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8日7日在汉口召开的党的“八七”会议,是在革命遭受严重挫折二七惨案、处于低潮时转折的一次关键性会议,毛泽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提出来的。
1927年二七惨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七一五”分党,他们疯狂的屠杀共产党人,血雨腥风、白色恐怖一时笼罩中国大地,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中国革命的前途在哪里,出路在哪里?中央决定紧急召开“八七”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委员李维汉、瞿秋白、张太雷、邓中夏、任弼时、苏兆征、顾顺章、罗亦农、陈乔年、蔡和森等22人,毛泽东作为后补中央委员参加,还有共产国际代表罗米那兹及另外两位俄国同志也参加了会议,中央秘书长邓小平具体协助、筹办会议二七惨案。 会议共有3项议程,共产国际代表作报告;中央常委代表瞿秋白作报告;改选临时中央政治局。
在讨论发言中, 毛泽东指出:过去我们批评孙中山搞革命,只重视军事工作,忽视农民运动,而我们恰恰是不重视军事工作,事实证明,手里没有枪杆子,就会任人宰割,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取得的。这就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由来。
“八七会议”纠正和结束了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总结了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在关键时候,挽救了中国革命、挽救了党,是一次里程碑的会议。
毛泽东在会议结束后,立起奔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在军阀混战时期,确实有些军阀失败以后会去依附另一个军阀,以图东山再起。但是吴佩孚被北伐军击败的时候,张作霖可是从背后捅了吴佩孚一刀,他怎么可能傻到再去投靠张作霖,自取其辱。军阀混战时期各路大帅们的节操属于稀缺物资。大家都是利益至上,今天是盟友,明天就是敌人。
像吴佩孚所在的直系,当年曹锟主政时就和奉系张作霖联手过,一起推翻了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不过胜利以后直系和奉系就因为争夺北洋政府控制权矛盾激化,最终兵戎相见,这就是第一次直奉大战。
第一次直奉大战以奉系失败告终,张作霖不甘心失败,就秘密联络已经下野的段祺瑞和在广东闹革命的孙中山组建了反直同盟。段祺瑞又出面拉拢了和吴佩孚闹矛盾的冯玉祥,最终张作霖和冯玉祥联手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击败了吴佩孚。
而吴佩孚倒台以后,张作霖和冯玉祥之间又开始了争权夺利,并迅速爆发战争。由于张作霖势大,对长江流域各军阀构成了威胁。所以长江流域的督军们组成了反奉联盟,吴佩孚借着这个机会东山再起,成为反奉联盟的盟主,并控制了湖北省。
不过吴佩孚很快秘密和张作霖达成协议,在和河南督军岳维峻一起进攻奉系干将张宗昌时,吴佩孚突然反水,从背后偷袭岳维峻,夺取了河南省地盘。吴佩孚并继而和张作霖一起攻打冯玉祥,并将他击败。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军阀间的合作非常不可靠,吴佩孚虽然在对付冯玉祥时和张作霖合作,但是这只是为了夺回河南省地盘的权宜之计,并不是说吴张两人就是真的盟友了。吴佩孚要是找到机会,肯定会毫不犹豫的和张作霖翻脸。同样,张作霖也会如此。
只不过吴佩孚没想到的是北伐军的兴起,在他找到机会对付张作霖前,北伐军已经打到和他的根据地湖北。吴佩孚不得不匆匆率军南下,和北伐军展开激战,却不敌败走。张作霖自然不会放过这天赐良机,他命奉军以抵御北伐军的名义突然开入河南,抄了吴佩孚的后路。
吴佩孚此次东山再起总共不过两个省地盘,一个被北伐军夺取,一个被张作霖夺取,又一次成了光杆司令。吴佩孚和张作霖本来就是利益合作,张作霖首先撕破了脸,自然也不会再给他机会,去了也是坐冷板凳。
吴佩孚也是心高气傲的人,不可能再去投靠张作霖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于是最终选择了下野。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