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6年,经举荐补太医院之阙,李时珍在京师供职了一年后辞官。回家后他在雨湖北岸构筑新居,题名“红花园”,并在此行医。在这个过程李时珍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品数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析为二三,或二物混为一品”(见《明外史本传》)。特别是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可以“久服延年”,遗祸无穷。李时珍多次上书朝廷要求重整医书资料,可惜并无回音,于是他便利用在良医所和太医院阅读大量医籍和坚实的文史基础,整理历代的药物学著作。这就是后来的《本草纲目》了。全书是在明代万历六年(1578年)定稿,万历二十三年(1596年)在南京正式刊行,从完稿至刻印经历了十多年时间。期间李时珍到过蕲州李时珍的资料、黄州和武昌,都没有书商愿意承印。1579年,他前去南京六部寻求出版,但未获成功。一直到1590年,在获得南京藏书家兼出版商胡承龙的赞助,得以刻印。然而,李时珍未及三年便卒于家,未能看到自己的著作问世。

《本草纲目》一书李时珍的资料,是我国明代李时珍编写的。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1518年生于湖北蕲州东门外的瓦硝坝(现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明以前,这个地方是雨湖和莲市湖的交界处,沿湖人民常遭受湖水上涨的灾难。从明代起,为了阻拦湖水的上涨,在这里筑起了堤坝,后来称它瓦硝坝。临近瓦硝坝有周长二、三十里的雨湖,是蕲州风景区之一。东出瓦硝坝,有大泉山、龙盘山、平顶山……,山野里除了花草、树木、竹林之外,还生长着各种野生药材,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好地方。

李时珍的资料:李时珍是在什么背景下编写了《本草纲目》?

李时珍出身三代相传的医户人家李时珍的资料,祖父是一个医生,父亲李言闻,又名李月池,也是当地有名的医生,曾做过“太医吏目”。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经过27年的长期努力,于明神宗万历六年(1578年)完成《本草纲目》初稿,时年61岁。以后又经过10年三次修改,前后共计40年。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去世。万历二十五年(1596年),也就是李时珍逝世后的第三年,《本草纲目》在金陵(今南京)正式刊行。

扩展资料

 

本朝纲目

 

《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药物学的成果,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全书内容丰富,取材精审,编排有系统,是我国古代药物学、 生物学的宝贵遗产,也是世界药物学、生物学划时代的名著。

 

全书52卷,收录了药物1892种,分为16部、60类,其中有374种是过去没有记载的新药物。该书对每一种药物的名称、性能、用途和制作方法都做了详细说明。书中还附有1100余首药方,1160幅药物形态图。

 

本朝纲目成就

 

这部书17世纪初传人它的成就,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

 

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又将矿物药分为金部、玉部、石部、卤部四部。植物药一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区别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

 

动物一类,按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顺序排列为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等6部。

 

从无机到有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这种分类法明显含有生物进化的思想,受到达尔文的高度重视。达尔文在《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中,引用了《本草纲目》中关于鸡的七个品种和金鱼家化的资料。

 

尤其对植物的科学分类,要比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早二百年。

中华民族的医学博大精深,历史上的神医很多,现在我们一起走进历史,领略一下神医们的风采。他所处的时代不同,医学成就也不同。那么他们谁到底是中国古代的神医呢?

李时珍的资料:李时珍是在什么背景下编写了《本草纲目》?

李时珍: 李时珍走遍了祖国的大小山川,采集草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下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医学财富。

李时珍的资料:李时珍是在什么背景下编写了《本草纲目》?

孙思邈: 被称为药王的孙思邈是非常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著有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李时珍的资料:李时珍是在什么背景下编写了《本草纲目》?

华佗: 俗话说即使是华佗在世也救不了你,人们把医术高明的医生比作华佗,可见华佗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极高。华佗最擅长的是外科,他发明了“麻沸散”。麻沸散的使用,开辟了麻醉剂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使用最早的先河。

李时珍的资料:李时珍是在什么背景下编写了《本草纲目》?

张仲景: 张仲景辞官从医,写下了著名的《伤寒杂病论》。这部著作,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张仲景在医学上有独特的见解,被后人称为医圣。

李时珍的资料:李时珍是在什么背景下编写了《本草纲目》?

扁鹊: 扁鹊是战国中期的医学家。他最擅长运用四诊,尤其是用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中学时代学习的《扁鹊见蔡桓公》,说的就是他用望诊给齐桓公诊病的故事。至今使我记忆犹新。扁鹊周游列国,有一次,他来到了晋国,用诊脉的方法,把昏迷了五天不省人事的赵简子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诊病是扁鹊的首创。他是切脉诊病的创始人。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给扁鹊做出了高度的评价,从古至今扁鹊是诊脉最高明的人,他是中国历史上的神医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