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大捷到底歼灭日军多少人?就1000多人 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立即开赴华北战场,积极配合正面战场作战平行关大捷。 1937年9月,华北日军侵入山西,以精锐部队进攻雁门关等长城关隘,企图夺取太原。 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林彪、聂荣臻(zhen)率领八路军115师在山西参加会战。平型关地形险要,是晋北交通要道。115师利用平型关的有利地形,于9月25日伏击日军,歼灭日军板垣师团1000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捷。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摧毁了日军直取太原的军事计划,支援了国民党军队正在准备的忻(xin)口会战,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宁远大捷平行关大捷,的确是大捷。真真正正的大捷,下面听吾道来。
抚顺之战平行关大捷:
双方军队数量:后金军八旗兵2万vs明守城军约1200人
统帅: 奴酋努尔哈赤vs游击李永芳
KO:奴酋派使者刺探广宁军情。后鼓动蒙古科尔沁部讨赏制造混乱,趁乱攻击明守军,李永芳不敌投降。明后续援军约1万多,总兵张承胤、副总兵颇廷相战死,全军被歼九成。
萨尔浒之战:
双方军队数量:明联合军47万vs后金军8万
统帅:辽东经略杨镐vs奴酋努尔哈赤
KO:奴酋亲率八旗集中先攻击中路军,杜松兵败被斩,随后攻击北路军,马林兵败只身出逃。继续攻击东路明军,总兵刘綎陷入围困,力战而死。其余三路撤军,。明军死四万五千八百余人。
开铁之战:川军白杆兵,浙军戚家兵均被后金军歼灭。沈阳、辽阳失守,辽河以东,70余城投降。
广宁之战:领略与巡抚不和,广宁及辽西40多城失陷。
以上大的战役,皆以明军兵败为结局。死了无数总兵,依然节节败退,辽土一步步失守。明军军心被一搓再搓,畏惧与后金军作战。明廷天朝脸面被一再扇刮。整个大明谈辽色变,官员畏辽如鼠,宁愿辞官回家也不肯赴辽上任。时,一文官书生袁崇焕,自动请缨去辽东前线。在上官高第的撤退放弃关宁防线的命令下,毅然抗命独守宁远。以不满两万人对后金军八万。
结局以明军守城成功,后金军败退结束。自此战不无胜,攻无不克的后金军第一次遭遇失败。对明廷来说意义重大,既鼓舞了军心民心士气,又挽回了一点朝廷颜面,更击破了女真人常胜不败的神话。另明军不再畏惧不敢战。所以宁远之战是胜利的,至于战果多少,意义不大了,即使只击杀一人,也是大捷,明廷要这个大捷,军队要这个大捷,民间也要这个大捷。单论结果多少意义已经不大,战果大些当然好,战果不大,明廷统治者也想夸大些。给自己脸面,给军队民间信心。
同样喜欢历史的你,关注点赞留言讨论一番。
杜聿明(1904—1981),字光亭,陕西米脂人。1924年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参加过北伐战争。1932年任国民党军第二十五师副师长。1933年3月,率二十五师参加长城抗战,给日寇以沉重打击。1937年负责创办装甲
兵团,任国民党军第一个装甲兵团团长。
1938年后,装甲兵团先后扩编为第200师,第十一军,改番号为第五军,升任为军长。
1938年武汉、广州失守后,中国抗战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转向西南,广西已处于第一线。1939年底,日军决定发动桂南作战,并于11月24日迅速攻占南宁,进而推进至高峰隘、昆仑关。
南宁失守,切断了国民政府取得国际援助的重要通道,也直接威胁到西南大后方之安全。国民政府责成桂林行营收复南宁。主攻任务由当时中国唯一一个全机械化军——杜聿明第五军担任。12月18日拂晓,中国军队的反攻作战打响。杜聿明指挥郑洞国荣誉第一师在炮兵和战车掩护下向昆仑关发起攻击,迅速突破前沿,向日军主阵地推进,与日军在各据点展开激烈争夺。
同时,杜聿明命令邱清泉新二十二师向日军侧后迂回,攻占公路桥,切断了昆仑关日军的退路。敌军组织援军进行反击,皆被击败。日军第五师团第十二旅团长中村正雄中弹毙命。中国东路军和西路军分别从东、西两面策应昆仑关方面的作战,昆仑关的反攻形成强劲势头。12月29日,杜聿明指挥第五军以步、炮、坦克协同再对昆仑关猛烈攻击。
