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安西都护府下辖2.4万官兵没错,但这并非唐朝在西域的全部兵力,实际上前者所占比例连50%都不到安西四镇。

安西四镇:唐朝在安西四镇只有两万驻军,为何能牢牢控制辽阔的西域?

史载安西四镇,安西都护府有驻军2.4万人,北庭都护府有兵2万人,此外还可调动部落仆从军约1万人。也就是说,鼎盛时期唐军在西域驻有一支5万余人的强大常备武装。如果再算上各附属小国战时提供的兵力、民夫,单靠2大都护府自己的力量迅速集结起10万大军也不算啥难题。

安西四镇:唐朝在安西四镇只有两万驻军,为何能牢牢控制辽阔的西域?

安西四镇:唐朝在安西四镇只有两万驻军,为何能牢牢控制辽阔的西域?

此外安西四镇,距离西域较近的陇右、朔方、河西等几个大战区必要时也可派兵驰援,史载仅这3个战区就下辖重兵20余万(其中精锐骑兵超过5万),在不影响本身防区安全的前提下抽调出数万人马赶赴西域还是绰绰有余的。

或许有人会问,那么为啥唐朝不在辽阔西域多驻扎些部队呢?实际上,这恰恰是唐朝统治集团的精明之处——他们用这种梯次排布、前轻后重的方式部署边境防卫力量,不仅可以大大减轻后勤运输压力,还让己方在军力运用时更加灵活自如。

众所周知,西域版图虽然辽阔,但水文气候、地理条件都无法承载大量人口繁衍生息——这从该地区居民点普遍逐水草而生、多袖珍城邦政权即可看出。因此,唐朝为了让当地保持长治久安(唐朝驻军后勤供应主要靠西域各国),也不可能采取涸泽而渔的方式。

可以说,这种特殊而脆弱的生态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唐朝和对手的用兵规模与强度。我们不能空泛地吹嘘盛唐辉煌,而刻意忽略前者也是“构建于落后小农经济基础之上”这一实质问题。

换言之,唐朝之所以无法继续向更遥远的地方扩张,乃至后来兵败怛罗斯,都与唐帝国农耕经济与社会生产力发展达到极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点我们不能苛责古人。

至于说唐朝西域驻军装备精良、兵强马壮、英勇善战倒是不假,但这里面的真正原因却应该感谢唐朝自贞观之治以来所奉行的民族团结/融合政策,因为在4.4万西域唐军中汉人占比最高时也不过40%,其余都是来自突厥各部和各西域小国的官兵,而这才是盛唐最了不起的地方。

既然说是节度使,指的就是盛唐时期设立的节度使制度,而非初唐以来的都护或大都护了。北庭节度使是唐玄宗李隆基在天宝初期设立的十大节度使之一,与安西节度使分别统御天山南北,北庭节度使主要用来防御蒙古高原的后突厥(回纥)、中亚和西域的西突厥(突骑施)等势力。北庭经过了几个发展变化过程。

安西四镇:唐朝在安西四镇只有两万驻军,为何能牢牢控制辽阔的西域?

李世民时期,隶属安西都护府,负责对付后突厥

安西四镇:唐朝在安西四镇只有两万驻军,为何能牢牢控制辽阔的西域?

最早,初唐时期李世民灭高昌后,西突厥内附,唐王朝设置了安西都护府统管西域,继350年前西晋西域长史府覆灭后,中原政权再一次开始在西域行使管辖权。

安西四镇:唐朝在安西四镇只有两万驻军,为何能牢牢控制辽阔的西域?

其中为了保护丝绸之路北线安全,安西都护府下设庭州,负责羁縻西突厥各部落,治所就在现在的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离乌鲁木齐很近。一般庭州刺史也是安西都护府副都护,负责丝绸之路北线安全。李治时期名将王方翼就曾任庭州刺史兼安西副都护。

当时蒙古高原上的东突厥已经被消灭,唐王朝扶持起来的薛延陀汗国还很听话,西域北线形势平稳。

(可能是某个时期的庭州古城模型)

武周时期,分离为北庭都护府,负责对付突骑施和后突厥李治到武则天时期西域大乱,安西四镇数次易手,到了武则天称帝后若干年才逐渐稳定。武周长安二年(702年),武则天把庭州从安西都护府中分离,设立了北庭都护府,仍然是负责天山北麓管理。

当时原西突厥各个部落实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本最强大的西突厥十姓部落很多都已经衰落,突骑施成了从中亚一直到蒙古高原以西最强大的势力。同时蒙古高原上的后突厥兴起,当时很是活跃。于是,这段时间北庭都护府的主要任务是压制突骑施发展,并从西方给后突厥施加压力。

武则天设立北庭都护府,目的是不能让安西都护府同时面对周边吐蕃、大食、突骑施、后突厥等多个敌人。分出一个北庭都护府,分担了后突厥和突骑施的一半,实际上没有太大的区别,敌人还是那些敌人。

(唐高宗李治唐王朝在西域控制面积最大的时期)

盛唐天宝年间,设立北庭节度使,职责不变

到了盛唐时期调整军制,设立十大节度使,北庭节度使继续了北庭都护府的职责,继续负责对付东北方的后突厥和西方的突骑施。

天宝四载,后突厥灭亡,回纥成了蒙古高原新的主人,对大唐相对友善,西方的突骑施又成了大唐对付大食的金牌打手,北庭节度使各方军事压力减少,又回到了初唐李世民时期的局势,北庭相当于变成了西域唐军的战略预备队。

(盛唐时期安西北庭)

北庭节度使,防制突骑施、坚昆、斩啜,管瀚海、天山、伊吾三军。北庭节度使所治,在北庭都护府,管兵二万人,马五千疋,衣赐四十八万疋段。突骑施牙帐,在北庭府西北三千余里。坚昆,在北庭府北七千里。东北去斩啜千七百里。瀚海军,在北庭府城内,管兵万二千人,马四千二百疋。天山军,在西州城内,管兵五千人,马五百疋。伊吾军,在伊州西北三百里甘露川,管兵三千人,马三百疋。《旧唐书》安史之乱后北庭精兵入中原平叛,实力大减,被吐蕃切断河西走廊后与中原隔绝。北庭都护府军民付出极大代价借助回纥的力量坚守了26年,后被吐蕃击败,残部和最后一任北庭统帅被回纥设伏杀害。到此,北庭都护府一共存在了89年。安西都护府多坚持了20年,到中唐宪宗时期才城破殉国。

当年防御的那些敌人,都成了唐王朝的大敌。当安西和北庭与中原联通时,他们是唐王朝的第一道防线和对外扩张的基础,是维护西域丝绸之路的坚强保障;当安西和北庭与中原隔绝时,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忠诚泣血坚守,为唐王朝扭转局面争取到了更多的时间。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