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既不是“白色人种”匈奴族、也不是“蒙古人种”,对匈奴历史和种族概念毫无了解的人,才会用这两字字眼概括匈奴。
首先匈奴族,匈奴并不是单一的族群,而是个复合性的部族联合体。
匈奴的王族,也就是单于世系所在的部族来历是一回事;此外,匈奴治下的匈奴人,来历也是不同的匈奴族。
可能有一些匈奴人,呈现出古代印欧白人的特征,但还有一些人,可能是来自中原,在文化上转变成匈奴文化。
匈奴是没办法以单一的血缘是追溯的。因此,断定匈奴属于哪个种族,根本是没有意义的问题。
除此以外,这个问题还错误地将匈奴和蒙古联系在一起。
当然,我并不是说蒙古族和蒙古人种是一回事。
蒙古人种(Mongoloid)起源于1795年德国人布卢门巴赫(Johann Blumenbach)的种族分类,这个概念的意思就是“黄种人”。前面已经说了,匈奴的体质特征很复杂,没办法以肤色概括。
此外,匈奴和蒙古族没有传承关系。蒙古族的祖先是和匈奴同期存在的东胡,这点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公认。
总而言之,这个问题是错误的,没有相关知识就会问出这种问题。
匈奴人是华夏文明的一个分支,都是源于古羌族,大概4,5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形成了造陆运动,黄土高原形成,气候自然环境恶化,古羌族开始从宁夏甘肃前夕,一部分去了蒙古大草原,形成了匈奴和东胡,一部分去了青藏高原藏族,一部分到了陕西,山西,河南,这部分为轩辕氏黄帝的龙图腾部族与当地炎帝融合形成华夏族。
至于匈奴为什么会有白种人基因?大概是汉帝国对匈奴百年的功伐,一部分匈奴人逃亡到欧洲与当地人融合,另一部分人比如南匈奴融合成汉族人。融合成汉族的就没有白色人种基因,说明汉与匈奴原本就是一个种族。
匈奴的概况匈奴由先秦的鬼方、荤粥、猃允、山戎,北狄中的赤狄、白狄等演变而来。此一观点首先见于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允、荤粥,居于北蛮。
匈奴社会的性质是奴隶制。匈奴社会是亚洲草原上最典型的一个奴隶社会。这个社会是以家畜和牧奴私有的奴隶主之畜牧经济为基础的,土地和牧场则属于部落或国家公有。一般说来,这种奴隶制最初是以家长制的家族单位为前提而进行的。自从成立了国家以后,则在家族奴隶的基础上实行了被征服的异族部落的奴隶制。匈奴的丁壮全都做了“控弦之士”的骑兵,社会生产劳动主要由奴隶担任。
由于草原环境的抗风险性比较弱,如果遇到天气原因,草原的生存就会困难,所以匈奴人除了自己生产以外,对外掠夺是他们的生存方式之一。
匈奴与汉朝之间发生了持续数百年的战争,从汉初一直持续到东汉中后期。最终,匈奴人被打败,一部分西迁,一部分被汉朝内迁进入河套地区。
匈奴人的最终结局西迁的匈奴人:
西迁匈奴人后来演变为欧洲的斯拉夫民族,即匈牙利人、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等诸民族。
西迁的匈奴人,一路征服详细,最终进入东欧,建立了匈人帝国,著名的上帝之鞭阿提拉就是匈奴人的后代。阿提拉的帝国向南挤压,被挤压的日耳曼蛮族就向南入侵了罗马帝国,最终导致罗马帝国解体。
章太炎先生在《匈奴始迁欧洲考》一文中说“今之匈牙利即匈奴音转。尚考匈奴西迁在后汉永元之世。……其西迁的情形是,一出乌孙,一趣大秦。趣大秦者,所谓匈牙利也。”
北匈奴被东汉击败后,越过金微山,至康居,建立悦般国。一部分北匈奴人在公元374年先进入黑海北境,接着深入欧洲腹地,建立了匈人王国,今匈牙利数部仍为匈王阿提拉的后裔所统辖。后期在公元508年,悦般国王率领匈奴种人再次进据黑海以北,后来形成了斯拉夫族。
北匈奴西迁过程可概括分为四个阶段。一、悦般时期约公元91一160年;二、康居时期约公元160一260年;三、粟特时期约公元260一350年;四、阿兰时期约350一374年。经过长途跋涉之后,北匈奴人最终出现在了欧洲东境。进入欧洲后,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期,公元374一400年;第二期,公元400一415年;第三期,公元422一468年。
内迁的匈奴人:
西汉末,匈奴五单于争国,呼韩邪单于率部落民众臣服于汉。汉把他们安置在并州北界。于是匈奴五千余落入居朔方诸郡与汉人杂处。
东汉时,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之后,南部归于汉,入居塞内,其后又不断内徙。北边的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代、上谷各郡,即今甘肃东部、山西、陕西北部及内蒙古呼和浩特至包头一带,都有匈奴人的踪影出现。
北匈奴西迁之后,附汉南匈奴中屡有叛乱,汉中央政府遂将重新归附的匈奴叛乱民众安置到内地各郡县,客观上推动了匈奴人深入内地的进程。后来,匈奴人逐渐深入集中到
山西并州诸郡的汾水流域一带,而且不断南下向内地深入。
东汉末时,曹操担心匈奴人积多难以控制,就把活动在汾晋一带的匈奴部众分为左、右、南、北、中五部,分别置于太原故兹氏县、祁县、蒲子县、新兴县和大陵县。又设部帅和汉司马监督管理各部。各部帅家属则集中于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同时,还将匈奴上层吸收到地方政府中担任官职,征发匈奴的丁壮人员为兵,并将他们的家属迁移到邺城,前后有数万口。这样,在中原王朝的多次推动和引导之下,匈奴人逐渐散布于内地各处,达到了曹操对南匈奴部落分而治之,分化瓦解的目的。
后来到了西晋末年五胡乱华时,匈奴人发动叛乱,建立了前赵(又称汉赵),但最后归于失败。匈奴人在战乱中为了自保,逐渐融入了其他民族和汉族。
小结一下匈奴人的最后归宿:
留在草原上,既没有西迁、也没有内迁的匈奴人,大约10万落融入了鲜卑族。鲜卑族进入中原后建立了北魏,后来北魏演变为东西魏、北周北齐、隋唐,他们全部融入了汉族。留在草原上的匈奴人,还有一部分融入了柔然。柔然人依然是三个出路。一路西迁,在今巴伐利亚东部建立阿瓦尔汗国。最终被法兰克王国消灭。第二路是内迁,融入汉族。第三路是留在草原,融如了突厥、契丹部落之中。留在草原上的匈奴人,还有一部分演变形成了回纥(回鹘),即今天维吾尔族的前身。内迁进入中原的匈奴人,在五胡乱华过程中,融入了其他民族,但最终这些其他民族无一例外都融入了汉族。进一步向今天追溯,除了融入汉族以外,突厥、契丹进一步演化。
突厥:演变成的主要民族有:土克曼人、塔塔尔人、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柯尔克孜人)、撒拉尔人(撒拉人)。
契丹:现在的达斡尔族及云南阿、莽、蒋姓“本人”,为契丹族后裔。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