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公元179——251年八月司马伦,字仲达)共有九个儿子,为什么只有小儿子司马伦称帝了呢?
司马懿,历仕了曹魏的曹操司马伦、曹丕、曹睿和曹芳四位帝王,先是成为了重臣,后又通过高平陵宫廷政变(公元249年正月)成为了权倾朝野的权臣,为自己的孙子司马炎篡魏建晋(公元265年十二月)奠定了基础。司马懿,如同其父司马防一样多子多孙的。司马防生有八子,司马懿则超越了其父,生了九个儿子。可是,司马懿的九个儿子中,只有最小的儿子赵王司马伦称帝了,这是因何缘由呢。
首先司马伦,在司马懿病逝后,他的长子司马师继承了权柄,掌控曹魏实权。并且,持续的打压曹魏政权的拥护者。可是,司马师于公元255年二月病逝,此后,司马懿的次子司马昭成了司马氏的“掌门人”。而且,司马昭进一步为篡魏作准备。可是,就在大功即将告成之时,司马昭也病逝(公元265年八月)了。结果,司马昭的长子司马炎于公元265年十二月实现了篡魏建晋,并于公元280年三月一统天下,史称晋武帝。司马炎于公元290年病逝。他一共生了二十六个儿子。司马炎的嫡次子司马衷(晋惠帝)继位。按照历史上帝位排序,此后继位的不是司马哀这一枝,或是司马炎这一血脉,至少也是司马炎的侄辈,这么也不会是,司马哀爷爷辈的。可是,奇迹就是发生了。公元300年赵王司马伦,通过宫廷政变,逼迫司马哀让位,自己称帝,并尊司马哀为太上皇(乱套了,孙子连升三辈)。但是,这个乱像持续不长,司马伦就被迫让位,后被赐死。司马伦,还是“八王之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公元291年三月至六月。第二个阶段,公元299年至306年)”的参与者和祸头之一。
八王之乱导火索应该不是司马伦点燃的,他只能算是一个重要的参与者。
司马伦是司马懿的九儿子,字子彝,做过宣威将军、安北将军、征西将军等。后来回到京城,做了车骑将军、太子太傅。司马伦这个人没有文化,能力平庸,缺少谋略,比较贪财。
晋武帝司马炎死后,晋惠帝登基。从辈分上看,司马伦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皇叔,是晋惠帝的爷爷。司马伦与晋惠帝的贾皇后的关系不错,深受她的信任。
元康九年年底,贾皇后把皇太子司马遹废为庶人,杀死皇太子的生母谢氏。曾经在太子府中做过事的司马雅、许超等人为皇太子鸣不平,秘密联络司马伦,准备废掉贾皇后,恢复皇太子的地位。司马伦答应。
司马伦身边有一个名叫孙秀的人,颇有心计,为人狡黠,贪淫昩利,司马伦对他言听计从。孙秀私下里劝说司马伦先不要帮助皇太子,因为当时的人们都认为司马伦是贾皇后的同党。如果皇太子恢复过去的地位,恐怕对司马伦不利。
所以他劝司马伦再等一等,贾皇后可能要害死皇太子。到那时大家再动手,名义上是为皇太子复仇,以除去贾皇后和她的同党。
永康元年三月,废太子司马遹果然在许昌被害死。
四月,赵王司马伦和孙秀开始行动,联合梁王司马肜,首先伪造了一份诏书,指责贾皇后与贾谧等人害死皇太子,所以要废掉贾皇后。任何人如果抗命不遵,诛杀三族。
四月三日夜里,司马伦、孙秀骗开宫门,率领军士进入宫中。晋惠帝被护送到东堂保护起来,下旨召集群臣连夜入宫。贾皇后被废为庶人,她的妹妹贾午等人被收押,拷打至死。贾皇后的同党贾谧、张华等人被杀死在殿前。
第二天,司马伦坐在端门之上,两边排列雄兵,把贾皇后送去金墉城关押。然后以晋惠帝的名义,任命赵王司马伦为大都督、相国、侍中,他的几个儿子也封王。不久,司马伦矫诏,在金墉城杀死贾庶人。
司马伦大权在握,地位崇高,但真正的实权都掌握在孙秀手中,重要的决策也由孙秀做主。孙秀大力提拔自己的党羽和亲信,凡是与他有嫌隙的人,全部杀掉。
八月,淮南王司马允起兵讨伐司马伦,失败之后,与两个儿子一起遇害。
此时,司马伦不再满足于自己的地位,他想做皇帝。第二年即永元元年正月,傻皇帝晋惠帝的玺绶被夺走,人被送到了金墉城里幽禁起来,号为太上皇,改金墉城为永昌宫。
司马伦自己带着五千士兵从端门浩浩荡荡进入皇宫,登上太极殿,正式登基做了皇帝。
司马伦的作法犯了众怒。三月,齐王司马冏起兵讨伐司马伦。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常山王司马乂等人纷纷起兵响应。
四月,司马伦的亲信、左卫将军王舆带领士兵闯入宫中,杀死司马伦的党羽孙秀等人,重新迎回晋惠帝,司马伦被赶回到自己的王府。随后赵王司马伦、义阳王司马威等人被处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