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说的“康乾盛世”雍正在位时间,期间历时130余年并跨越三个皇帝,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盛世。
其中雍正在位时间,康熙皇帝总共在位近61年,乾隆虽然表面上在位60年,实际上近63年,而唯独承接康熙与乾隆的雍正皇帝,其在位时间却只有13年。
为什么会这样呢雍正在位时间?其实原因也很简单:
一是雍正继位时已是中年,年逾四十(而康熙继位时仅8岁,乾隆也只有25岁);二是雍正过于勤奋,结果把自己的累垮了。
雍正继位晚就不多说了,但其终年58岁,在当时虽然不算早逝,但以其帝王的生活待遇及与其父其子的寿考相比,就未免寿短了些。
据记载,雍正在即位后的五六年里身体还算可以,但在雍正八年时,或许因怡亲王允祥去世的缘故,雍正也得了一场大病,这一病就是一年多,几乎一命呜呼。
之所以如此,恐怕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雍正不注重养生。康熙、乾隆等大多文治、武功并重,但雍正是个特例,其一生不爱运动,就连满人传统的骑射狩猎,他也很少参与。
继位后,雍正更是深居简出,一心勤政,几乎没有时间与兴趣去骑马射箭,就连例行的承德避暑行宫巡幸与围猎,雍正在位13年也不曾举行过一次。
因此,可以这样说,雍正不注意运动和锻炼,无意是影响其寿考的一大因素。
此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雍正太过勤政,把自己给累死了。
由于雍正过于勤于政务,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每天都是从早忙到晚,有时候深夜都在阅批奏折,而第二天很早就要去上朝。
随便翻开起居注或实录等资料就可以发现,雍正每天的工作安排都排得满满当当:
白天他忙着召集廷臣开会、接见外放官员、出席各种仪式等等;大臣们下班了,雍正还得灯下批阅奏折,“秉烛至丙夜、子夜未罢”;“每至二鼓三鼓,不党稍倦。”
其忙其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朕自朝至夕,凝坐殿室,披览各处章奏,目不停视,手不停批,训谕诸臣,日不下数千百言。”
类似记录,在雍正朱批上比比皆是,如“灯下所批,字画潦草”;“灯下批写,字迹可笑之极”;“日间刻无宁晷,时夜漏下二鼓,灯下随笔所书,莫哂字画之丑率也。”
长年如此,雍正的身体状况自是江河日下,如何能不早逝呢?
关于雍正皇帝的突然驾崩,有很多种说法,毕竟雍正皇帝还很年轻,不到58岁。
要知道,康熙皇帝在位60年,寿命将近70岁。所以很多人觉得雍正皇帝的死亡是一个意外事件。
关于雍正皇帝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三种说法。
其一、刺杀说民间传说雍正皇帝是死于吕四娘之手,吕四娘是吕留良遗落民间的女儿。后来成为刺客,他与雍正皇帝有不共戴天之仇,刺杀雍正皇帝纯粹是为了报仇。
当然,历史上的雍正皇帝被刺杀的可能性很很小。冷兵器时代,刺杀皇帝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要知道大内高手如云,民间的刺客是很难行刺成功的。
就算能够行刺,也不可能安全脱身。所以刺杀说很难令人信服,一般只有民间的野史和小说认为雍正皇帝是死于刺杀。
其二、死于过度疲劳很多历史学者认为雍正皇帝是死于疲劳过度,也就是过劳死。
雍正皇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勤政爱民的一个皇帝,他每天要批阅大量的奏折,可以说是日理万机的皇帝。
他在短短的10来年的时间,朱批奏折是清朝皇帝当中最多的,他甚至还发明了密奏制度。全国有几百个大臣拥有密奏的权利。
所以,雍正皇帝每天都要批阅很多奏本,而且对大臣的奏本还要认真的阅读和亲自批示。
想一想,咱现代人朋友圈有多大呢?如果你有几千个朋友,而且每个朋友都要回复,做得到吗?雍正皇帝每天都要面对很多大臣的奏本,而且必须要及时阅读,还要亲笔批示。
这是多么艰苦的事情,还仅仅是他日理万机当中的一件事情而已,他还有很多军机要务和朝廷的日常事务。
所以说他10多年的时间,做了几十年的事情了。很多历史学家认为,他可能是活活累死的。
其三、中毒说雍正皇帝喜欢追寻长生不老药,经常服用各种莫名其妙的仙丹蜜丸。
所以,他的死可能与过度食用这些有毒的物质引起的,当然这些都是推测。
雍正皇帝到底是死于什么原因?为何会这么快离世?可能还是一个历史之谜。
仔细推敲后,我个人认为,雍正皇帝可能是操劳过度。还有压力比较大,当时社会舆论对他非常不利。再就是不善于养生,以及喜怒无常的性格。这些性格因素,可能也对他的寿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总之,我觉得这应该是综合因素造成的,毕竟雍正皇帝只活了57岁,他于1723年继位,在位只有13年。
而他的父王康熙皇帝活了70来岁,他的儿子乾隆皇帝也活了90来岁。所以,他的驾崩,确实是非常可惜的,也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我是@龚柳辉 请关注我,和我一起走近历史与现实。欢迎大家热心评论和分享!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