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说明一点萧皇后,在中国历史上,史官因为要维护皇室男权,经常将亡国之罪嫁祸于后宫。比如隋朝的杨广,他将一个好好国家搞没了,以至有人就问,是不是萧皇后祸乱后宫,以致让杨广倾家荡国?

萧皇后:历史上让几朝帝王为之倾倒的萧皇后真的是一位祸乱后宫的艳后吗?

事实上,把国家拖入灭亡之地的人是杨广,跟萧皇后毛关系也没有萧皇后。在这场国家浩劫之中, 萧皇后不仅是历史见证人,更是历史的巨大受害者之一。

萧皇后:历史上让几朝帝王为之倾倒的萧皇后真的是一位祸乱后宫的艳后吗?

萧皇后:历史上让几朝帝王为之倾倒的萧皇后真的是一位祸乱后宫的艳后吗?

萧皇后的父亲是梁明帝萧皇后。隋朝灭了陈,又灭了梁,一统天下,而隋文帝杨广为安抚曾经为一国之君的萧岿,主动提出跟他结交婚姻亲家。于是萧岿就将萧皇后嫁给了杨广。

无论是《隋书》,还是《北史》,都记载了杨坚对萧皇后的极大好感:“后性婉顺,有智识,好学解属文,颇知占侯,文帝大善之。”

从这段话来看,萧皇后是个性格温婉女子,且颇有学识。

杨广好色,众人皆知,然而他独对萧皇后情有独钟。杨坚能够窃国上位,关键时刻是受了独孤信的鼓励与帮扶。而杨广能够运筹帷幄,将长兄杨勇赶下台,取而代之,其背后萧皇后功不可没。

萧皇后谦恭节俭,赢得杨坚夫妇欢心,且跟杨广感情和谐,可为天下楷模,这才让独孤皇后下定决心,将不按她意图娶妻的杨勇废掉,扶杨广上位。

然而,让萧皇后极为悲哀的是,她帮杨广成功上位后,却受到了可怜的冷遇。

杨坚死后,杨广迅速入宫,将父亲先前宠幸的容华夫人,占为已有,且宠幸有加。在萧皇后的一生当中,唯有容华夫人算得上她的实力派情敌。容华夫人也是江南人,陈朝灭亡后,被选入宫,受文帝宠幸。而《北史》记载,“(文)帝崩,亦为炀帝所蒸。”

因为容华夫人的出现,萧皇后抑郁不已,而这也给了中国野史演义的机会。据野史演义说,萧皇后失失宠后,寂寞难耐,为报复杨广,将杨广属下的军官宇文化及给拉到大床上来了。

无戏剧,不演义。其实,如果认真读一下萧皇后在失意之时写下的著名《述志赋》,就知道这个女人内心真正所求。

“愿立志于恭俭,私自兢于诫盈。熟有念于知足,苟无希于滥名。”这就是萧皇后在失意之时的内心写照,知足自守,随遇而安。

后来,杨广失政,萧皇后对刚愎自用的杨广,已无可奈何。百般无奈之下,只有陪杨广走完这人生最后一段旅程。

据《北史》记载,宫人听说杨广属将要种过反,来报萧皇后,萧皇后叫宫女去报给杨广,杨广不相信,将宫人斩杀。等属将真的造反,又有宫人来报,萧皇后却这样说道:“天下事一朝如此,势去已然,无可救也。”

此后,杨广被绞杀。

杨广死后,胆小鬼宇文化及被众将拥护上台,自封皇帝。而萧皇后为什么被野史演义成跟宇文化及有一腿,主要是宇文化及造反后,她沦为战俘,被挟持前往聊城。(“及宇文化及之乱,随军至聊天”《北史后妃列传》)

因为沦为战俘,且萧皇后又是美人,于是给世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于是有人就想,宇文化及会放过这么一个可人的战俘?

乱世之中,凡事皆有可能。然而宇文化及将萧皇后纳为已有时,号称忠诚于隋朝的窦建德闻之,发兵攻打宇文化及。宇文化及败亡,萧皇后又沦为窦建德的战俘。(化及败,没于窦建德《北史后妃列传》)

窦建德号称忠臣,却自立称帝。从历史的蛛丝马迹来看,他对萧皇后肯定是有非份之心的,但是有人却偏不给他机会,时刻监视着他。

这个人,竟是窦建德的妻子曹氏。

据《北史》记载,曹氏为人忌悍,窦建德对杨广后宫诸妃都不敢乱来,让杨广后宫那些美人出家的出家,然后将萧皇后安置在武强县。(“建德妻曹氏妒悍,炀帝妃嫔美人并使出家,并后置于武强县。”)

当中原大战时,北方突厥趁机崛起。当时,早年嫁入突厥的义成公主,听说萧皇后被窦建藏起来,派人叫窦建德交人。窦建德不敢得罪突厥处罗可汗,只好乖乖地把萧皇后送到了突厥。

义成公主也是个传奇女子。她早年嫁给启民可汗,后来又不得不服从突厥风俗,又前后嫁给了启世可汗的三个儿子,分别是始毕可汗、处罗可汗、颉利可汗。

萧皇后到突厥后,前后经历处罗可汗和颉利可汗等两任突厥王,按突厥开放的婚姻风俗,萧皇后屈尊服侍两个突厥可汗是有可能的。

但是,最后的这个超级男人却被戏说过分了。

这就是李世民。

野史传说,李世民早闻萧皇后美色,派人入突厥,索回萧皇后,封为昭容。

真不知这段野史根据从何而来,翻遍《隋书》《北史》,《新旧唐书》,都找不到李世民喜欢萧皇后,并纳入后宫占为已有的字词。

关于此事,《北史》这样说的:“大唐贞观四年,破突厥,皆以礼致之,归于京师,赐宇兴道里。二十一年,殂。诏以皇后礼于扬州合葬于炀帝陵,谥曰愍。”

愍本义是忧患痛心的事,爱抚,抚养。

李世民是杨广的亲戚,他痛心萧皇后长年流离失所,迎萧皇后回京安居,安度晚年,或许这才是历史真相。

然而,萧皇后生若浮萍,一生颠簸,像牲口被索来贩去。她看尽繁华与衰落,品尽尊严与耻辱,却也善始善终,与原配埋葬一处。其中辛酸,无不让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