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传承了260多年的百年老店清王朝,终于快到了寿终正寝的最后时刻下半旗致哀来源于什么人物。

下半旗致哀来源于什么人物:隆裕太后死后为什么中国及列强为她降半旗?

11月1日时,迫于无奈的清政府,终于宣布解散“皇族内阁”,正式任命袁世凯作为内阁总理大臣,全权负责一切国政下半旗致哀来源于什么人物。从这时起,袁世凯已经牢牢掌控了满清王朝的命脉。

下半旗致哀来源于什么人物:隆裕太后死后为什么中国及列强为她降半旗?

1912年1月25日,表面上是为了结束新旧对峙的局面,结束双方的战争下半旗致哀来源于什么人物。袁世凯率他的虎狼之师北洋各将领,公开通电,支持国家实现共和制,直接向清廷施压。

下半旗致哀来源于什么人物:隆裕太后死后为什么中国及列强为她降半旗?

同时,袁世凯私自停止军事行动,秘密和南方的革命党接触,在得到孙中山答应推举自己就任大总统的保证后,进一步加快了逼迫清帝退位的步伐,为自己早日成为大总统而积极铺路。

下半旗致哀来源于什么人物:隆裕太后死后为什么中国及列强为她降半旗?

据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回忆:

“有一日,在养心殿的东暖阁里,隆裕太后坐在靠南窗的炕上,用手绢擦泪,面前地上的红毡子垫上,跪着一个粗胖的老头子,也是满脸泪痕。”

溥仪提到的这个“粗胖老头子”,就是袁世凯。

当年,慈禧太后临终前留下懿旨:“嗣军国政事均由摄政王裁定。遇有重大事件,有必须请皇太后懿旨者,由摄政王随时面请施行。”

大家都很清楚,隆裕虽然贵为光绪皇后,但才貌都不出众,光绪帝压根也没有宠幸过她。要不是仗着自己的姑姑慈禧太后,她根本不可能成为大清皇后。被推上了皇后宝座,隆裕毫无政治手腕可言,就只是一味的跟随着慈禧太后混,几乎就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面对此时复杂的局面,她早已经懵圈了,除了哭,还是哭。或许,她此时唯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清帝退位以后的赋闲生活,多争取一些优待条件,多争取一些生存空间。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带着幼帝溥仪,在紫禁城举行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后的一次朝会。隆裕太后颁布了《清帝退位诏书》,满朝遗老们都哭了,但袁世凯却笑了,因为他的愿望几乎全部达成了。

此时的袁世凯,唯独还有一个愿望没有实现,而且隆裕太后也多次表示,绝无可能!那么,连大清江山都给你袁世凯了,她还有什么事不能答应呢?

这件事,实在是有些荒谬。因为,袁世凯提出,要隆裕太后下嫁于他。

如果大家看过隆裕太后的照片,你会由衷地说一声:“真丑!”当时的袁世凯,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为何会看上这个其貌不扬,已经44岁的太后呢?

其中一个原因,袁世凯认为隆裕太后身上,真正体现了中国传统妇女的优秀品质,“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老袁心里如何想的,我们不得而知,但他的公开理由就是这么编的。

但我个人猜测,这不过是借口和幌子罢了,真正的原因是袁世凯觉得自己出生不够高贵,没有足够的人望和资历去当皇帝。如果,能娶到太后为妻,那他的身价可就抬高不少。从这里不难看出,后来袁世凯登基称帝,绝不是一时兴起的鲁莽之举,而是早在清帝退位前,就有此想法了。

可惜!袁世凯失算了,对于他的“非分之想”,隆裕太后誓死不答应。

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病死,终年45岁。隆裕太后死后,袁世凯为她举办了极其隆重的葬礼,足以匹配她太后的身份。老袁盛赞她是“女中尧舜”,同时,驻京的各国公使都对隆裕太后的薨逝,表示惋惜和遗憾,各国使馆均下半旗致哀。

无论如何,隆裕太后最后走得还是蛮分光的。

袁老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他为中国乃至世界很多国家的人民解决了粮食问题。他是享誉全球的大科学家。就连曹德旺都说袁老是中国首善!他的离世,让所有中华儿女为之哀痛,这可在各大小煤体平台得到验证,不分种族丶不分年龄丶不分男女丶不分国别的人都通过各种渠道表达哀悼。如此可见他在人民心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高大上!我是70后出生的,反正到目前为止,除邓小平逝世引起全中国人们哀悼外(毛主席丶周总理丶朱德离世时我还不谙世事),再无见到广大民众如此自觉悼念活动。那么对像袁老那样功勋卓著丶品德高尚的人,国家是否应该有些动作呢?比如降半旗致哀,组织民众在规定时间内默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