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没有,八大山人向佛,朱道朗向道,两人是八竿子也打不到一处,毛关系没有。现在大家之所以相信八大山人亦僧亦道,是受到了八大研究学者李旦先生的影响,李先生以南昌县志收入的《青云谱道院落成记》为依据,在一九六0年八大山人、一九六五年所作(从考)、(续考)后,一九八六年在写意画派大师《八大山人》和同年出版的八大山人第一辑,列专辑多次论述八大山人即是朱道朗,撰文出版他的研究成果,李旦先生说什么八大山人在1667年44岁道院落成时就由僧入道青云谱,把八大山人爱好者引入死胡同,殊不知这个《青云谱道院落成记》在清末民初被人动手修改过,并非1677年道院落成时江西按察使周体观所撰的原文,至于修改目的,有人说道观为向民国政府申请维修费用,利用八大山人绘画宗师、皇孙身份,为青云谱道观兴盛助力。
我们所见到李旦先生所说的八大山人,时任江西按察使周体观所撰《青云谱道院落成记》。
逮有明之末八大山人,宁藩宗室裔,自称八大山人者,伤世变国亡,托迹佛子,放荡于形骸之外,佯狂于笔墨之间,后委黄冠,自号良月道人,又字破云樵者,访历代之仙宗,爱天籁之山水,于是赎己失之基础,倾囊藏以修建,则青云谱之名,于斯树焉,而良月,隐君子也,余幸来南昌,久耳其名,佩之良深,其友章松樵为青云谱道院落成,请记于余,余固乐为之记。
按李旦先生说,1667年八大山44岁入道观云谱,实际上朱耷直至57岁才号八大山人,也就是道院落成13年后才有八大山人号,道院刚落成时,周体观从何得知"自称八大山人者"。
据《太上灵宝净明宗教录序》载胡之玖文:"良月先生、占月周先生,与余三人同游净明门,瞻望龙光已三十余年(此文创于康熙十年,1671年),假如向前推三十年,即明崇祯十四年,此时朱耷才十五岁左右,还是个皇孙,以上所载的良月先生才是真正朱道朗,说白了就是朱道朗与朱耷不在一个年龄档。(上)
这个题目不太敢答,怕误导了大家。只能随便说说对八大山人的字和画的感觉吧。
八大山人的字,用笔极简,苍劲圆秀,随心所欲,不拘一格。
而其画,最明显的特点是留白和不似。他善于利用驾御空间和发挥空间效应。
他画的其实是物象在他眼里心中的某个投影,不求全不求相似但求特征鲜明。比如以下这幅画,寥寥几笔,勾勒了荷花,却模糊了荷叶,但观者却又能看得出来。
而画面上出现的大片留白,让我们在惊讶之后,不觉补上自己的想象。以下这幅孤禽图,是笔者的头像图,笔者很是喜欢。画面极少几笔,无山无水,树也不完整,孤鸟看似无所依靠,摇摇欲坠,却又不屈地以单脚紧抓枯枝。
八大山人曾有题画诗说:“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
笔者曾写过一首七绝格律诗,叫《八大山人孤禽图》,也是希望学习八大山人的画,舍全求意,文字成像,组合成诗,有兴趣的朋友请到今日头条六甲番人的文章界面点评指正。
(我是六甲番人,请您关注我的头条号。)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