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之前元代皇帝表,一个皇帝可以用好几个年号。
一代女皇武则天元代皇帝表,在位22年,拥有17个年号。平均1.3年换一个年号。
而且元代皇帝表,有些年号会被使用好几次,被不同的皇帝和朝代使用。例如:建元,被五个皇帝用过。分别是:汉武帝刘彻,前赵昭武帝刘聪,晋康帝司马岳,前秦宣昭帝苻坚,齐高弟萧道成。
而到明清时期,开始使用“一世一元制”,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有两个皇帝例外)。
乾隆皇帝,在位60年,只用一个年号。
明太祖朱元璋,一个"洪武"年号用了31年。也是老朱当皇帝以后,规定以后的皇帝们“不封禅、不受尊号、不受祥瑞”。这个“三不”,算是断绝了皇帝们更换年号的想法。毕竟,之前皇帝们改年号,都是因为获得什么祥瑞、获得尊号,才改了年号。
明朝朱祁镇是个例外,因为在土木堡之变后曾下台,后来又通过夺门之变上台。所以,他拥有两个年号:"正统"、"天顺"。
清太宗皇太极是第二个例外,改国号为“清”之前用的年号是"天聪",之后用的是"崇德"。
也是因此,明清皇帝都可以用年号来称呼。例如:乾隆皇帝,康熙皇帝,崇祯皇帝,都是用年号命名。
(文|勇战王聊历史)
谢谢官方邀请!这事比较复杂,我先给大家简单梳理一番这其中的缘由!
天顺帝即阿速吉八,是元朝泰定帝的嫡长子。泰定帝继承皇位后,为了防止身后出现皇位之争,在泰定元年就将阿速吉八册封为皇太子。但是泰定帝却是个短命鬼,在位仅仅五年便撒手人寰,只留下年幼的儿子。
因为泰定帝也是南坡之变后被拥立为帝的,所以他是在元上都继承的皇位。(这段历史也很复杂,就不细说了,大家自行百度。哎!元朝好乱啊!)他在上都去世后,丞相倒剌沙专权,数月不立新君(得!又来了!),这时在元大都留守的武宗旧臣、佥枢密院事燕铁木儿就立了武宗的儿子图帖睦尔为帝。
在上都的倒剌沙当然不会同意,他以正统自居,并发兵分道进攻大都。同年,倒剌沙及宗王脱脱、王禅在上都拥立九岁子的阿速吉八称帝,并改元天顺,与在大都称帝的文宗对立。这件事在史学界被称为两都之战,战争的最终结果是上都失败,大都系获得了胜利。
胜利者当然不会对失败的一方手下留情,不仅杀了阿速吉八,还褫夺了他的年号,最后天顺帝落得个无汉文庙号、谥号与蒙古汗号的下场。
天顺帝可以说完全是帝位之争的一个牺牲品,但如果从泰定帝立他为皇太子来看,他才是元朝的正统皇帝,所以从这方面讲他的确可以算作元朝的正式皇帝。在历史届,一般也将天顺帝当作元代的第七位皇帝,而元文宗只能算是第八位。不过话说回来,天顺帝父亲的皇位不也是叛变得来的么,这其中的因果就很难说清楚了!
有关天顺帝的故事就介绍到这里,欢迎大家留言交流!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点一波关注,我会定期更新历史趣事!
总的看来,历史上对元世祖忽必烈的评价,有褒有贬,但褒大于贬。
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前后,为巩固国家统一,釆取了不少措施。
一,忽必烈在即位前,派兵攻占大理,收服云南诸部落,后设置行省。还又攻占了吐蕃。
二,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又在至元十三年(1276年)攻占临安,至元十六年(1279年)灭南宋,统一了全中国。
三,元朝政府在全国设置“行省”(或“省”)的制度,一直延用到现在。
三,元朝政府的组织大都“遵用汉法”。
四,元朝政府为了镇压各族人民的反抗,在全国遍驻军队。
五,元朝政府在全国设置驿站。
六,元朝政府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司和元帅府,进行有效管理。
七,元朝政府在澎湖设置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
八,元朝统治时期,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马可波罗游记》中有生动的描述。也是在这一时期,中国人发明的罗盘,火药,印刷术经阿拉伯传入西欧。
但是,应该看到,元世祖忽必烈为了巩固其统治,他采取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用以分化全国各族人民,下层人民受到民族和阶级双重压迫,从而激起了各地人民的反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