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不易老山作战,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刘伯瘟老山作战,无授权禁转!
中越老山之战时期,我军曾涌现出太多太多的英雄老山作战。比如王光华,原本是济南陆军学校赴老山前线代职见习学员。来到前线后,他被分配到某部一营。开始王光华当通信员,负责全营邮件、包裹和文件的收发工作。他一天往返几十里,将邮件一一交到战友们手中。王光华还当过炊事员,当过军工队员,一个月里29次出入前沿阵地,跑遍了全营20多个阵地和大部分哨位,对全营兵力部署、火力配置、哨位设置及越军的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多次向营里提出有见地的设想。每次营里拟定作战方案,都让王光华参加。有时作战方案的绘制、沙盘制作和推演就让王光华进行,他成了著名的“营长高参”。
营指挥所原本已经是炮火纷飞的地方,当时王光华不满足,坚决要求到一线连队去。上级不同意,王光华干脆找带学员大队来前线的首长讲情,明确表示:既然来前线,不到一线阵地,就是白来一趟,终生遗憾。首长最终只能答应了他。王光华来到了条件最艰苦、战斗最频繁的前沿3连,更是自己上了最核心的244阵地。最后,他坚守到了离越军只有几十米的1号哨位。
上阵地不久,王光华就与战友们一起击退了越军4次偷袭,击毙越军4名,击伤越军7名。他看到阵地不太坚固,就组织战友们花了三天三夜时间,用九节爆破筒、两箱手榴弹炸出一个能容纳五六人的屯兵洞。他还多次冒着生命危险为战友们背水。一次背水通过第四条“生死线”时,越军炮弹在离他仅五六米处爆炸,弹片炸伤了王光华的大腿。他强忍疼痛,爬回了阵地。看着王光华满身鲜血和泥浆的碎衣,战友们纷纷流下了眼泪。
大家都认为,只要上了战场不怕死,就是好样的。但是,王光华看得更加深远。他要利用难得的实战机会,验证自己在军校中学到的东西,研究战争。他不停战斗,又不停记录。战友们看到,王光华常常在战斗结束后趴在弹药箱上,写下战斗的经过,记录自己的观察与思考。战友们纷纷说,王光华应该是一个能当上将军的人。
然而,1985年12月2日,越军对我军3连阵地发动猛烈进攻。王光华与战友们几天没有睡觉,一面与越军激战,一面注意观察敌情的变化。12月4日凌晨,越军利用昏暗的晨光发动偷袭。王光华听到响声,立即跃出哨位,用冲锋枪向越军扫射。突然一发子弹击中了他的右臂,他简单包扎了一下,继续战斗。
就在这时,一枚越军炮弹在王光华的身边爆炸。弹片击中了王光华的头部,他倒在血泊之中。前线指挥员得知王光华负伤,立即组织医务人员全力进行抢救。可惜,由于失血过多,抢救无效,王光华于当天上午8时牺牲,年仅26岁。
王光华被追记一等功,当时全国各大报纸都报道了他的英雄事迹,号召向他学习。让我们牢记英雄的名字,永远不要忘记。参考资料:老山、者阴山战斗英雄故事 光照千秋 老山地区对越防御作战烈士事迹选
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关注微信公众号:战争史,多位专家将在公号中将继续为您解读。独立专业,有种有料,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战争史,收看全部战争史政治军事历史精彩内幕解读。
越南目前总兵力为48万人,所谓的120万军队是在1975年他们国家刚刚统一的时候…实事求是的说越南陆军技战术水平也是一般化的,没有进行过“军级别”战役,师团级虽说与美军交过手但都以失败告终,比如:顺化战役。所以,越南陆军没有外界吹嘘的那样厉害!他们目前与世界先进陆军相比至少落后了半个世纪!
图片里的这型火炮是美制M114型155毫米榴弹炮,是越南统一战争后缴获南越政权的武器,M114榴弹炮是目前越南陆军最大口径的火炮。该炮是1960年代中期制造的,距今有50多年了,其它国家这型火炮都已经进入博物馆…越南军队还在用,这表明越南陆军火炮的严重缺乏和老旧。
M114型榴弹炮所用的155毫米高爆榴弹,从弹丸上可以看到TNT字样,这已经显示出炮弹的低性能,现代先进的装药都采用“黑索金”,爆炸威力比TNT大了很多!
越南炮兵的技术装备还处在1960年代初的这样一个水平,根本原因在于越南目前的工业水平太低,根本制造不了122㎜以上口径的火炮!
