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要从人性的两面来说一说李宗吾厚黑学。

李宗吾厚黑学:李宗吾的厚黑学说是真理还是诡辩?

厚黑学怎么产生的李宗吾厚黑学,要从孔子讲起,孔子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从内到外不断把自己的学问应用,是合在一起的,孔子的理想是世界大同。

没想到后世的人把他的学问分解李宗吾厚黑学:

治国被苏秦、张仪分成了“合纵”、“连横”之术;

修身被孟子、荀子分成“性善说”、“性恶说”;

心学(三省吾身,身心合一,身指:心)被王阳明、李宗吾分成了“致良知”、“厚黑学”!

学问不断被分类,却不知道融合,这些学说不过是孔子思想的分解。

因为孔子的学问是合一的,孔子也发现了学问的两面性,提出了“中庸”的思想,防止学问分解,孔子的中庸之道体现在哪里?

要从《易经》讲起,孔子为《周易》作《易传》,《易经》里的太极是孔子命名的,《易经》核心思想是“中”,八卦的五卦叫“中宫”是八卦运转的核心,要站在《易经》角度去解读《论语》,《论语》的本质是对《易经》的解读。

《论语》里讲“过犹不及”,又讲“不二过”。过与不过都不行,就是取“中”。对应《易经》否卦泰卦、大过卦小过卦,“过犹不及”对应的否卦泰卦,就是取“中”,不然就会否极泰来,“不二过”对应的大过卦,小过卦,不要大过、不要小过就是取“中”。

《论语》又进一步明确了“中道”思想,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这句话是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应的,意思就是你的身还没修成,当没有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而盲目行道,“中”的道就会偏废。

可惜后世的人听不懂,果然把学问不断的被分解,每门学问都被分成了正反两面,当有人提出来一面的时候,于是就有人提出来另一面,当致良知问世,就会有人提出厚黑学,却忽视了孔子的警示“中庸之道”。

所以就产生了厚黑学,只是心学的半面学问而已。

更详细的讲解见作者文章和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