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怎么来历不明了?三国关公!三国志记载的清清楚楚。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三国关公。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写的多清楚。有名有姓,还有字。家乡籍贯都清清楚楚。也把他跑到涿郡的原因写了出来,就是在家乡犯了罪,逃亡到了涿郡。
唯一不清楚的就是,他到底在家乡犯了什么罪,家族情况怎么样也没有交代三国关公。其实,关羽可能给他身边的朋友讲过自己的身世,陈寿可能也有所了解。但是他没有写下来。为什么?
这其实是陈寿的写作习惯。我们读一读三国志就会发现,人物的重要性不同、出身不同,陈寿写作的详细程度就不同。
陈寿把魏蜀吴三国君主,祖祖辈辈都写的清清楚楚,曹操他爹,刘备他爹,孙权他爹,考证的很清楚。
对于他们幼年的琐事,也记载的比较详细。这大概就是“来历明白”吧。
对袁绍、马超、诸葛亮这样的士族子弟,陈寿也把他们的祖辈记载的很清楚。
但是对许褚、典韦、张飞、赵云、吕布等等这样出身底层的人物,都没有记载祖辈,只写他们自己的光辉战绩。
而且,陈寿写魏国的人物,明显比蜀汉人物要详细的多!这是没办法的事,毕竟陈寿后来做了晋朝的臣子。
关羽出身寒微,祖辈肯定不是什么大人物。所以陈寿不写。关羽追随刘备以后,传奇的故事实在太多,限于传记的篇幅,陈寿只写了一些特别重大的事情。对关羽早年逃亡的事,就选择性忽略了。
关羽,字云长,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在刘备建立蜀汉的过程中,关羽是做出很大贡献的,同时他和张飞、刘备情深义重,深受刘备的信任和倚重。同时关羽忠义过人,其忠义之名深受后世的推崇,可谓是忠义的化神,其在后世有些极其高的地位和极其深远的影响。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不仅忠义过人,而且武艺高强,在当时绝对是万人敌勇将之一。那在《三国演义》中,是如何表现关羽的义呢?
关羽不仅在历史上素有忠义之名,而且在《三国演义》中,也有很多地方表现出其义之所在。其中关羽之义在刘备、曹操身上体现的特别明显,这里就简单的说几处。
以整部《三国演义》而言,所体现出关羽的义之所在,就是关羽对刘备的不离不弃之心。刘备虽然为皇室宗亲,后来又得以建立蜀汉政权,和曹魏、东吴三分天下,但是早年的刘备却颇为落魄,那时刘备是东奔西走、多次依附于别人。
然而就算如此,自从关羽追随刘备后,不管刘备处境如何,关羽都是坚定不移的追随在刘备身后而支持着刘备,从未离弃过刘备。这不仅体现出关羽对刘备的忠心,而且也体现出他的的义气之所在。正是因为如此,关羽深受刘备的信任和倚重。
当然《三国演义》体现关羽的义之所在的故事情节不少,比如刘备和曹操交战战败时,那时刘备下落不明,关羽为了以后能继续效力于刘备,同时也为了保全刘备的家眷,于是就和曹操约法三章而暂时投了曹营,关羽虽然此时投曹,但却有约法三章。
当然关羽为了答谢曹操对他的器重,关羽在离开之前,是要为曹操立功杀敌的后来关羽斩颜良、诛文丑后,知道刘备所在,于是毅然离开了曹营。
如此,关羽的来去可谓是来时明白,去时清白。
虽然在关羽离开曹营寻刘备之时,一路之上苦难重重,但却没有阻拦他寻刘备之心。其一路之上过五关斩六将,虽然表面看上去关羽勇猛无比,但其中之艰辛危险却不言而喻。而政权因为如此,则反应出了关羽对刘备之心,更加反应出关羽之义。
再比如,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于赤壁之战中惨败后,败走华容道,而当时诸葛亮派的守华容道的大将就是关羽。当时曹军一路奔波,遭受劫杀,到华容道时,已经是人困马乏无力再战。
因曹操等人深知关羽忠义过人,曹操无奈,于是亲自诉求关羽,希望关羽可以放他们一马。当时关羽守华容道是立下军令状的,然虽如此,关羽想到曹操曾经对他有厚待之情,于是不顾军法处置、自身的安危而放了曹操一马。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虽然放过了曹操一马,但也可反映出他的义之所在。
正是因为关羽忠义过人,所以深受后世帝王的推崇,后来的朝代也把关羽当做是忠化身,并且对他多次追封追赠,追封他的封号爵位有公、帝君、天君、大帝等,真可谓是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