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大剧《长沙保卫战》之所以把第10军和李玉堂作为重要的角色李玉堂将军,甚至成为主角,其实便与此颇有关系,包括第一次长沙会战中王耀武第74军在赣北的优异战绩,剧中也给算在了“泰山军”头上,不了解军史是不太注意的。反映正面抗日战场的影视作品,目前还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事咱能理解,非常理解。

李玉堂将军:抗日名将李玉堂被蒋介石冤杀后,为何却被我党追封烈士?

李玉堂将军:抗日名将李玉堂被蒋介石冤杀后,为何却被我党追封烈士?

李玉堂将军:抗日名将李玉堂被蒋介石冤杀后,为何却被我党追封烈士?

李玉堂将军:抗日名将李玉堂被蒋介石冤杀后,为何却被我党追封烈士?

李玉堂将军:抗日名将李玉堂被蒋介石冤杀后,为何却被我党追封烈士?

李玉堂将军:抗日名将李玉堂被蒋介石冤杀后,为何却被我党追封烈士?

李玉堂将军:抗日名将李玉堂被蒋介石冤杀后,为何却被我党追封烈士?

李玉堂是黄埔一期著名的“山东三李”之一,早在第二次东征的惠州之战中,黄埔党军第一师第二团上尉连长李玉堂就主动担任“奋勇队”队长率先爬城攻击,战后即因功擢升少校营长,所以李玉堂还是挺能打的李玉堂将军。1928年晋上校团长、副旅长,1929年再升嫡系第三师第8旅少将旅长,1932年晋第三师中将师长,1935年铨叙陆军少将,属于早期比较受老蒋重用的黄埔生。

抗战爆发后第三师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和徐州会战,是抗战初期“调整师”当中的骨干队伍,因此武汉会战期打响的1938年6月,以第三师为基干扩编第八军,李玉堂再升为军长李玉堂将军。1939年冬季攻势中,原梁华盛第十军表现不佳,军委会于1940年将第八军、第十军调整合编为新的第十军,下辖第3师、第190师和预10师,李玉堂转任第十军中将军长,这才是后来的泰山军。

该军的整训地点为湖南桃源,因此不久以后转隶给薛岳的第九战区直辖,成为第九战区装备、训练和战力最优的王牌军(第74军是军事委员会直辖)。那么理所当然,第十军也就是前三次长沙会战的重要参战部队,尤其是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大胜,死守城池的第十军当记头功,战后李玉堂晋升第27集团军副总司令,所以称之为抗日名将实至名归。

1944年著名的衡阳保卫战中,其实李玉堂是以临时兵团指挥官的身份,统一协调指挥第10军、第46军和第62军的作战,面对自己的老部队第10军被日军围困,李玉堂心急如焚,督令第46军和第62军从速解围,甚至一度坐镇第62军军部督战,仍然功败垂成。没办法,第46军是桂系、第62军是粤系部队,李玉堂指挥起来确实不那么灵光。

苦战47日,方先觉最终放下武器致使衡阳沦陷,而第10军也等于全军覆没,李玉堂痛心不已,曾经自请处分要求辞职,虽然没有获准反而不久以后转正为第27集团军总司令,但是李玉堂对国军的派系林立和腐败无能之不满,即初始于此。第10军就像他亲手拉扯大的孩子,在歼寇如麻的情况下,最终莫名其妙“死于非命”,李玉堂的愤怒和悲伤可想而知。

抗战胜利后第27集团军改制为整编第24军,下辖杨汉域整20师、马励武整26师、傅翼整72师、方先觉整88师,投入到华东战场与解放军作战。李玉堂作战消极,宿北战役马励武整26师全师覆灭后,引起陈诚和老蒋的不满,将整24军的正规部队全部调离,最惨时李玉堂这个徐兖绥靖区司令兼整编军长,手下只能指挥两个保安团。

(李玉堂)

所以这一时期李玉堂作为黄埔嫡系虽无起义之心,但是已心生严重不满,而老蒋因为他在华东战场的糟糕表现,也逐渐失去了对他的信任。更直接的冲突来自于1948年7月的兖州战役,我山东兵团胜利攻克兖州,守军24000余人被全歼,李玉堂化装成为士兵潜出仍然被俘,他利用战场的混乱局面,总算逃出俘虏队伍一路辗转到达南京,却接到了“永不叙用”的撤职令,气急败坏的老蒋已经打算彻底弃用他了。

无奈之下,这个黄埔一期的抗日名将只能避居在上海,心中煞是悲凉。转过年来老蒋宣布第三次下野,而抗战时期的老长官薛岳则出任了粤省主席,于是李玉堂南下投奔,先后就任广东省府高级参议、海南防卫总司令部副总司令、东路军总指挥兼第32军军长等职务,成为海南守敌中较为重要的实权将领。在此期间,华南局通过李玉堂妻子陈伯兰和内弟陈石清,与李玉堂接上了关系并进行策反工作。

(方先觉)

这已经是1950年3月的事情了,李玉堂虽有所动摇但是仍然下不了最终起义的决心,就在双方不断接触的过程中,四野名将韩先楚主张提前发起了海南岛战役,先后有三批先头部队登岛成功与琼纵会合,造成薛岳大恐,命令海空军严加封锁琼州海峡,华南局与李玉堂的联系意外中断。到解放大军正式强渡的4月底,李玉堂只能且战且退,最终逃台,而到了老蒋控制的地盘后,再次被革职赋闲。

蒋军刚刚逃台时人心惶惶,所以保密局对立场不稳的军官一律进行监视和监控,由于李玉堂的夫人和副官仍然与地下党有所联系,终被保密局侦知。先是副官李刚被捕,受刑不过交代了李玉堂曾经在海南接受策反一事,而李玉堂闻听李刚被捕,又写信给在高雄的妻弟陈石清尽快逃跑,结果信件自然落在了对其全面监控的保密局特务手中,这下子证据确凿了,李玉堂夫妇因此被捕。

(钱大均)

特别军事法庭的审判长是黄埔教官钱大均,他综合李玉堂的实际情况以及在海南岛战役中的表现,认为罪不致死,上报拟判15年徒刑。然而已经对李玉堂各种不满的老蒋,为震慑混乱的军心,决定杀一儆百,在钱大均的报告上只批了个“耻”字,也就注定了李玉堂的命运,特别军事法庭只能重审,然后按老蒋的意思判处李玉堂夫妇死刑,1951年2月5日枪杀于台北碧潭刑场。

80年代以后,出于各方面因素的考虑,由山东省政府出面报请上级批准,以李玉堂“曾经接受我方条件准备举行起义,因交通中断,未接到起义指示”的理由,申请追任李玉堂为烈士并得到批准。个人感觉,其实有些勉强,一方面,是李玉堂并没有实施真正的起义准备,另一方面:

在四野登岛以后,他也没有及时举行战场起义,而是进行了抵抗并最终逃台,严格来说不能算起义将领,2004年,海峡对岸还搞出来一个给李玉堂平反的启事,这就更蹊跷了,所以有些事件,也是充满历史迷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