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必然的。明英宗在土木之战中惨败明代宗,损失巨大,自己也沦为蒙古人的囚徒,脱离皇位八年。在弟弟明代宗依然在世的情况下,明英宗被一些大臣用政变的手段重新推上皇位,当然要找一些借口,要进行舆论宣传,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贬损明代宗和于谦等骨干大臣。

明代宗:明英宗复辟后,有没有对明代宗和于谦进行抹黑?

先看看对明代宗的抹黑明代宗。天顺元年一月,石亨等人发动夺门政变,拥立明英宗成功复辟。明英宗很快发布一份谕旨,不提自己当初犯下的大错,倒打一耙,指责弟弟抢夺了皇位,“文武群臣既立皇太子而奉之,岂期监国之人遽攘当宁之位”。又说自己返回北京之后,弟弟“既无复辟之诚,反为幽闭之计,旋易皇储而立己子。”

明代宗:明英宗复辟后,有没有对明代宗和于谦进行抹黑?

明代宗:明英宗复辟后,有没有对明代宗和于谦进行抹黑?

到了二月明代宗,皇太后也发布了一道谕旨,对明代宗进行了更大范围的否定和抹黑,比如说到明英宗被俘之后,皇太后把英宗的大儿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让郕王朱祁钰辅助,“岂期性本枭雄,遄据天位”,诬指朱祁钰夺占了皇位。当明英宗返回北京时,他丝毫没有让位的意思,反而把明英宗幽禁在南宫。

其他的罪行还包括:废出皇储,私立己子。败坏纲常,擅改典制。“纵肆淫酗,信任奸回”,把妖妓、胡僧引入宫中。横征暴敛,花费无度,致使府库空虚,人民穷困。所以明代宗是“不孝不弟,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怒”。

在给都察院的一份谕旨中,明英宗批评景泰年间的风气太差,“景泰失政,纪纲荡然”,具体到都察院,徇情通贿、假公济私、欺上瞒下,根本没有发挥好督察作用。

这些都属于舆论上抹黑,同时通过惩处明代宗的亲信进行抹黑。

比如有一位太医院的医士名叫艾崇高,曾经为明代宗治好了疮疾,又为明代宗制作淫药,得到明代宗的信任,给他一个锦衣卫百户的头衔。明英宗下令处死艾崇高,既除掉了明代宗的一个亲信,又巧妙揭露了明代宗私生活难以告人的一面。

有一位名叫覃吉的太监,在宫中管理内库的金帛珍宝,也被明英宗下令关押起来,罪名是没有如实汇报明代宗赏赐给妃子们三万两白金和一万多块宝石的事。

不过,因为明代宗很快死掉,明英宗也适时收手,没有进一步糟蹋自己这位可怜的弟弟。比如礼部右侍郎汤序建议,把制作完成的年历上的景泰年号全部改掉。明英宗认为不必费事,说:“郕王年号当革,但朕念天伦之亲,有所不忍。”

再看看对于谦的抹黑。于谦等人有功无过,他们最大的不幸是没有参与夺门政变,被当成了明代宗的亲信。

最初,六科给事中给于谦、王文等人所定的罪名包括:迎立郕王也就是明代宗、更换皇太子、废掉汪皇后,在明代宗病重时,又谋划迎立外藩继承皇位。而且他们平时结党营私,卖权鬻爵,弄法舞文。

其中,最致命的两点抹黑,一是迎立郕王。当初明英宗被俘,皇太子年幼,国家形势危急,推立郕王是所有朝臣的共识,包括后来发动政变的石亨等人,也无法否认这一点。

其次是所谓谋立外藩,只是有人提到过这个选项,并没有谋求实施,而且于谦根本没有参与。

总之,明代宗在位七年,他和于谦都没有明显的过错。明英宗通过政变夺回皇位,要想让天下信服,必须对过去的七年进行污名化,必须杀几个人,就像徐有贞说的“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

明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但在北京昌平的明朝皇家墓地当中只有十三座陵墓,缺少了三位皇帝。

明代宗:明英宗复辟后,有没有对明代宗和于谦进行抹黑?

其中,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埋葬在南京的孝陵。明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朱允炆被朱棣篡夺了皇位,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所以没有陵墓。另一位明代宗朱祁钰的墓地也不在十三陵,其中原因说来令人慨叹。

明代宗(也称明景帝)朱祁钰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正统十四年七月,蒙古军队进犯宣府、大同等地,明英宗朱祁镇草率决定御驾亲征,命令比自己小一岁的弟弟、郕王朱祁钰留守北京。

结果明军在土木堡惨败,几十万将士和随行的大臣遇难,明英宗朱祁镇也被瓦剌也先俘获。九月,皇太后命令郕王临危登基,就是明代宗,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帝,以明年为景泰元年。

这以后,在于谦等人的努力下,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明朝度过一次严重的危机。

景泰元年八月,太上皇朱祁镇回到北京,住进了南宫,在以后的几年中一直被幽禁在那里。

八年之后的天顺元年正月,明景帝朱祁钰染病,接连几天不能上朝。正月十七日凌晨,石亨、张軏、曹吉祥、徐有贞等人发动政变,迎回太上皇朱祁镇,史称“夺门之变”。

病中的明代宗被赶下了皇位,曾经受到他重用的于谦、王文、舒良、王诚等六位大臣被处决。

二月,明英宗正式宣布明代宗被废为郕王,迁往西宫居住。二十天之后,郕王朱祁钰死在西宫,这一年他只有三十岁。

实际上,被夺去皇位之后,朱祁钰的病情已经慢慢好转,所以他并不是病死的。明人笔记《病逸漫记》中认为他是被太监蒋安用帛带勒死的。

明英宗给朱祁钰的谥号为“戾”。

此前朱祁钰已经为自己营造了皇陵,位置也在皇家陵区之内。但因为他现在的身份是亲王,只能把造好的陵墓废弃,重新按照亲王之制埋葬到金山,那里通常是夭折的皇子、公主的葬身之地,朱祁钰生前的宠妃也被迫殉葬。

明代宗朱祁钰在国家最危急的时刻登上大位,带领臣民度过危局,在位的八年也做得不错。所以后来的明朝皇帝肯定他的贡献和地位,恢复他的帝号,对他的墓地加以扩建,使其达到帝王的规格,也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景泰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