荣誉第一师、新二十二师、戴安澜的第二○○师与前来增援的第六十六军一起投入战斗。困守昆仑关多日的日军精锐第五师团继续顽抗,12月31日,中国军队终于攻克昆仑关,将敌大部歼灭,取得昆仑关大捷。
昆仑关战役,是中国军队对日军攻坚作战的首次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军王牌第五师团,其第十二旅团军官死亡达85%以上,士兵死亡4000多人,极大地鼓舞了中国的民心和士气。
1941年,杜聿明率部参加远征军赴缅甸作战。1942年8月回国,升任第五集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胜利后,被派往东北任国民党东北保安长官司令部中将司令。曾统率国民党军队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中与中国共产党军队对垒,1949年1月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获,定为战犯。
1959年12月被特赦释放。1964年被特邀为全国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委员。1978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第五届常委。1981年5月病逝于北京。
1939年,在二战史上,无论如何都是值得被记住的一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这通常被认为是二战爆发的标志;而对于中国战场来说,1939年则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第二个年头。
这一年的4月,素以骁勇善战闻名的李宗仁在江汉平原北部取得了随枣战役的胜利,而拱卫江南的薛岳则指挥第九战区官兵诱敌深入,使十万日军在长沙城下折戟沉沙。这令重庆的统帅部着实兴奋了好一些时日,甚至计划着转守为攻,对日军来一个“冬季攻势”。与此同时,陷入战争泥潭的日军也将进攻的重心移向了华南。
1939年11月17日,日军为切断中国西南交通运输线,由北部湾侵入广西。作为南宁的北部屏障———昆仑关的争夺十分激烈。在反攻昆仑关时中国动用了唯一的机械化部队第5军,占领了昆仑关,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等战死。在武汉和广州陷落之后,这不啻是一场盼望已久的胜利。
昆仑关大捷,曾有军事学家用“硬碰硬的血战”来形容它。是役,中国30年代苦心经营的装甲部队,在遭遇淞沪会战失利两年之后终于在华南抗战中派上了用场。作为这场战役的指挥官,年仅35岁的杜聿明也一战成名。
1939年,抗战初期拥有的唯一的机械化新军第5军正式组建,杜聿明任军长,下辖戴安澜第200师,邱清泉新编第22师和郑洞国荣誉第1师。
在“操场就是战场”,“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口号下,该军训练刻苦,士气旺盛,其训练水平曾被重庆军事委员会列为全国第一。
11月24日,由山东抽调南下、号称“钢军”的日军板垣第5师团之中村正雄第12旅团进占南宁,一个月后,攻陷桂南战略要地昆仑关。
12月16日,杜聿明奉命率第5军反攻。这是第5军组建以来第一次参加大规模的战役。18日拂晓,在战车、炮火掩护下,第5军对昆仑关守敌发起猛烈攻击,当夜占领昆仑关。19日午后,日军在大批飞机掩护下发动反攻,昆仑关又被敌夺去。此后,双方反复争夺,伤亡惨重。
从23日起,敌虽增援2个大队的兵力,旅团长中村正雄亲自督战,也不能挽回败局,反被当场击毙。第5军相继攻克外围阵地,31日,新22师以凌厉攻势突入昆仑关,战役结束。
是役,日军1个旅团长、2个联队长、3个大队长被击毙,班长以上军官死亡达85%以上,士兵死亡4000人,被俘100余人。
旅团长中村正雄临死前在日记本上写道:“帝国皇军第5师团第12旅团,在日俄战争中获得了‘钢军’的称号,那是因为我们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遇到了一支比俄国更强的军队……”
这是一场信心与实力的胜利。尽管与抗战中那些动辄云集百万士兵的大会战相比,这场沸腾在华南丛林里的胜利显得过于卑微,也无法扭转此后日军在中国战场继续推进的势头。
