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良将说法出自《三国志》张乐于张徐传“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曹魏五子良将。常说将门虎子,但真正出现父是英雄儿好汉的在历史上极少,可能与名将的炼成有关,梅花香自苦寒来,不同机缘环境造就不同人才,锦衣玉食的将门之后,是幸福了,但也没有父辈那种苦难环境砥砺,难以做到如父辈般成功。如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在生皆是名重一时,敌国顾忌,本国敬重,百年之后,子孙袭爵,安享前人余荫,再无建树。
张辽字文远,与关羽是山西老乡,初从丁原在吕布辖下,下邳城破归顺曹操,从征河北平灭袁氏有大功,北征乌桓,身先士卒,阵前斩杀以勇武闻名的乌桓单于蹋顿,训练新军,平定内乱,受到曹操的欣赏爱重,亲自出迎凯旋归来的张辽,与之同车乘坐。(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长期镇守东南合肥一线,防御东吴孙权,合肥之战以八百骑兵大败孙权十万大军,在孙权无功而退时,又率军追赶,连败凌统曹魏五子良将、甘宁等人,差点活捉孙权,成为孙权一生的噩梦,江东小儿闻其名不敢啼哭。后抱病守边,东吴犹不敢轻视。有子张虎,袭爵晋阳侯,也随军出征,立有小功,升为偏将军,还有二子封列侯。
乐进在曹操初起时便跟在身边曹魏五子良将,历经艰辛,曹操缺兵少粮,自己到扬州招兵买马,命乐进到阳平郡募兵有功,得到曹操的看重,袁曹交兵官渡之战时,力斩淳于琼,平定河北立下不少战功,在南取荆州及赤壁战后,曾作为荆州襄阳守将防御关羽,击退关羽及苏非的入侵。青泥之战在文聘的帮助下,打退关羽“曹公征吴,吴忧危急。孙氏与孤本为唇齿,又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今不往救羽,进必大克”,又夺取临沮等地。之后调往东吴前线,与张辽李典共守合肥。有儿子乐綝,官至扬州刺史,在诸葛诞举兵造反时被杀害。(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晚节不保的于禁,在曹操初兴兵时便在左右,从平黄巾,收留组建青州兵,前期大小战阵大多参与“从攻寿张、定陶、离狐,围张超於雍丘,皆拔之”,攻宛城曹操贪美色,激起张绣偷袭,曹军损兵折将,大军溃散,败兵乘机抢掠,幸得于禁斩杀以正军法,遏住败势。关羽北伐,群寇响应,声威大震,无人敢缨其锋,曹操令于禁率七军前往荆州救援,因不熟悉地形,被水淹七军,投降关羽,被关押在江陵,待孙权偷袭关羽,于禁被送回魏国,受到曹丕折辱,惭愧病死。有子于圭封益寿亭侯。(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张郃原是袁绍手下大将,因建议不被采纳,又被郭图进谗,无奈率军投降曹操,曹操大悦,把他比作微子和韩信弃暗投明,平袁氏有大功,在白狼山之战立有战功,后从征汉中,与都护将军夏侯渊留守汉中,率军进攻巴西宕渠,被张飞击败,全军覆没,刘备夺汉中之战中力撑危局。(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在诸葛亮北伐时出尽风头,街亭破马谡军,使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大好局面化为流水,又能揣察敌情,不时能看破诸葛的虚实,成为蜀军的强劲对手。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退兵时,奉命追击,被射杀在木门道。儿子张雄继承了鄚侯的爵位。还有三个儿子封列侯。
徐晃原是杨奉手下,李傕、郭汜相争,献帝还洛阳,杨奉护送,见内乱不止,徐晃劝杨奉归顺曹操,杨奉中途反悔被曹操杀败,徐晃降曹。参与袁曹大战,白狼山平乌桓,赤壁之战,关中征伐马超韩遂,汉中之战等,关羽水淹七军,孙曹合谋,徐晃带领援军率军解樊城之围,与关羽对垒,击退军心已散的关羽军,曹操称他有周亚夫之风,解樊城之功孙武司马穰苴不如。儿子徐盖继嗣。
魏武有良将,五子并为先。
文远兼智勇,公明毅刚严。
乐进烈胆识,于禁阵巍然。
河间张雋乂,威名震蜀川。
猛士能得此,当可定江山。
大家都知道,三分时代曹魏阵营中有“五子良将”:张辽、于禁、乐进、徐晃、张郃。他们都久经沙场,功勋着著,为大魏江山立下了不朽的功劳。这五位良将不但擅长带兵打仗,能功善守,在两军阵前单挑厮杀的武艺也出类拔萃。
那么,这五子良将如果按照武力值从高到低的顺序应该是如何排列呢?咱们就根据他们在战场上各自的表现来分析一下。
