什么打算呢?“替天行道”,这一满满都是君君父父臣臣思想的招牌,不正是宋江所力图去追求的吗?
梁山每战必胜的形势,能征惯战之将的鏖集,军事实力的增强,加重了宋江招安底线的筹码,尽管手下的心腹将领也有反对他的招安大略,但宋江知道他们的反对是没有用的,因为他知道胳膊拗不过大腿的道理,迟早他们不会至少不会跟他对着干。
话说回来,如果不招安,结果会怎么样?许多人这样说,宋江段送了梁山的革命,导致了梁山的悲惨结局。说的更远一点,假如梁山成了事,最终推翻了北宋王朝,建立一个新的王朝梁山朝廷,按当时的惯例,广大的老百姓不会因为宋江做了皇帝而云开日出,安居乐业,过上太平日子的。大多数农民照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宋江的招安,不惟不说是明知之举。
至于最后梁山体系在奸臣们的迫害下土崩瓦解,或惨死,或离散,或自寻出路,都是历代统治阶级清洗队伍惯用的手法。总之,宋江除了招安之路,别无选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