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张作霖是奉天人,因此军阀混战时期,他的部队也被称为奉军冯德麟。奉军也是北洋军阀里很重要的一个军事集团。而在北洋军阀时期奉军的编制常有调整,并非一成不变。按照各时间段来说,大致可以分三个时期:
一、奉军创立到第一次直奉大战东北新军始于徐世昌出任东三省总督之时冯德麟。到清末时,东北共有两个镇、两个混成协。另外奉天有旧式军队四十余营,后来陆续改变为中、前、左、右、后五路巡防营。张作霖就是中、前两路统领。
辛亥革命时,奉天的二十镇奉调入关,后来在滦州发动起义冯德麟。奉天都督赵尔巽担心留在奉天的第二混成协不可靠,于是调张作霖到奉天。后来张作霖部被改编为二十四镇(不久改称为二十七师),右路巡防营被改编为二十八师,后路巡防营被改编为骑兵第二旅。
此后张作霖逐步掌控了东北,而东北军队也日益增加。特别是第一次直皖大战以后,奉系控制了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察哈尔、热河两特别区,还驻军京津地区。张作霖手下共有5个师(第一、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十六)、23个混成旅、3个骑兵旅,成为北洋军阀中举足轻重的一个军事集团。
这一时期奉军的编制基本是参考北洋军的编制,每个师下辖两个旅,每个旅两个团,混成旅则是下属两到三个团,另配有炮兵等技术兵种。
二、第一次直奉大战以后到第二次直奉大战期间第一次直奉大战时,奉系大败,原有5个师中第一师和第十六师被直系缴械,驻守热河的第二十八师只逃回来一半人马,被缩编为第四旅。第六、第九两个混成旅因为战败被遣散。
此后张作霖将奉军陆续改编为25个混成旅(后扩充为27个混成旅)、5个骑兵旅。原有各师只保留二十七、二十九两个番号,另升李景林为第一师师长。不过各师下属混成旅包括在上述混成旅和骑兵旅之中,比如说李景林的第一师就是下属第二十三、二十四两个混成旅。
因此实际上这一时期奉军以混成旅为基本战术单位,和原来北洋军以师为基本战术单位有了一定的区别。
另外奉军这一时期混成旅的编制各旅并不完全相同。
比如说张学良统帅的第二混成旅下属步兵三个团,骑兵、炮兵各一个团,差不多和北洋军一个师兵力相当。而第六混成旅下属是四个步兵团,第四混成旅下属两个步兵团,第十九混成旅下属步兵两团,骑兵、炮兵各一团,第七混成旅下属步兵三团,第十五混成旅下属步兵两团、炮兵一团,第十四混成旅有步兵两团、骑兵一团,第十一混成旅则只有步兵一团,骑兵一团。
我们可以看到,奉军的编制其实混乱,所以这一时期也有人以团为单位计算奉军实力,一共是步兵60个团,骑兵24个团,炮兵4个团。
三、第二次直奉大战以后第二次直奉大战以奉系获胜告终,此后奉军大举入关,收编了不少直系败军,实力也是大为增强。张作霖随即对部队进行了重新编制,确立了甲种步兵师、乙种步兵师、骑兵师、骑兵独立旅几个编制:
甲种步兵师下辖两个旅,每旅三团,另有骑兵一连,辎重兵一营。
甲种步兵师下辖两个旅,每旅二团,另有骑兵一连,山炮一连、工兵一连、辎重兵一营。
骑兵师下辖骑兵二旅,每旅二团,骑炮兵一连。
骑兵独立旅下辖二团,骑炮兵一连。
此外奉军还有未改编的混成旅若干,下属两到三团不等。
不过实际上这个编制也只是理论编制而已。奉军各部按照亲疏不同,实际编制还是差距很大。因此这个编制也就是做个参考而已。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