但配备良好装备的中国军队显示出的抗战初期无法比拟的攻坚能力还是令世界震惊。
昆仑关大捷及其以后的事实反复证明了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卡尔逊的那句名言:只要有足够的装备和充足的训练,中国的士兵同样可以锤炼成世界上最有战斗力的军队。
从1939年夏天开始,日本侵略军在我南海地区调动频繁,正集结兵力,准备开辟华南战场,企图截断我西南国际交通线。
同年11月15日,日本侵略军在防城、北海登陆,进占钦州。19日由钦州进击南宁。由蒋介石的宠将杜聿明率领的第五军奉桂林行营电令向南宁附近集中,准备进击由钦州、防城登陆北进之敌。
杜聿明奉命后,即令第200师戴安澜部以步兵两团为先遣部队,向南宁前进。
该师第600团首先出发。11月23日桂南日军过郁江,24日南宁失陷。我第600团23日始抵二塘附近。24日该团即与敌人遭遇,激战二日。此时,第200师主力,亦用汽车输送逐次到达。为防敌北犯,乃于七、八塘间占领阵地,协助友军作战,该师第598团在八塘附近与北犯之敌激战一周,毙敌甚重,迄12月3日晚,第200师血战旬日,伤亡颇大,急待整编补充,遂奉命向宾阳以北地区转移阵地。
12月4日,日军进占桂南战略要地昆仑关。此时,军主力荣誉第1师,新编第22师、军直属团均到达迁江附近地区,奉令在宾阳、樟木圩间及其以北地区占领阵地,拒敌北上。
军长杜聿明一方面作战斗部署,同时向重庆最高统帅部建议:“目前侵占南宁之敌,其兵力尚不及两师,此次乘我兵力分散,虽侥幸成功,但以交通阻塞,除少数山炮外,其他重兵器及机械化部队均无法使用,而补充尤为困难。
现我军所处情况则适与相反,故此时我军正宜乘敌孤军深入后援未济之时,集结优势兵力,配合地方民众,迅速反攻,以击破侵敌而恢复国际之重要交通……”
12月16日,杜聿明接到率第五军先行击破昆仑关及八塘附近之敌,再攻南宁的命令。他于当日召集团长以上会议。
杜聿明介绍,这次侵占南宁之日军是坂垣征四郎所部,号称“钢军”的第5师团第12旅团,旅团长是中村正雄,直辖第21、42两个联队,每联队有官兵三千余人。第五师团在侵华战争中,参加过南口、忻口、太原、台儿庄、广州等战役,官兵多系日本山口县人,秉性剽悍,长期受武士道侵染,参加侵华战争两年多,战斗经验丰富,是这次进犯部队的主力。
接着,杜聿明谈到昆仑关是个险要关口,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我最高统帅部集中4个集团军的兵力来同日军决战。其中,第5军所在的徐庭瑶第38集团军担任对昆仑关攻坚战的主攻部队。
最后杜聿明讲作战部署。鉴于敌军孤军深入,暂时无后续部队增援,兵力有限,凭险困守,我方尽可采取主动作战,放胆出击。
他决定以郑洞国荣誉第一师担任正面主攻;戴安澜第200师为总预备队,随时准备支援荣誉第一师正面战斗;邱清泉新编第22师迂回敌后进出南宁以北,以截断昆仑关之敌,使郑、戴两师放胆围攻。
12月17日,杜聿明搬进南天村高大岭战斗指挥所。虽然敌人的炮弹纷纷落在指挥所附近,在杜的身边爆炸,但他极为镇定,从容指挥战斗。
12月18日拂晓,正面主攻部队荣誉第一师郑洞国部,在战车、炮火的掩护下,对昆仑关敌阵地进行猛烈的攻击。敌我两军相接,进行激烈的白刃战,刺刀见红,手榴弹响成一片。当晚各部乘势进行夜袭,战斗彻夜未停,最终占领昆仑关。
19日午后,敌军在大批飞机的掩护下,进行反攻,昆仑关又被夺去。
此后,双方反复争夺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伤亡甚众。
敌我两军就昆仑关要隘反复争夺。杜聿明运用灵活战术,机动作战,随时调整作战部署。他派郑洞国荣誉一师一部袭攻敌后侧,22日,该部一度突入敌阵。邕宾路上的敌军已被截成数段,仍然殊死战斗,固守阵地,并不断增援。
荣一师加强右翼攻势,再度进入昆仑关内敌军纵深阵地,将敌指挥部及炮兵阵地摧毁,敌军开始呈现动摇之态。这时,杜聿明抓紧战机,转移兵力于昆仑关以南方向,彻底捶击昆仑关残敌。
昆仑关残敌被我四面包围,成为瓮中之鳖。但他们仍然凭着“钢军”武士道精神,顽强抵抗。
杜聿明在此期间,每天随身携带电话机和望远镜,冒着敌军炮火和敌机的轰炸,不计个人安危,来到前沿阵地,观测敌情战况,适时指挥各部行动。经过细密的研究比较,他决定采取要塞式攻击法,稳扎稳打,逐步缩小包围圈,一口一口地吃掉敌人。从12月23日起,敌虽增援两个大队兵力,中村正雄旅团长亲自到九塘督战,也不能挽回败局,反而被荣一师第三团当场击毙。
