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霭(ǎi)龄、宋庆龄、宋美龄是中国著名的“宋氏三姐妹”,是20世纪中国最显耀的姐妹组合孔祥熙简介。宋庆龄成为国母,爱国爱民,万民景仰;宋美龄嫁给蒋介石,权势显赫,呼风唤雨;宋蔼龄联姻孔祥熙,善于积财,富甲天下。她们对20世纪的中国拥有不可思议的影响力,在一定[1] 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因而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三姐妹的父亲是宋嘉树母亲是倪桂珍,母亲倪桂珍则出身上海,其中倪桂珍这一支母系祖先可以追溯到明末大学士徐光启。宋美龄父亲宋嘉树,又名宋耀如,宋耀如初期并不姓宋,而是姓韩,名教准。宋庆龄祖父韩宏义是个农民,韩教准(宋嘉树)是其次子。韩宏义夫人为王氏。由于家境贫寒,韩教准12岁时就飘洋过海,到美国找堂舅父谋生,韩教准舅父姓宋,是旅居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经营丝茶生意的侨商,他没有儿子。韩教准就被舅父收为养子。大姐宋霭龄,1889年7月15日生于上海;1914年在日本与孔祥熙结为夫妇;1973年10月19日在美国纽约去世。二姐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生于上海;1915年和孙中山结婚;1981年5月1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5月29日在北京逝世。三妹宋美龄, 1897年3月5日生于上海;1927年与蒋介石结婚;2003年10月24日,在美国纽约逝世。宋家所有成员:宋蔼龄、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宋子良、宋子安(按年龄从大到小)

孔子的后人中孔祥熙简介,出现的名人主要有:孔伋、孔穿、孔顺、孔鲋、孔安国、孔光、孔融、孔衍、孔颖达、孔尚任等。

孔祥熙简介:宋氏三姐妹简介照片,谁最漂亮?

孔伋(前483~前402)孔祥熙简介,字子思,孔子的孙子,战国思想家,战国鲁(今山东曲阜)人。《史记·孔子世家》:“子思作《中庸》。”另据相传,《礼记》中的《表记》、《坊记》系子思所作,后世尊其为“述圣”。其学说经孟子发挥,形成“思孟学派”。

    孔穿,战国儒者,字子高,鲁(山东曲阜)人,孔子六世孙。好儒术,曾游历齐、魏、赵等国,做过平原君门客。曾与公孙龙辩论,反驳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论(即主张绝对主义,否认事物统一性及相互联系);谏齐王废车裂之刑。

孔顺,战国魏相,字子慎,鲁(山东曲阜)人,孔子七世孙。

    孔鲋,秦臣,鲁(山东曲阜)人,孔子八世孙。博通经史,曾任秦少傅。秦焚书时将《尚书》、《论语》等藏于旧宅壁中,隐居嵩山。秦末,参加农民起义,任陈胜的博士。

孔安国,西汉臣,鲁(山东曲阜)人,孔子十三世孙。汉武帝时为博士,治《尚书》。历官谏大夫、临淮太守。相传他曾得孔子宅壁中古文《尚书》,比今文《尚书》多十六篇。他把古文改为隶书,并为《尚书》作传,是“尚书古文学”的创始者。

    孔光(前65~5),西汉臣,字子夏,鲁(山东曲阜)人,孔子十四世孙。初举方正,为谏大夫。成帝即位时为博士,升迁尚书令,光禄勋。哀帝立,与师丹(西汉臣)等共议限田限奴案。

孔融(153~208),东汉末臣、文学家。字文举,鲁(山东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少有才名,曾任北海相,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后入朝为将作大匠、太中大夫。

    孔衍(268~320),东晋臣、经学家。字舒元,鲁(山东曲阜)人,孔子二十二世孙。少好学,通《诗》、《书》。元帝引为安东将军。中兴初补中书郎。

孔颖达(574~648),唐臣、经学家、易学家。字仲达(一作冲远),冀州衡水(河北衡水)人,孔子三十一世孙。精于《左传》、《尚书》、《易》、《毛诗》、《礼记》,兼善历算。入唐,历职国子博士、国子司业、国子祭酒等。任秦王府文学馆学士,为“十八学士”之一。其主编的《五经正义》为经学注疏之“定本”,自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颁于全国起至宋初,为科举试经之标准。

孔尚任(1648~1718),清初戏曲作家。字聘之、季重,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世孙。康熙南巡曲阜时,曾应召讲经,受赏识,破格授以国子监博士,累迁户部主事、员外郎等职。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返京后,致力于传奇剧本《桃花扇》的创作。经三易其稿,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写成,次年被罢官。另有诗文集《湖海集》、《石门集》、《长留集》等。

谢谢悟空邀请!

范绍增,原名舜典,号海廷,四川大竹县清河镇人。生于1894年,自幼便被称为"范哈儿",川军第27集团军第88军军长,1949年9月,被委任为国民党重庆挺进军总司令,1949年12月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参事、解放军四野五十军高参、河南省体委副主任、省人民政府委员、省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等职。

1977年3月在郑州去世,终年83岁。

一个胸无点墨的江湖袍哥,激于民族大义,领兵抗日,不惜散尽家财。后来又能认识到民主之可贵,反蒋之独裁,殊为可贵。

解放前,四川高级将领中拥有的妻妾,恐怕最多的要数范绍增和杨森。至于他二人谁在先谁在后,因为当时不兴民意测验,名次无从排定,就算并列第一吧。

军阀时期,长期担任川军师长的范绍增,大竹县人,出身袍哥,绿林。因为小时候生就一副憨眉憨态,逗人喜爱,人称"范哈儿"。平生豪爽、侠义、耿直,受人们尤为江湖人士敬重。但他在贪色这点上,也算是蜀中顶尖人物。 到了30年代中期,他有名分,无名分的姨太太,计达三四十位之多。值得一提的是,1937年,他将著名游泳运动员、有"美人鱼"之称的杨秀琼霸占为自己的第十八房姨太太。

