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岳飞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将领,纪律严明作战勇敢。他领导的军队被亲切成为岳家军。岳飞是南宋中兴四将之一,也是南宋七个异姓王爷之一(鄂王)。那么为何只有战勋卓著的岳飞被杀刘光世?主要是岳元帅的民间形象太完美和毕生的追求与南宋偏安的心态冲突有关。其实最好的方式就是卸甲归田,不问世事。
岳家军坚持北伐的理由岳飞刘光世,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人。南宋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名将。都说“北宋无将南宋无相”,南宋名将辈出。岳飞就是金国最为忌惮的将领。岳飞的主要作用是在绍兴议和之前。金国和大宋之间的战争史真正的灭国之战。双方心气都很高:金国企图迅速平定江南完成统一;南宋目的是打回老家去,把战线推到幽云等地还都开封。所以双方投入了重兵进行你死我活的激烈厮杀。岳飞出身河南曾参加伐辽和平定内乱。在宋高宗建炎年间,岳飞的家乡是金国沦陷区。岳飞目睹了金人入侵后人民惨遭杀戮、奴役的情形,就萌生了再次参军的想法。岳母支持,刺下精忠报国字样。这次参军后,为抗金兵转战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到建康之战时,岳家军已经形成相当的战斗力。
宋高宗放弃北伐的历史背景建炎年间刘光世,宋高宗是东躲西藏甚至逃到海上避难。金国对他是欲除之而后快,所以此时赵构无论是为国还是为己抗金意志最为强烈。而改元绍兴,标志着宋高宗赵构已经从内心里摒弃了收复故土的想法,只想偏安一隅了。宋高宗绍兴元年是宋朝外交政策重大变化的的关键时间节点。如果说建炎年间还君臣还有兴复故土,还于旧都的想法。那么改元绍兴到绍兴十一年间的绍兴议和的北伐征战只是为了以打促和,让金国认可分治天下的事实。公元1141年,宋与金于书面达成《绍兴和议》。两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宋割让从前被岳飞收复的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每年向金进贡银廿五万两,绢廿五万匹。
所以,在岳飞北伐打的最顺手的时候被十二道金牌召回。宋高宗此时的心态和大清朝后期面对列强时的心态基本一致。可别把对方惹火了,能保持现状就挺好。最终绍兴议和南宋付出了巨大代价才让金国认可。虽然此时,岳飞、韩世忠等都被解除了兵权。但是只有岳飞北伐的想法始终放不下(否则也不会在12道金牌后才放弃北伐),但是这明显和南宋君臣的抱残守缺的观念不一致。
岳飞被杀的原因 如果说岳飞被解除兵权后做个闲散王爷或者卸甲归田都不会有杀身之祸。但他偏偏放不下北伐。一个战功卓著的宿将王爷,为了收复故土奔走呼号民意会如何?百姓肯定会支持。可已经满足偏安的宋高宗怎么办?他又不能明说自己的心思,所以只能借秦桧之手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死岳飞。野史记载金国也还怕岳飞,宋金议和的前提就是杀岳飞,所以岳飞相当于是死于宋金合谋。这才是岳飞被杀的真正原因。其他什么情商低、迎接二圣等是站不住脚的。一朝臣子一朝臣,十几年过去后宋高宗皇位稳定,难道还怕什么二圣还朝?
