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是一个不简单的人物颜回的故事,他是孔子最爱的弟子,没有“之一”!

颜回的故事:颜回坐忘是个怎样的故事?

颜回在孔子心目中颜回的故事,有不同凡响的地位。细读《论语》就不难发现,其中直接或间接讲到颜回的,大约有近二十处之多,有的则直接以颜回的名字为题。

颜回的故事:颜回坐忘是个怎样的故事?

可惜的是颜回的故事,颜回早于老师孔子而去世。孔子因为颜回的离去,极度悲伤而恸哭不已。并且发出“噫,天丧予!天丧予!”(意思是老天要亡我)的悲叹!

颜回的故事:颜回坐忘是个怎样的故事?

孔圣人如此看重的颜回,他的“坐忘”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故事语出《庄子 大宗师》,讲的是有一次颜回跑来对孔子说,我进步了,老师。

孔子问,怎么进步了?颜回说,我忘记仁义了。孔子说,好是好,不过还不够。

过了一段时间,颜回又跑来跟孔子说,老师,我又进步了。孔子问,怎么进步了?颜回说,我忘记礼乐了。孔子说,不过还不够。

又过了一段时间,颜回再次来找孔子,说自己又进步了。孔子问怎么进步了?颜回说,这次我“坐忘”了。孔子惊叹地问,你是怎么样“坐忘”的?

颜回答道,我感觉整个身体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我已把自身的一切完全忘却,感觉自己与整个世界相通,与清静融合,我觉得这就是“坐忘”。

孔子感叹道,与道相通,就不会出现任何纷争和喜好,与大道一起变化就不会感觉到任何障碍。颜回你真是大贤啊,我也愿意跟你一起“坐忘”!

从上面的故事,我们可以知道颜回的境界之高,他能够做到不受约束,不受个人喜好的影响,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仁义和礼乐等,这些已完全内化成在他的精神境界中,所以感受不到其约束力,其外在表现也是自然本真、毫无矫揉造作的。

这种圣贤的境界,我只能转述并仰慕,因为我确定平凡如我,穷尽一生也无法达到不那样的境地。

文尾我想用《论语》中的一句作结: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

这一句是颜回对于老师的赞叹,意思是说,我的老师道行真高,越抬头仰望越觉高大,越钻研越觉深奥,老师一步步引导我,用他渊博的知识让我有文采,用礼仪来约束我,使我想停止都不可能。

我心怀敬意,只为期望窥斑见豹,怀着谦卑的心,仰慕圣贤之道。

这,是我当下能够做到的。(完)

世界是一本书,人生是一份缘。关注兰阇读书,感悟知识的魅力~

孔子的一位学生颜回(他是孔子最信任的一个学生),有一次在煮粥时,发现有脏东西掉进锅里去。他连忙用锅勺把脏了的米饭捞出来准备扔掉,忽然生了怜悯之心,于是就把脏饭吃了。恰巧这一幕被孔子看到,还以为颜回在偷食,就把颜回训了一顿,经过颜回解释,孔子顿时恍然大悟,孔子非常感概的说:"我亲眼所见的事情尚不属实,更何况是道听途说的"。

由此可见:耳听固然为虚,眼见也不见得就为实。凡事如果总是只相信自己的感官,而缺少静心的分析与思考,往往会被假象所迷惑。研判.调查.分析是揭开真象的关键。

尤若刻舟之求剑,"船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圣人尚且有犯错的时侯,况且我们凡人。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要用事实说话,要实事求是。不能过分用感官去辨别一件事,乃至一个人,这是要犯错误的。

孔子“逆境识颜回”的故事出自《吕氏春秋》原文如下: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cuàn)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zèng)中而食之。少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装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tái)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颜回的故事:颜回坐忘是个怎样的故事?

意思是孔子被困与陈国和蔡国之间的某个地方,已经七天没吃过米饭了。孔子白天睡觉,颜回就去讨米,讨回后就开始煮饭。快熟了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在“偷吃”。孔子装作没看见。过了一会儿,饭熟了,颜回就端着饭,拜见孔子,请孔子吃饭。孔子站起来说:“今天我梦见先人,我先吃完了,才给先人们吃。”颜回回答道:"不是的,刚刚碳灰飘进了锅里,把饭扔掉又不好,我就(把脏了的饭)抓来吃了。"孔子叹息道:"本应该相信所见的,但是眼睛也不一定是可信;应该相信内心,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你们要记住,要了解人本来就不容易啊。"

颜回的故事:颜回坐忘是个怎样的故事?

启发:1.眼睛所见的东西不一定是全部的真相 ,不能只从表面和表象来看待一个人或者一件事 2.要了解一个人是不容易的。

颜回的故事:颜回坐忘是个怎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