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绩是驱逐胡虏,除暴乱,拯救汉民族,平定天下,成功复国,废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种族等级及压迫政策,恢复了中华,带领华夏复兴朱元璋简介。他从天灾人祸和饥寒交迫的钟离村,一直到南京登基,和他的文臣武将所走的这条道路,不仅仅是为私人和某个阶级的利益,如同他的自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朱元璋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动权。注重招贤纳士,广采众议,严格治军,完善军制,练兵育将,强调将领要识、谋、仁、勇兼备。主张寓兵于农,且耕且战,保持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简介: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1380年(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应天,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
首先感谢邀请朱元璋简介。
其次,先简单介绍一下朱元璋朱元璋简介。明太祖朱元璋自幼家境贫寒,曾经给地主放过牛,一度入寺为僧。他25岁时在同乡汤和的邀请下,加入红巾军中郭子兴领导的义军。郭子兴非常赏识他,还把养女马氏(后来的马皇后)嫁给他。后来他独自领军,率领徐达、汤和等二十四人南下,争取民心,网罗人才,势力逐渐发展壮大。读书人李善长、刘基(刘伯温)等人纷纷前来投奔。朱元璋前后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然后派徐达、常遇春等人率军北伐。朱元璋陆续收复中国大部分领土,包括收复了已经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实现了局部的统一。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朱元璋在位期间的主要政策:一、改革政治制度。在中央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一职;在地方废除行省制,设立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防止地方权力过大;
二、恢复科举考试制度,为国家选拔人才,同时也为读书人提供了晋升和为国效力的机会;
三、对人民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并且鼓励开垦荒地。
四、积极实施屯田政策,包括军屯、民屯和商屯。国家粮食量产大幅度提高。
五、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常常减免受灾和受战争影响的地区的农民的赋税。
六、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人力兴修水利和疏通河道;
七、多次打击贪官污吏。对已经查获的贪官污吏,严厉处罚,毫不留情。
但是,他他生性多疑,在位期间也有存在一些明显的过失。
一、设立锦衣卫,监视百官;
二、多次对开国功臣进行清洗。许多人无辜被牵连,惨遭杀害。
三、在继承人问题上处理不当,是导致后来“靖难之役”的主要原因之一。
再次,简单介绍一下李贽。他是福建泉州人,嘉靖三十一年举人,是明代思想家和文学家。主要作品有《藏书》、《续藏书》《史纲评要》等。他在当时属于思想异端,贬低孔子,抨击程朱理学,提倡人人平等。这与当时社会上尊儒尚孔的正统思想激烈对立。他对社会中的重农抑商、假道学、社会腐败等现象大加痛斥批判。
“千古一帝”出自《藏书·世纪列传总目》,是李贽对秦始皇的评价,并不是他对朱元璋的评价。他对朱元璋的评价是千万古之一帝。原因是李贽认为:朱元璋从起兵开始,到登上帝位,每天都重视人民生活疾苦,都想着招揽贤才辅佐自己。当朱元璋还在皇觉寺的时候,对贪官污吏虐民就已经非常愤慨了。每次派兵打仗,都时时禁谕诸将。所以,天下士子都愿意归附朱元璋,愿意为他出死入生。因此,李贽称对朱元璋是“千万古之一帝”。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