一、徐晃(强一流)
徐晃是个标尺型的武将。武力值在徐晃之上就能够进入“超级猛将”的行列;与其战力相当的,就属于“强一流”武将。
在五子良将中,徐晃所经历过的恶战最多,遭遇到的劲敌也最多的,如许禇、关羽、颜良、文丑、张飞、赵云、庞德、黄忠、关平、凌统等。所以说,徐晃经历的战斗含金量非常高。
徐晃最初是在杨奉麾下为将,曹操挟持汉献帝君臣迁往许昌途中,徐晃奉命率兵拦截。曹操派许禇出战,“刀斧相交,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败”。曹操非常欣赏,顿生收服之意,于是派满宠去招徐晃归附。曹操曾提到“不忍以健将决死战”,可见徐晃的武力值应在许禇之下。
猛将庞德也曾与许禇有过交锋,那是南郑之战中,庞德奉张鲁之命抵挡曹军。曹操“深知庞德之勇”,意欲收服,命令众将“须皆与缓斗,使其力乏,然后擒之”,采取车轮战的战术。许禇最后出场,“战五十余合亦退”。
许禇与徐晃的交锋,双方是硬碰硬厮杀,而许禇与庞德交手时有明显的放水,同样的五十回合,徐晃的战斗强度远超庞德。也就是说,徐晃的武力值决不在庞德之下。与庞德相比,徐晃武艺更精,而庞德勇气更胜。
二、张郃(中一流)
张郃与张辽之间谁的武艺更胜一筹,在广大网友中存在争议。很多朋友认为张辽更强,理由是关羽曾经对张飞谈论过张辽,说其武艺“不在你我之下”。但我认为,张郃的武力值不会低于张郃。
在官渡之战中,张郃和张辽两将有过交锋,结果是“二将斗了四五十合,不分胜负”。大家对张郃的战斗作风很熟悉,他这个人比较惜命,如遇劲敌,决不像庞德那样搏命厮杀,死战不退,而是见势不妙,“拔马便走”,决不肯冒险。那么在官渡之战时,张郃与张辽厮杀“四五十合”仍一反常态,不肯退却,说明张郃自认为足以敌住张辽。
宕渠之战,张郃偷袭张飞大营中计,陷入伏击圈,张飞杀出,巨大的险境激发了张郃强烈的求生欲望,他爆发出罕见的战斗力,极度不利的局势下居然与张飞连斗“三五十合”。这说明张郃经常怯战,并非其武艺不行,而是太过于惜命,缺乏拼命的勇气。
张郃是三分时代唯一一个与蜀汉五虎都对过阵的奇人,他遭遇过的劲敌有:张辽、赵云、张飞、马超、庞德、黄忠、魏延、关兴等,战斗含金量明显要强于张辽。
三、张辽(中一流)
张辽的武艺基本上与张郃、夏侯渊处于同一层次上,都属于“中一流”猛将。虽然关羽夸赞过张辽说“此人武艺不在你我之下”,但实际上他的武力值还不足以与关羽、张飞相提并论。
张辽戎马生涯中经历过很多平局,濮阳之战,与夏侯惇对阵;官渡之战,与张郃“斗了四五十合,不分胜负”;合淝之战,与太史慈阵前厮杀,“两将战有七八十合,不分胜负”;濡须口之战,又与凌统交锋,“斗五十合,不分胜败”。
张辽与凌统对战五十合不分胜负,但孙权“恐凌统有失”,派吕蒙接应其回营。这说明张辽的武艺在凌统之上,在战斗中场面上具备一定优势。
乐进也曾与凌统交锋,“两个斗到五十合,未分胜败”,战斗场面基本上旗鼓相当。这也说明张辽的武艺应比乐进略高一筹。
四、乐进(弱一流)
乐进是曹魏老将,早年随随,当时曹操缺兵少将,手下没几个能打的,夏侯惇和乐进两人往往冲锋在前。
乐进平时沉默寡言,但打起来仗非常勇敢,敢于玩命,是个狠厉型的战将。从乐进战斗生涯中的两次平局就能推断出他的武力值水平。濮阳之战,乐进与臧霸交手,“两马相交,双枪齐举,战到三十余合,胜负不分”;濡须口之战与凌统阵前厮杀,“两个斗到五十合,未分胜败”。
乐进的战绩不算好,有两个斩获:成廉、郭图,都是被乐进用箭射死的。以此可见,乐进的武力值与臧霸、凌统处于同一层次,都属于“弱一流”猛将。
五、于禁(中二流)
在曹魏“五子良将”中,于禁的武艺无疑是最低的。他即没有斩杀过一名敌将,甚至从来没打赢过一个敌人。
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怪他,咱们来看看于禁遇到的都是哪些对手:徐州之战,张飞冲阵,正遇于禁拦截,“战不数合”刘备也冲了上来,于禁败走;濮阳之战,吕布挺戟冲阵,于禁和乐进联手阻挡,“双战吕布不往”,败阵而走;潼关之战,上阵与马超交手,“八九合”败下阵来。
于禁遇到的尽是些硬碴子,所以屡战屡败也情有可原。但在渭桥时,于禁看到马超在追击叛徒李堪,于禁见有机可乘,悄悄在背后放暗箭射马超,但被马超避开,恰恰射中了前面奔逃的李堪。看来于禁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能够得出结论:曹魏“五子良将”按照武力值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应当是:
徐晃>张郃>张辽>乐进>>于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