岳飞的悲剧在于坚持北伐理想与庞大的南宋官僚体系对抗。可朝廷上下谁也不能说他不对,只能用莫须有的理由杀他。然后在宋孝宗时期平反昭雪,既平息了民怨又巩固了统治。所以南宋历代帝王中,除了中兴的宋高宗一般就只记得宋孝宗的原因了。所以岳飞的死就是个悲剧。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风采。文艺是大将,这四人之所以会被称为"中兴四将",是因为他们所处的时期,被后世认为是宋的一次"中兴"。
从宋太宗起,宋就和辽直接发生了多次战争。"。而这四位将领,从烽烟里逐渐成长,最终成为南宋的重臣。
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这四位大将中我们不太熟悉的张俊和刘光世两位。
腾达的序幕。直到十年以后,即靖康元年(1126),张俊才开始崭露头角。这年 ,金兵围攻榆次,宋军将领不幸战死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风采。文艺是如此,人亦是如此。这些人,或如李白、苏轼一样,以诗文展现时代风骨;或如毕昇、蔡伦一样,用技艺展现时代潮流;或如孔子、墨子一样,用德行展现一族精神。
而有些人,他们凭借为国所立的赫赫战功,成为后世敬仰的一代名将,这些人中包括南宋中兴四将——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和岳飞。
作为南宋的四位定海神针一般的大将,这四人之所以会被称为"中兴四将",是因为他们所处的时期,被后世认为是宋的一次"中兴"。
从宋太宗起,宋就和辽直接发生了多次战争。后来金朝崛起,宋谋求生存的空间愈发狭小。而这样的局势,发展到宋徽宗时期,已到了北宋不可收拾的地步。
靖康二年(1127)正月,宋徽宗和宋钦宗被拘于金军军营,二月二宗被废为庶人,北宋由此灭亡。
幸而赵宋血脉,在宋高宗赵构身上得到延续。
而这位开启了赵宋"偏安一隅"历史的皇帝,其实在为帝时,创造了赵宋的一次"中兴"。而这四位将领,从烽烟里逐渐成长,最终成为南宋的重臣。
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这四位大将中我们不太熟悉的张俊和刘光世两位。
张俊,字伯英,凤翔府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人。张俊出身极其普通,在建中靖国元年(1101),十六岁的张俊便参军,成了一名弓箭手。宋徽宗末年时,张俊先后参与了镇压京东、河北起义军的战斗,然而还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士兵。直到政和六年(1116),在参与了征讨西夏的仁多泉的战争之后,张俊才被提拔为授承信郎,成为最低等的武官。
然而这次提拔,并未成为张俊飞黄腾达的序幕。直到十年以后,即靖康元年(1126),张俊才开始崭露头角。这年 ,金兵围攻榆次,宋军将领不幸战死,宋军危在旦夕。而此时,张俊带领手下的数百人,迎难而上,斩杀了敌军五百余人。这一次猛攻,让张俊一炮打响,成为宋军将领眼中的可用之才。
同年,张俊便再次在东明县城立功,随后因功升任武功大夫。年底,张俊随信德(今河北省邢台市)知府梁杨祖投到赵构麾下,被任命为元帅府后军(一作中军)统制,开始了他在赵构手下拼杀的岁月。在北宋灭亡之前,张俊就官至拱卫大夫。北宋灭亡后,他也成为了首先拥立赵构为新帝的重臣之一。此后,张俊为赵构驰骋于江淮,平定叛乱,阻挡金军,为南宋争取到了宝贵的立足之机。
刘光世,字平叔,镇海节度使刘延庆之子,保安军(今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人。刘光世受父荫庇,初任三班奉职,后历任领防御使、郎延路兵马都监、耀州观察使、鄜延路兵马钤辖、奉国军承宣使,一路走进高级武官的行列。
然而在辽攻南京时,本该率军到达的刘光世却迟迟不到,致使宋军大败,刘光世本人也因此被贬官。之后他又因镇压河北一带的起义军有功,恢复了领承宣使的官职,并升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
然而刘光世在南宋的种种表现,简直像极了南宋末年的"常败将军"范文虎。刘光世虽然在面对起义军时还算有所作为,然而他对上金军,就像老鼠见了猫,能躲就躲,跑得甚至比平民还快。可是他极其善于经营人际关系,顶着一头的罪过,还一路升职,官至宣抚使,先后驻守池州和南京。也正是如此,刘光世到底能不能被列为"中兴四将"之一,至今仍存有争议。
在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四月到六月间,赵构为了攻固皇权,先后剥夺了中兴四将的兵权。这四位大将,张俊为了保自己的荣华富贵,主动亲近秦桧,开始支持主和;刘光世顶着虚职病卒;韩世忠毅然辞官病卒;岳飞被迫害致死。
为南宋建立,赵宋续存立下赫赫战功的中兴四将,遇上卸磨杀驴的宋高宗,实在可悲。
然而最初,这些满腔热血的男儿,想的不过是保家卫国,建功立业。可是封狼居胥只一人,勒石燕然也他功,四位中兴大将,虽欲为国灭烽烟,然天不遂人愿。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