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明一点,不是所有的阉人都能被叫做“太监”明朝太监。
明代设有处理皇宫内务的十二个太监衙门明朝太监,称为十二监,只有混成了在这个十二个衙门里主事的才能称作太监,
这十二个衙门明朝太监,最重要的是司礼监,原是负责皇家礼仪出行的;第二重要的是御马监,是负责皇宫里的马的。
朱元璋时期废除了丞相,将权力下发给六部,由皇帝一人处理天下事物,很快就力不从心,于是产生了皇帝的秘书——内阁,来协同处理。
宣德年间,培养太监读书识字,帮助皇帝处理奏章,六部送来的奏章,由内阁进行摘选,作节略,送交皇帝批示。皇帝选择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批或者不批,这就给了太监处理朝政的机会。
司礼监有一名掌印太监多名秉笔太监组成,秉笔太监负责批示皇帝的意见,掌印太监用印,再交付内阁传达至六部。
司礼监因此被称为内相,权势鼎盛时期外廷的内阁要下跪。
而御马监掌握着皇宫内最后一支武装力量,是皇帝身边最后的屏障。
永乐时期创建东厂后,太监获得了监察百官的权力,成为一直持续到明末的特务机关。最高负责人一般由司礼监秉笔太监担任,称为东厂提督太监,是全明帝国二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那两个在他上面的是皇帝和司礼监掌印太监。
同样的特务机构,锦衣卫指挥使,正三品武将,见到东厂提督太监也要下跪。只有嘉靖年间锦衣卫力压东厂一头,其余时间都要叫爸爸。
有明一代,只有四位太监以掌印太监提督东厂,连魏忠贤、刘瑾都没做到。他们被称为“以印带厂”。
司礼监的向上之路丝毫不比外廷的科举简单,反而是更艰难凶险,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明朝时能熬成司礼监秉笔太监、掌印太监;
东厂提督太监;
御马监提督太监的,无一不是人中龙凤,都是厉害的不得了的角色。有太多低级阉人伺候他们,还有更多连入宫资格都没有的阉人在城外默默的死去。
虽然众人都知道任用宦官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只是他们更清楚的是用宦官或者是那些内阁大臣,最难避免的就是集权。而自古以来,皇帝为了能够分散大臣手里的权力,都绞尽脑汁,不是将他们手中的权力收回到自己的手里。就是设置更多的人更多的职位来分散这些权利。
明朝之所以会有这么多太监,这其实就是皇帝专门建立起来制衡内阁大臣和六部官员的。对于明朝,很多人都戏称他们有九千宫女,十万太监。如此庞大的数量虽然有讽刺明朝的意味儿在里面,但真要说到他们那个时候太监的数量,确实好不夸张,但众所周知的是故宫差不多只有9千个房间,这么多的太监要住在哪儿呢?
故宫从古代传承至今,已经是我国不可磨灭的文化遗产,就冲着这个特性,人们都会去参观体验。也正是因为故宫就是我国历史文化最为典型的象征,每天到这儿来参观的人也络绎不绝,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也毫不夸张。据数据统计分析显示,故宫营业8小时,平均每个小时接待6000人左右,就这样都已经是乌泱泱的一大片人了,怎么还能容纳下10万太监呢?如果装不下,这么多的太监又是住在哪儿的?
关于明朝太监的问题,前面已经提到,这是皇帝为了牵扯别的势力而发展起来的,随之兴起来的有东西二厂,里面全是太监。不过,整个太监的兴起还是要从正德年间说起。
在明朝,太监不像在别的朝代一样被人看不起,这里的太监地位可以非常高,例如正德八虎的太监集团。之所以会有这么个集团存在,其主要原因是正德皇帝为打六部官员的屁股。当时的正德皇帝刚刚15岁,坐上了皇位,一个还是少年的人,自然没有人重视他,所以地下的大臣也起了反叛之心,甚至直接发起了逼宫事件。
这一次,大臣们计划将正德皇帝的八虎除掉,以免这个皇帝跟着他们走歪路。为了计划能够成功,他们首先找到了一些八虎的敌人,并取得张太后的支持。他们计划找一个时间在朝中奏八虎一本,并请出皇太后出来主持大局,等一切成为定局,皇帝说什么也没用不说,他也彻底成为一个空架子皇帝。
不仅如此,这些大臣在皇宫里也多了些帮手。但理想和现实总是存在差距的,正德皇帝并没有按照这些大臣的计划来做,特别还是他们那边有人走漏了风声,让正德皇帝有了准备,且先发制人,不仅八虎没有被这些大臣除去,连太监的规模也趁机被他扩大。
看到皇帝已经有如此作为,这些大臣还没有醒悟过来,他们甚至还想着和皇帝对抗,并集体向皇帝提出辞官。不过,皇帝哪儿是受他们控制的人呢,当下想都没想就同意了这些人的请求,且这里面竟然还有两个阁老。
如果阁老走了没有下文,太监的规模可能就定格在这儿,但让正德没想到的是六部的人竟然来给他们求情。这下皇帝彻底被惹毛了,朝廷之所以会设立六部和内阁,目的就是分散权力,这下倒好,两个机构竟然联合在了一起。
皇帝的底线被他们践踏在脚下,也是因为如此,皇帝才彻底动了重用太监的心思,而后太监的数量也发展到十万人之众。而如此多的太监也被皇帝分成了诸多机构,上至司礼监,下至直电监,功能非常齐全。可以说,宫里的人除了锦衣卫是男人之外,其他都是太监。
但十万的太监也并不全部住在宫中,宫里的太监基本上是一些有权有势的太监。其他宦官不是家奴就是一些小厮,如果没有事,或者不当差,一般不会滞留在宫中,都会待在宫外自己的家里,不然任他故宫再大,也装不下这么多的太监和宫女,更何况还有后宫三千佳丽。
结语
因此,故宫在明朝时期并不是大部分太监的家,也不是像电视剧里演的一样大家住在一起就能住下,大多数的太监和宫女还是住在自己的家里,只有轮到自己当值的时候才会出现在宫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