现代火炮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在制造过程中涉及的行业涵盖了所有的重工业部门!还需要重工业部门制造水平有长时间的工艺积累,没有50~60年的重工业化时间根本不可能制造出来大口径火炮。
越南陆军的苏制D20型152毫米榴弹炮,我军66式152毫米就是以它为蓝本仿制的,但是我国可以随意的制造1000门!而越南至今也没有将该炮仿制出来,全军拥有D30的数量可能也就百十来门…缺乏大口径火炮的军队在战争中会吃暴亏的。
目前先进火炮制造技术仍然掌握在不超过10个先进的工业化国家手中,就连韩国这样的重工业虽然较为先进,但是工艺积累少的国家依旧难以制造出合格的大口径火炮,甚至出现了膛压太高造成炮管炸断的情况发生…。
越南的工业化水平远不及韩国,所以根本没有可能制造出来大口径火炮! 那么,大口径火炮制造技术困难集中在什么地方?
这张图就是美军突击炮所用105毫米炮管的精坯正在进行旋转精锻工艺,这需要使用3000吨级别(155毫米炮要5000吨级别)的精锻机将“炮管坯”锻造出精确的尺寸,并且重锤击力会使“炮管坯”内部更加的致密!这样一台“精锻机”需要上千万美元,而且还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需要特殊的出口许可证。
越军苏制“冰雹”火箭炮,由于不能制造该炮使用的火箭弹,所以很少看见越军演习时该炮齐射的场景。
炮管锻造只是一个制造环节,在这道工序的前面还有冶炼炮管钢工艺 ,就是:使用电弧炉+电渣重溶工艺联合生产出炮管用粗钢坯。电弧炉先将原料熔化之后,化学成分合格温度合适后出钢→将钢水浇铸成电渣重溶炉所需要的“自耗电极”初坯→对初坯进行机械加工、净整表面和车出螺旋丝扣,再进入到电渣重溶冶炼阶段→电渣重溶卡头卡住“自耗电极”后进行通电熔化,很多根“自耗电极”熔铸出一个大型多棱形炮管用钢锭。
五万吨级别锻造机,是炮管制造源头最主要的生产装备,没有它就别想制造大口径火炮了,图片里那个火红的钢锭就是制造155㎜大口径火炮的钢锭,通过万吨级锻造机锻造之后得到的初坯,再经过外表净整和探伤后,得到精坯才能进入到旋转精锻机锻造工序。 精锻坯锻造出合格品后,需要进行热处理工序,通过质量要求后,要进入到冷加工深孔加工工序(难度最高的环节)。
图片里的“棒状物”就是冷加工炮管膛线的巨型拉刀,一根就得几万美元,是昂贵的加工刀具。
通常所说的炮管内部膛线,需要使用拉刀一点点的“抠出来”!深孔加工工艺是机械加工的技术难点,因为它是在内部切削,外面看不到,稍稍有一点偏差就会造成整根炮管精坯报废,每年世界火炮生产企业出现的各种口径的废品以上千吨计算,这需要企业内的高级技师去加工,没有个2,30年的技术积累,根本完成不了加工任务。
从上面简单的介绍一下炮管制造工艺,就会发现火炮制造完全是:设备投资巨大、加工工艺繁琐、从业人员素质极高的工业!就凭越南这种没钱、没技术的国家想要制造出来大口径火炮完全是妄想。
法国“凯撒”卡车炮,是比较先进的大口径火炮。据说要推销到越南,可问题是这炮一门就得520万美元,越南怎么承受得起?
总之,越南目前仍然在使用60年前甚至70年前的火炮主因就是自己不能制造,而制造所需要的各种条件越南一项也不具备。越南目前的军费开始仅60亿美元,均摊之后各军种的采购费不到10亿美元,这点钱再分配到炮兵,估计一个“二手”大口径火炮连和几个弹药基数都炮弹都买不起!所以,在国际军火市场上也很难看到越南采购商的身影。 为了提高炮兵的现代化程度,越南也是很用心良苦的,没钱、没工业,买不起怎么办?“攒炮”!就是利用越南战争后缴获的南越政权军队的美制M101型105㎜口径轻型榴弹炮,安装在苏制“噶斯59”卡车的底盘上“攒了一门”卡车炮,至于性能如何,聊胜于无罢了!
越南“攒出来”的新式轻型卡车炮。
越南陆军火炮低劣的主要原因还是越南目前处在了“前工业化”时代,虽说也有些许重工业基础,但这么点工业想去制造火炮是不可能的,在自己不能制造的情况下只能等外援,但是外援是靠不住的!想去国际市场购置火炮兜里没钱,现在国际军火市场购买一个“二手”大口径火炮营的全套装备也得一两千万美元,再加上3~5个基数的炮弹,又是一笔很大的资金…而且,一个营根本不管用,越南陆军至少有几个大口径火炮营才行…越南也就只能是看看罢了。
现代炮兵已经进入到了数字化时代,一门炮只是体系化作战当中的一个点,在信息共享时代一门炮所发挥出的战斗力相当于过去的三四门炮,而且现代火炮已经配置了十多种先进的炮弹,一枚“激光制导炮弹”的打击能力超过了过去十几枚普通弹…这些都是越南可望不可及的事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