12月28日至30日,邱清泉新22师一部,以凌厉的攻势,三度突入关口,占领了全关和敌军的最后一个堡垒。31日昆仑关战场所有零星抗拒之敌全部肃清。
这一场激战,日军损失空前巨大。据日本战后公布的材料,昆仑关一战,日军第5师团第22旅团长中村正雄被我击毙,该旅团班长以上的军官死亡达85%以上,士兵死亡4000余人,被我俘虏的100余人。
昆仑关战役中国军队获得重大胜利,捷报传出,举国欢腾。杜聿明在胜利之后,对于伤亡官兵的处理,有功官兵的奖励,都特为关心。部队经过休整以后,他在巍峨的昆仑关上,建立了一座“陆军第5军抗日阵亡将领纪念碑”,含着热泪亲笔书写了400多字的悼念碑文。
蒋介石,何应钦也题词纪念。全国各地的记者纷纷前来采访,杜聿明对记者说:“这次抗战的胜利,各位在战场上都亲眼看到了,请如实宣传,用不着格外夸大。但有一点是需要着重宣传的,那就是要强调本军是民众的武力,民众是本军的父老。所以诸位要是记载这一此胜利,千万要带一笔:本军的胜利,其实也就是民众的胜利。
”
昆仑关大捷:硬碰硬的血战
昆仑关大捷,军事学家常用“硬碰硬的血战”来形容它。
1939年11月中旬,日军为切断中国西南交通运输线,由北部湾侵入广西。昆仑关作为南宁北部的屏障——敌我双方争夺异常激烈。中国出动重兵,夺回了被日军占领的昆仑关,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等战死。
这是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在武汉失守后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在这场胜利过去66年后,记者在南宁市、长沙市和武汉市寻访到了当年参加昆仑关战役的四位老兵。
中国出动第一支机械化部队
在南宁市福利院,记者见到了81岁的阮剑八老人,他向记者讲述了那段亲身经历。
“日军11月24日攻占南宁,12月4日占领昆仑关。我家就住在昆仑关下的武鸣县伊岭村。高峰隘是昆仑关的一个天然屏障,攻破它就可直接威胁南宁,威胁昆仑关,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地。日军占领高峰隘后,我在家乡参加了国民党军队。”
“参加攻打昆仑关的除了我所在的第31军,还有第71军和号称‘铁军’的杜聿明的第5军等部队。
一天晚上,我们看到一条长得望不到尽头的车龙。车上装满士兵、载着坦克,后面还拉着大炮。听说这是第5军的部队,有装甲团、骑兵团、炮兵团、工兵团,装备精良,是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他们从湖南开来,准备在桂南阻击日军的进攻。”
“12月18日,我们135师508团连夜开到高峰隘下的腾翔村,负责对高峰隘阵地的正面攻击。
第二天凌晨3点,我们向高峰隘发起冲锋,100名敢死队员在第二营的火力支援下往上冲,但是敌军火力太猛,敢死队员全部牺牲。下午,日军飞机把整个武鸣街轰成平地,第二营官兵全部阵亡。”
“这时,上级命令我们立刻反攻。我身上没枪,只有一个防毒面具,但也跟着部队向前冲。
日军一看我们突然发起冲锋,以为增援部队来了,吓得转头就跑。我们追着日军猛打,一直追到高峰隘阵地,日军才稳住脚……”
重机枪打得敌机狼狈逃窜
87岁的陈瑞安老人,昆仑关战役时任国民党军第71军参谋处长,现居住在长沙城。他告诉记者:“1939年,我在陈明仁将军手下任参谋。
在战斗处于胶着状态的时候,我们作为预备队从湖北日夜兼程开赴柳州。”
“在324高地及其左面一带高地,我们发现了敌军的一个联队。陈明仁将军决心啃掉这个‘硬骨头’,遂下达了作战命令并组建敢死队。”
“敢死队的官兵都从营、连挑选,个个身材高大,武艺高强。
他们杀得日本鬼子嘶叫逃窜,尸陈山头。经过反复争夺,324高地终为我军占领。这是昆仑关战役中第二预备队从敌人手中夺回的第一个制高点。在这次战斗中,师副参谋长吕丹蒙在敌炮火袭击中壮烈牺牲。”
“中日军队在昆仑关激战时,我还是黄埔军校16期12总队学员。
”现居武汉市的梅朝庆老人对当时仓促参战仍记忆犹新:
“战况紧急,白崇禧将我们总队全体学员编成了一支特殊战斗军,驰援昆仑关。日军派遣150架战斗机向我们阵地狂轰滥炸。我们充分利用昆仑关的地形,伪装隐蔽。当敌机低飞至离地面二三百米的高度时,我们的重机枪突然向敌机猛烈射击,密集的火舌吐向空中,迫使敌机掉头狼狈逃窜。
”
活捉了躲在树丛里的鬼子兵
