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敬之
清朝的爵位分宗室、蒙古、功臣三种。异姓功臣爵位承恩公:公、侯、伯、子、男,每级分三等,是封给异姓功臣的。
清朝异姓封公者承恩公,大多为满人,如康熙朝的索尼、遏必隆、鳌拜,乾隆朝的和珅、阿桂、傅恒、福康安等。汉人被封公者罕见,如康熙六年封黄梧为一等公,雍正二年晋汉军旗人年羹尧为一等公,这些人大多是以巨大的军功受赏公爵。
雍正帝与张廷玉剧照
汉族文臣要想被封公承恩公,是不可能的。像雍正帝最宠信、最倚重的汉官张廷玉,官至内阁首辅(保和殿大学士管吏部、户部尚书事)和领班军机大臣,是实至名归的宰相。雍正驾崩前,遗诏张廷玉与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同为顾命大臣(后改总理事务大臣),他日以张廷玉配享太庙。有清一代,张廷玉是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但是,雍正帝却只给了张廷玉一个一等阿达哈哈番(轻车都尉)作为奖励。直至乾隆继位后,先给了他一个三等子爵,继而封三等勒宣伯,开了清代汉族文臣封伯的先例。
要论雍正帝给张廷玉的一等轻车都尉,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异姓功臣爵位。而与张廷玉相比,李卫在雍正帝的心里地位、政治作用,要远远不及。
张廷玉是雍正帝老师、大学士张英之子,更是他继位后推行新政的左膀右臂。李卫不过是富家子在康熙五十六年花钱买来的员外郎,成为了还是雍亲王的胤禛赏识的官员。电视剧《雍正王朝》《李卫当官》称李卫是胤禛于康熙末年遇到的市井小混混,与史实是有出入的。
《李卫当官》李卫与胤禛剧照
由于雍正帝的赏识,文盲李卫在雍正朝青云直上,历任户部郎中、云南盐驿道、云南布政使、浙江巡抚、浙江总督,雍正七年加封兵部尚书、太子少傅,三年后署理刑部尚书、任直隶总督。虽然升官快,但品级最高不过从一品。他虽然勤政爱民,擅于缉私捕盗,敢于弹劾权贵,但没有足以封爵的大功劳。这要让严格按制度办事的雍正帝封他为一等公,是绝对不可能的!
那么多岳父?乾隆帝表示:不好意思,朕只有两个正式的岳父。
所谓岳父,指的是妻子的父亲,按照传统礼法,皇帝的岳父只有皇后的父亲而已,因为只有皇后是皇帝的妻子,其他嫔御的父亲,根本够不上资格称作是“岳父”,
乾隆帝有三位皇后,除去身后追封的孝仪纯皇后,他只有两位在生皇后,只有两个岳父。
乾隆帝的第一个岳父,就是其元后孝贤纯皇后的父亲,也就是察哈尔总管富察·李荣保,说起来这个岳父的来头相当不小。
李荣保的父亲是康熙年间的太子太保米思翰,全家都出身满洲上三旗之首的镶黄旗,富察氏本身就是满洲大族,而且李荣保这一家子从父祖辈开始,就是清朝的大功臣。
只不过,李荣保不是个有福气的,就在他的女儿嫁给宝亲王弘历为福晋的前四年,他就因为生病而离开了人世,也不过五十岁的年纪。
李荣保本身继承了一等男与云骑尉的爵位世职,本身做到了察哈尔总管,乾隆帝登基后,这个早就入土的国丈被追封一等公,傅恒远征大小金川时,李荣保被追谥庄悫。
清乾隆十三年,孝贤纯皇后在随乾隆帝东巡的路上离开了人世,而接替她成为继后的,是原本的娴贵妃那拉氏,比起富察家,那拉氏一族的出身要低很多。
那拉皇后的父亲那尔布,出身满洲镶蓝旗,原本也就世袭个正四品的佐领而已,而乾隆十三年那拉氏成为继后的时候,那尔布已经不在人世。
按照规矩,下五旗出身者一旦成为皇后,那么她的娘家人就可以全部抬旗入上三旗,而乾隆十三年,乾隆帝准备给那拉氏娘家抬旗的诏谕中,并没有那尔布的名字。
由此可见,那尔布并没有见到女儿封后就离开了人世,而作为继后的父亲,那拉氏成为新皇后之后,泉下的那尔布也被追封为一等承恩公,遣官致祭。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也就算了,然而在乾隆三十一年,继后那拉氏因断发惹怒乾隆帝,被不废而废,继后那拉氏离世之后,被乾隆帝各种苛待。
那拉皇后没有单独的神主牌,没有单独的墓穴,以皇贵妃名义、嫔的实际规格执丧,其娘家悉数被降回镶蓝旗,改会佐领,倒是那尔布的追封,并没有被取消。
继后之后,乾隆帝后宫由令懿皇贵妃执掌了十年之久,但她生前始终都是皇贵妃,并没有获得皇后的名分,因此她的父母,也不能算是乾隆帝的岳父母。
孝仪纯皇后的父亲魏清泰出身卑微,只不过是满洲镶黄芪的包衣管领,虽做过内务府总管,但在清朝还是相当卑下的,孝仪纯皇后受封贵妃后,他被抬为包衣佐领。
此后多年,魏清泰这个皇帝的老丈人一直都是个包衣佐领,直到令懿皇贵妃去世,被乾隆帝追封为孝仪纯皇后,而魏清泰作为她的父亲,举家被抬入镶黄旗,编入世管佐领。
这么一来,魏清泰也算脱离了包衣命运,而不久后魏清泰去世,但没有什么像样的追封,直到嘉庆四年,其外孙嘉庆帝真正掌权,才追封了魏清泰为三等承恩公。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