1933年左右,范绍增为了金屋藏娇,花费一二十万银洋,在今重庆大礼堂对面的民国路,修建了约占半条街的公馆--范庄。该庄为花园式建筑有小洋楼三幢、每幢均为三层。从高到低,横向排列。最上一幢,一楼设男女客厅、舞厅、饭厅,二三层各有住房十套,设计新颖,装修华丽,花园为亭台榭、怪石奇葩,绿树掩映;还辟有健身房、台球馆、游泳池、风雨网球场;大门侧面养着狮、虎、熊等动物。稍后,他又在来龙巷修了一座规模稍小的公馆,在南岸修了别墅(抗日战争时期成为孔祥熙的二小姐孔令俊等名媛消夏游乐之地)。范庄落成后,范每日公务之余,便在新公馆里拥妻搂妾,男欢女爱。为了管好几十位太太的生活,范专设了总管事、管事几人,其下配汽车司机、弁兵,花匠、跑街的、打杂的,中厨、西厨和饲养员等各色人等,林林总总,不下百十人。重庆,早在清代即被辟商埠,商务发达,人文荟萃,外侨也不少。范绍增为了让太太们跟上时代的步伐,专程从上海聘来一帮教师,培养妻妾们学习西方文化。太太们开始西化,尤其是年轻貌美、文化较高的赵蕴华、何蜀熙,以后成了重庆上流社会的两位花使,对范以后的飞黄腾达带来莫大的好处。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政府内迁重庆,一时间,陪都权贵云集。

有段时间,正在家赋闲的范绍增,为了巴结国民党要员,特别腾出范庄,盛情邀请显贵们进驻。先后在范庄住过的有蒋介石、宋美龄、孔祥熙及南京警备司令杨虎等等。参谋总长何应钦、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在整个抗战期间更是举家进驻。聪明的范绍增专派赵、何两妾成日陪伴在何应钦夫人王文湘、顾祝同夫人许文蓉左右,并经常送去时鲜食品、新款服饰,甚至金银珠宝。功到自然成功。以后,范先后擢升至军长、集团军副总司令。范在众多太太中,特别宠爱天生丽质、千姿百媚的十七姨太,球场上、泳池中,常可见到两人追逐嬉戏的身影。这位美妾的风流韵事,重庆颇多传闻,有好事者将其撰为《十七姨太外传》,出版后不少人争相购买,一时渝市洛阳纸贵。

这位老兄之风流也令人侧目,呵呵。娶姨太太的多了,但是能做到下面这件事的恐怕就没有几人了。

1933年春天,范绍增的小妾紫菊(原为小老婆张绍芬房里的丫头),在重庆城里开明学校读书时,同青年校长王世均(未婚)好上了,两人情书往来不断。事情暴露后,范绍增狂怒。王被抓到范庄关起来。眼看大祸马上降临二人头上。这时,被张绍芬请来的两位亲家王缵绪、陈兰亭求范饶他俩一命。涕泪纵横的王母也跑倒尘埃,叩头求情。闯荡江湖多年的范绍增虽然没有喝过多少墨水,但重人情,讲仁义。他思虑再三:开头,痛感自己一个堂堂皇皇的师长,遭无名小辈戴上绿帽子,气得七窍生烟;继而一想,紫菊毕竟同自己有夫妻缘分。一夜夫妻百日恩;再想,年青人嘴上无毛,办荒唐事难免,自己早年就干过些荒唐事。这样左思右想,权衡利弊,最后决定把人情做到底。当众宣布:一、收紫菊作干女儿,王世均作干儿子;二、备办几桌酒席,为二人道喜;三、送紫菊大洋5000,作嫁妆费。全场皆大欢喜。王缵绪竖起大拇指连声夸道:"范哈公,你搞得漂亮!搞得漂亮!"上述佳话在山城传开后,都称道:"范师长讲情义。"

解放前,范绍增是有名的川军师长。他在家乡迎接解放,人民政府对他既往不咎,将他作为起义将领对待,调任湖北省沙市军分区副司令员。

"文化大革命"爆发,全国搞得乱糟糟。正在上大学的范老三年幼无知,受极左思潮影响,跑回家中宣称要造反,还指着范绍增的鼻子称他为"老军阀",表示要与他划清阶级界限。

范绍增勃然大怒道:"哪个说老子是军阀?老子1949年就参加了光荣的解放军,是响当当的革命干部。你龟儿子看见没有?这是老子的荣誉证书,朱德总司令颁发的。"

范老三想了半天又问道:"那么,你那根有国民党党徽的牛皮腰带又是怎么回事?你舍不得丢掉,莫不是还想变天复辟?"

那根皮带是范绍增黄金时代的见证,是他留着的惟一纪念品,跟这个小杂种讲不清。他越想越气,返身进屋,找出一枝滑膛猎枪,对着儿子吼道:"翻天了!你不知道自己能吃几两干饭,再跟老子胡搅蛮缠,老子一枪崩了你!"

范老三抱头鼠窜而去。

统战部门尽最大努力保护范绍增,但终因贺龙冤案的牵连,他也被收审关押了几年。不过,当有人想从他那里搜集贺龙的"黑材料"时,他把心一横,半句坏话也不讲。作人要有良心,他坚信贺胡子是好人。

粉碎"四人帮"后范绍增得以平反,被安排为全国政协委员,补发工资,增加住房,在郑州养老。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