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他做出了一系列有关现代社会体制化的经典性研究。比如《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文明》一书强调了基督教新教(在国内称为基督教,把旧教称为天主教)中重视个人对上帝意志的直接体验(而不是通过教会或主教)为人们提供了吃苦耐劳马克斯韦伯、今生成功来报答上帝(只有凡世的成功才能体现出上帝的恩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他有关现代社会官僚体制的论述也非常精彩。

马克斯韦伯:如何理解马克斯·韦伯关于领域开创者和后来的一般工作者的关系?

有关领域开创者和后来的一般工作者马克斯韦伯,这是一个通俗的说法,其实与他的其他理论一脉相承。他所强调的,都是现代社会的体制化如何能巩固和发展自文艺复兴、尤其是启蒙运动以来的新知识、新思想和新做法,使之成为社会发展的持续动力。这一点非常关键,也有别于我们从字面上看上去的原创者更加重要而领域维持者看似不重要这种直观印象。

按照韦伯的说法马克斯韦伯,启蒙运动带给了人们极大的思想解放,但这些革命性的思想或者发现本身往往是昙花一现的。要让它们对社会进步起到持续的和实质性的影响,就需要社会体制逐渐形成支持创新思想(并不仅仅是科学发现)的氛围和条件,从而能让这些原创者的做法留存和巩固下来。按照韦伯的见解,并不是所有原创者的发明发现都能做到这种效果。只有那些有大量维持者进入到这个思想体系(或者发明发现的体系中)并形成了稳定的制度后,才能让这些创新性的思想能不断影响后来者,从而得到发展和壮大。精神文化层面上,最典型的就是新教改革。很多革命性的思想,不是仅仅靠最早的几个改革者比如马丁路德等就能使之持久存在下来。同样,比如地心说这种科学发现(我没有考证韦伯本人著作中是否专门论述地心说的发展)也是同样,要靠其打动一批追随者,这批追随者又创建了社会体制来发展和传播这种新的学说,并最终使之战胜了传统的观点。

韦伯的这些思想启发了很多后来的学者,只是后来的学者更加重视各种软的体制(比如人们的习惯,比如对权威的遵从等)对新思想的维持。

是的。韦伯的父亲是快乐主义者和头脑简单的人。他的母亲非常有 修养。韦伯在他的叔叔婶婶家接受了智力和道德教育。19世纪80年代, 他开始研究农民工,一年之内写了 900页书稿。当时他在柏林大学做讲

师,同时还有一份全职的法律工作。他严格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将每天的 时间划分为小时来安排工作和生活。1893年,他与玛丽安•施尼特格尔 (Marianne Schnitger)结婚◦玛丽安是他父亲这一方亲戚家的表妹。婚姻 是以亲密的精神友谊为基础的,但是两人一直保持着无性婚姻。直到韦 伯将近50岁才和妻子有了 一次性生活。

1920年6月11日,德国社会学家兼历史学家马克斯•韦伯 因肺炎死于慕尼黑。在20世纪,很少有学者在社会学方面的 影响可以跟韦伯相提并论。韦伯的学识渊博、思路宏阔、兴趣 极为广泛。他最为家喻户晓的作品是有关宗教的社会学方面的著作,在1905年出版的《基督教理论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 中,他追溯现代资本主义的原动力,指出卡尔文禁欲主义与现代资本主义的兴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比较社会学,韦伯 在《中国的宗教》、《印度的宗教》、《古代的犹太教》几本著作中试图以反面的方式来说明同样的论点。在政治社会学的研究方面,韦伯发展出有关社会阶层和科层制的新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