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学生比孟子和荀子的学生更厉害漆雕开。

如果您拿到这个题目,就开始怀疑题目的逻辑问题漆雕开。

那么漆雕开,恭喜你,你可以当孟子的学生。

因为逻辑能力最强的是孟子,号称战国最佳辩手。

君不见,《孟子》开篇就在舌战梁惠王,中篇又战齐宣王,篇内还战弟子公孙丑、万章,其结果就是:凡是跟老孟辩论过的,都被k.o!

那你如果按孟子的辩论术,这个题目的逻辑问题,首先就在于,难道孟子和荀子不是孔子的学生吗?

你当然可以说,NO!

历史记载,人家孟子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属于嫡传。荀子呢,则没有人说的清楚师承的是孔子学生的哪一派。

因为孔子死后,孔子门下的十位学生(颜子、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根据自己的特长分为十个派别,历史上称为孔门十哲。

这十个人是按照"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四类别,来划分彼此后来建立的派别。

这其实也是孔子自己的提法,清楚地记载在《论语。先进》,"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子路;文学:子游、子夏。'"

翻译成大白话,这段话就是孔子晚年的时候,回忆自己多年前曾经流浪在陈国和蔡国之时,跟随着他一起创建儒家教育品牌的几个大弟子们,他们各有各的特长。

当然,孔子这不是搞内部分裂,而是帮弟子们做一次学术总结。

同时,也是对自己的教学成果,做一次总结。

后来,时间又过了一百多年,从春秋来到了战国,儒家内部分化而形成的八个学派。

这八个学派的说法,最早见于《韩非子》的《显学》篇:"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

这里,我们还是有必要知道一下,这八个学派中的“子张之儒”的子张,是孔子晚年的弟子,“子思之儒”的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孟子的老师),“颜氏之儒”的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其学派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安贫乐道,“孟氏之儒”是以孟子为代表,“漆雕氏之儒” 以漆雕开为代表,"仲良氏之儒"是仲梁子为代表,"孙氏之儒"就是以荀子为代表的一派,"乐正氏之儒"为曾子弟子乐正子春,传曾子之学。

这种学派的划分,首先在孟子和荀子那里,就不可能见到。

孟子的学生都是谁?乐正克,万章,公孙丑,浩生不害,孟仲子,陈臻,充虞,屋庐连,徐辟,陈代,彭更,公都子,咸丘蒙,高子,桃应,盆成括,滕更,一共17位。

但是,很抱歉,真的让人印象不深。

说起孔子的学生,以上孔门十哲,以及儒学八分中的一些徒子徒孙们,连孟子和荀子都是他隔代学生,仅凭这点,孟子和荀子都没办法跟孔子比。

根据孟子自己的说法,其实他更多的学问,还是自己从孔子的思想那里获得,而不是从子思那里获得。用他的话说,叫做“私淑孔子”,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我私下里偷偷看孔子的书学的。

而孟子的弟子,似乎没有见到多少出名的。至少不会再出现像孟子自己那么出名的儒学集大成者,更多的是儒学继承着和传播者。

荀子呢?

他的学生倒是很厉害,典型代表是法家开创者韩非子与秦国名相李斯。

这一对历史上有名的同学,也是冤家。

此二人都属于儒家开创出的法家之恶果。

同学相害,手段之狠毒,令人唏嘘。

他们的故事都被司马迁写在了《史记》之《老子韩非列传》、《李斯列传》里。

所以,咱们从孔子学生的成就、规模、擅长学科、后世影响等角度看,那“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的教学记录,是无法被打破的。

当然,孟子和荀子本身就是孔子弟子的弟子,学生的学生。

可惜,无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吊柜的是,儒家却从荀子这一抹蓝中,开出了其它色彩——法家。

造成了后世王朝统治的同一性——外儒内法!

给儒治天下,披上了虚伪的外衣。

一句话,这世界很多事,出发点都是好的,走着走着,就歪了。

这又哪里是老师所能决定的呢?

儒家是春秋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一个学派,由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创立,后来由思想家,文学家孟子加以发展的。

漆雕开:同样是教书,为什么有人说孔子比孟子、荀子教的弟子更出名?

儒家思想的产生:是孔子将祖叙尧,舜,宪文章,武,宗师仲尼的思想,纳入了自己的思想体系之中的。在春秋时期,便形成了以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的儒家思想核心体系。

漆雕开:同样是教书,为什么有人说孔子比孟子、荀子教的弟子更出名?

孔子之后,陆续产生几位崇儒大家,如;孟子,荀子,董仲舒,二程,即;(程颢,程颐),朱熹,郑玄,陆九渊和王阳明等。这几位大家,我的理解是;他们对儒学,是各举已见,不断完善和改革发展儒学思想的学派,和贡献者。若将他们称派?那就是八派。

漆雕开:同样是教书,为什么有人说孔子比孟子、荀子教的弟子更出名?

其实给他们称派也不为过,就如同戏剧界各种门派,如;梅派,白派等等。但是;他们以上几位,只能称门内支派,不能与孔子相提并论。因为孔子为圣人,原始人。他们均属儒学后人了。

漆雕开:同样是教书,为什么有人说孔子比孟子、荀子教的弟子更出名?

那么他们各自的代表思想是什么?1,孟子;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2 ,董仲舒;董仲舒主张;“天之民生非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3,荀子;荀子主張;礼法并重,刑德兼用的理论。

4,二程;二程指程朱理学,宋代理学的创始人程颢,程颐二人,代表作“二程集”。

5,朱熹;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诗人。代表作;程朱理学,①,理一元论的唯心主义体系。认为理或天理,是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②,理一分殊,认为万事万物各有一理,此为分殊,物,人各自之理均源于天理,此为一理。③,存天理,灭人欲,均属于修炼的思想,存天理,就是向善,灭人欲,就是去恶。

6 ,郑玄;郑玄,东汉末年经学大师。他以古文经学为生,兼采今文经学之长,便形成为郑学,称为儒学经典。他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一度进入小统一时代。

7,陆九渊;陆九渊,名象山。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南宋时期,陆象山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心就是理的主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他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因此;他的学说被称为心学。

8,王阳明;王阳明,名守仁。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是心学发展集大成者,他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晚年的王守仁,把他的思想归结为四句教,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他著有,《传习录》《大学问》《阳明先生文录》《王文成公全书》共38卷传于世间。

以上是几位大家,对儒学不同时代,各自不同的发展和贡献。

结束语;知之见者为智之,各自的理解不同,说他们是派是贡献均可。关键是学习他们的知识和精神。希望能帮到题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