昆仑关之战,双方进行得非常艰苦,但在“硬碰硬”的背后还有很多斗智斗谋的精彩故事。
如今居住在武汉市的董新宾对于那场战斗铭记于心:“我是黄埔军校14期炮科学员。在昆仑关战役进入相持阶段时,作战司令部命令我部限期交送活战俘,以掌握确切情报,为此我们伤透脑筋。
”
“有一天,我们发现在录龙岭一线敌阵地前沿有猪仔的叫声。在战场上这是很奇怪的事,我们猜测这可能是鬼子的一个陷阱,于是派出侦察员,结果发现有只猪仔被绑在一棵椿树上,猪身旁有一根系着绳子的木棒,鬼子兵一拉绳,木棒就敲打在猪仔身上,猪仔便叫了起来。
如果打得重,猪仔就狂叫不止。”
“这是鬼子利用猪仔来引诱我们的诡计,想趁机活捉我们的士兵。根据这个情况,我阵地指挥员立刻组织了一个加强排,分散迂回,悄悄接近敌兵,活捉了躲在树丛中的鬼子兵,取得了我军所需的情报。”
经过18天的激战,至12月31日,日军被迫从昆仑关全面退却,战役胜利结束。
据日本战后公布的材料说,此役日军第十二旅团班长及军官死亡达85%以上,士兵死亡4000余人,战机被击落20余架。旅团长中村正雄在昆仑关南5公里的九塘被郑洞国师第三团击毙。中村正雄死前在日记本上写道:“帝国皇军第五师团第十二旅团,之所以在日俄战争中获得了‘钢军’的称号,那是因为我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
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遇到了一支比俄军更强的军队。”
1939年11月15、16日,日本侵略军第5师团、台湾混成旅团及海军陆战队共3万人在钦州湾登陆,占领防城、钦州并向北推进,24日占领南宁,据守南宁外围攻高峰隘和昆仑关两个战略据点,切断桂越国际交通线,企图迫使国民党政府投降。
中国军队遂从川、鄂、湘、粤等省调集部队入桂作战,连同广西军队近20万人。攻战昆仑关的中国军队以杜聿明第5军为主力,当时杜聿明将军率领的第5军是中国唯一的一支机械化军队,全部为苏联的装备,战斗力在当时的国民党军队中绝对是首屈一指的。总指挥为白崇禧。
昆仑关,为南宁北侧之天然屏障。12月18日拂晓,中国军队第5军荣誉第1师在战车及炮火支援下,对昆仑关发动猛烈攻击,日军第5师团第42联队第2大队纷纷向核心阵地退却。至中午,第5军攻占金龙山、老毛岭、罗塘、同兴等高地,并进至九塘附近。19日凌晨,罗塘及同兴北方高地被日军夺去。
荣誉第1师猛攻昆仑关东北之635高地,夺回该制高点。与此同时,新编第22师在五塘阻击增援昆仑关之日军。20日,第5军军长杜聿明命令第200师强攻昆仑关受挫。21日和22日,中国军队连攻昆仑关未克。23日,荣誉第1师第2团向昆仑关西侧高地罗塘发动攻击,于24日晨克复该高地。
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前来增援,被荣誉第1师第l团和第3团阻击在九塘东北枯树岭地区。25日,中国军队对昆仑关之日军连续发动包围攻击未克,日军仍坚守阵地顽强抵抗。28日夜,第5军主力再次对昆仑关发动围攻,与日军在昆仑关隘口周围的崇山峻岭上展开激战,反复争夺厮杀。
30日,中国增援部队到达,向日军发起更猛烈的进攻,相继攻占了同兴、界首及其东南各高地,打破了昆仑关日军的防线。31日拂晓,杜聿明军长把指挥所推进至大坟岭,指挥官兵向日军猛攻。至8时,第159师占领653西南高地;上午11时,新编第22师攻入昆仑关,迫使日军向九塘方面退却。
1940年1月1日,日军增援部队到达九塘,与昆仑关溃败之残部会合,企图再取昆仑关。第5军决定乘胜攻击。2日拂晓,第159师、新编第22师、荣誉第1师向九塘、八塘日军攻击。3日,中国军队克复了控制九塘至昆仑关公路的战略要点441高地。4日,新编第22师攻克九塘。
5日,第5军继续追击日军,进攻八塘,战至11日未果,双方在九塘至八塘之间形成对峙状态。至此,昆仑关攻坚战结束。
昆仑关战役是正面战场自武汉失守以来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也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攻坚战的重大胜利。中国军队共毙伤日军8100余人,击毙日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
中国军队阵亡27000余人。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