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作家谁最火?谁能称得上是大作家?首先搞情“近代”的概念,近代在文学史指的是“五四”运动时期到1949年新中囯成立时近代文学家。但题主用了“最火”这个词,好似是指当代作家,而且好似指地是改革开放后从事文学活动的作家。也需指明地是,当代文学指地是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这一时期。当代文学也可分为四个时期:建国初期,文革时期,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时期,新世纪时期。
然而题主毕竟用了“近代”这个词,那么就简单谈一谈近代文学史上作家谁最火近代文学家?谁称得上是大作家?用“火了”来形容作家,其实产生于当代流行语,在现代文学史上,是不用“火了”来形容作家的。再有一点,近代作家谁最火。谁称得上是大作家?这是两个问题双个概念,“最火”与“最大作家”,其内涵是不同的。
先说近代作家所谓的谁最火,近代最火的作家当属张恨水,他是近代文坛上鸳鸯蝴蝶派的代表性作家,是近代章回小说的创立者,其代表性作品是《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近代文学家。张恨水的作品在当时火到什么程度呢,当年张恨水在报纸上连载小说,他去澡堂洗澡,报社的报童就死守在外面,张恨水一边泡澡一边写小说,写一篇章后,随手从窗口扔出去,报童捡到后,会飞也似地跑向报社,然后报社马上排版印刷,第一时间发表,报纸会抢购一空。
若论谁称得上是近代大作家,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这几位,可称得上是现代文学大家。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方向,郭沫若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茅盾、巴金都是现代长篇小说的奠基人,老舍与鲁迅并称是近代的两位语言大师,曹禺是戏剧天才。
近代文坛,出了许多星光灿烂的大作家,他们的文学成就,可以说当代作家群是没有超越他们的,包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
谢谢悟空小秘书邀请。
近现代优秀作家很多,我喜欢的也很多,无法一一列举,这里说说我的几本床头书吧。
本科我是学中文的。这是个苦不堪言的专业。
中文的苦不堪言,主要表现在阅读上。
我上大学前,父亲的书房里有数不清的书,古今中外的都有。
记得父亲的书籍分类目录上,粘贴折叠了一张从报纸上裁切下来的书目,标题是“必须批判的六十部长篇小说”。那六十部长篇小说都是近现代中国小说,父亲全都收集了。我出于好奇,按图索骥,把那六十部小说都读了。那是我读小学和初中时。
后来功课忙,但还是读了不少其他的书,文学类的占比大些。
因此,自认为文学阅读量大,就报考了中文专业。
但走进大学殿堂,古今中外文学作品浩如烟海,我以前所接触的,仅仅是沧海之一粟。即便是近现代作品,也是九牛一毛。
大一考现代文学之前,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在考试范围内,《蜀山剑侠传》我在家里只读过1—5卷,大概五十万字,而全书有五百万字的篇幅,我决心把它看完。
年前大冷的天,上海不供暖,穿上大衣棉裤大头皮鞋,坐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里许多天,除吃饭外,困了在座位上打打盹,醒来又接着读。
腿脚冻得麻木了,起来跳跳接着读,终于还是读完了。
充分领略了还珠楼主深不可测的国学底子,浩瀚千变的构思能力,对道、释、儒哲思糅合的独到见解,写景造境、奇诡纷呈、变化莫测的笔法,天马行空、随意挥洒的想象力,文采繁富典丽、奇句妙造的语言功力。
《蜀山剑侠传》现在成了我的床头书之一。
其二,鲁迅的《故事新编》。
当年鲁迅的对立面有人说,鲁迅除了《故事新编》是文学作品外,其它都是骂人的。我不认可这种说法。我认为鲁迅无论小说、杂文、散文、诗歌都是一流的。但是我更喜欢他的小说集《故事新编》。
比如其中的《奔月》:后羿射了乌鸦回来,觉得很对不起嫦娥,嫦娥看到后羿射回来的乌鸦,嘟囔着:“……又是乌鸦的炸酱面!你去问问去,谁家是一年到头只吃乌鸦肉的炸酱面的?我真不知道是走了什么运,竟嫁到这里来……”
作品用细腻的语言,细碎的情节,描写了嫦娥奔月的故事,读来如同现实中的普通人物的生活。
但又能使人体会到作者个人与外界,个人与传统,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庸众的隔膜,分离到对立;使人感受到作者在那样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四近无生人气,心里空空洞洞”,油然而生的凄凉感和落寞感。
其三,徐志摩《志摩的诗》。
徐志摩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感情真挚。
如《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
这首诗每诵读一次,都不禁心头为之一颤!
其四,金庸《射雕英雄传》。
顺便说一句,可不要说武侠小说是什么“通俗小说”!用“通俗小说”把《金瓶梅》、《绿野仙踪》、玛格丽特·米切尔《飘》等打入另册,就是扯淡!甚至有人说,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就是通俗小说,情节平淡无奇,单一注重语言的就是纯文学小说——这样一来,去除了情节,小说的三要素不存在了,那还叫小说么?那不成了文字游戏?《飘》1937年获得普利策文学奖,玛格丽特·米切尔也成为一代文学巨擘。
《射雕英雄传》八十七回文学性极强,截取一段为例:
黄蓉当下小嘴一扁,道:“孟夫子最爱胡说八道,他的话怎么也信得的?”那书生怒道:“孟夫子是大圣大贤,他的话怎么信不得?”黄蓉笑吟道:“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得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那书生越想越对,呆在当地,半晌说不出话来。
原来这首诗是黄药师所作……孟子讲过一个故事,说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去乞讨残羹冷饭,又说有一个人每天要偷邻家一只鸡。黄药师就说这两个故事是骗人的。这首诗最后两句言道:战国之时,周天子尚在,孟子何以不去辅佐王室,却去向梁惠王、齐宣王求官做?这未免大违于圣贤之道。那书生心想:“齐人与攘鸡,原是比喻,不足深究,但最后这两句,只怕起孟夫子于地下,亦难自辩。”
虽然这里一些内容引自冯梦龙《古今笑概》,但引经据典是中国各类作品所通用的,不足为怪。《红楼梦》中,贾宝玉每说一个诗句,几乎林黛玉都要问一句“典出何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