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中国古典文学精品,鲁迅先生称之为 “用传奇法,而以志怪”耳中人。鲁迅所说的 “传奇法”,是指作品借幽冥鬼怪狐妖之说讽喻世情,名为写冥界事和人,实则笔笔写现实中习见者,此之为 “影射”。因此我的答案是: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
作品巧设冥界幻境,真幻结合,寓真于诞,假中求真,避实击虚,虚实相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耳中人。
01.借幽冥幻界,鞭笞社会阴霾耳中人。《聊斋志异》艺术构思之奇特,正是表现在阴阳的对照、时空的穿越。他奇想百出,异想天开,表面上是在写发生的冥界的美丑诸事,其实每一件事都是社会生活中的现实事件。
有美丑颠倒的统治权贵,有贪婪狠毒的阴司判官,有科举考试中的卑鄙龌龊,有追求真挚美好爱情的男女,有惩恶助人的侠胆义士,有知恩图报的情义之举……作者的弘扬正气之情、愤世嫉俗之意、鞭挞黑暗之怒,充溢于字里行间。这是 《聊斋志异》富有艺术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罗刹海市》一文中,所谓 “罗刹国”,即鬼的世界———冥界,美少年马俊被飓风飘至罗刹国,在那个国度里,美丑颠倒,而取人又 “不在文章,而在形貌。其美之极者,为上卿; 次任民社; 下焉者,亦邀贵人宠,故得鼎烹以养妻子”。因此,面目越是狰狞丑恶,地位越高权越大。
占据统治地位的相国就长得特别古怪: 双耳背生( 耳不聪) ,睫毛覆目如帘 ( 目不明) ,鼻子比常人多了一孔 ( 不辨香臭) 。马俊长得俊美,竟然被视为怪物,见之莫不恐惧逃走。若要得到高官厚禄,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以煤涂面,丑化自己。马俊因之感慨说: “嘻! 游戏犹可,何能易面目图荣显?”这些描写,似乎是海外奇谈,其实全是现实社会的写照,是作者的骂世之言。
《考弊司》一文中,考弊司,即冥界的司法部门,大抵相当于现在的公、检、法之类。鬼王贪婪、凶残、暴虐,以下属初见皆要割髀肉为 “成例”,即使有 “父命”求情也不能免。唯 “丰于贿者,可赎也”。这样一个只认钱不认人的龌龊地方,却高高挂起两块大书 “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的招牌,真是绝大的讽刺。身为考弊,干的是舞弊的勾当!执法犯法,现实如此,揭露和抨击了封建官吏的丑恶行径。
《席方平》中席方平魂入阴间,代父伸冤,但富翁已经买通了阴司、冥王,致使席方平连遭迫害。《梅女》通过一个冤死的少女在冥中复仇的故事,控诉了官吏的贪婪和残暴。还有 《李伯言》《聂政》《潞淋》《陆判》《僧术》《王十》等数十篇小说,都是借冥界的事或揭露官僚机构的黑暗腐败,或暴露科举制度的腐朽,或批判封建礼教的残酷。
02.借鬼怪形象,描绘多样人性全貌。《聊斋志异》中,鉴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作家说 “鬼怪狐妖”,不是因为骨子里好奇的天性,而是出于对复杂人性的探讨,是对黑暗现实的映射,是出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鬼被想象成为同样有着爱恨情仇的另外一种 “人”,人的一切道德伦常在鬼的世界中都存在。
《聊斋志异》故事中人物多是以狐鬼神怪的面目出现,书中作者借各种 “狐妖鬼怪”塑造了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 “鬼形象”。在远古时期,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很多自然现象、无法控制和抗拒的生老病死以及人死后的所归之处的迷茫,幻化产生出对鬼怪的崇拜和恐惧,渗透到人类思想的深处。
《聊斋志异》一书中所写 “鬼故事” 有一百多篇,有孝敬父母、乐于助人的,有追求美好真挚爱情的,有恶毒凶残喝人血的。蒲松龄不论写狐写鬼,还是写神写怪,写善写恶,其实都是写人,写社会人生,写人物的本性。
《聊斋志异》通过诸多趣味横生的鬼魅故事,塑造了鲜活的 “似鬼非鬼”的社会生活中的凡人形象,他们有凡人的向往、追求,有凡人的喜怒哀乐、穷通祸福,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人类的思想道德观念,也鞭笞人的可怜、人的可悲,甚至人的可耻。
《水莽草》讲述了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成功的鬼形象祝生。祝生途中误吃了水蟒鬼寇三娘的水莽草而丧命。在冥界阴曹地府,祝生找到寇三娘,并让她做了自己的妻子。之后,为鬼的祝生带着为鬼的寇三娘回到家里照顾孤儿寡母。作为水蟒鬼,他非但没有找替身脱生,还阻止别的鬼这样做,以此救了不少性命。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刚直不阿、孝敬母亲、帮助别人,富于牺牲精神的鬼形象,一个放射着奇异光彩的艺术形象。
《红玉》中的狐狸精红玉主动帮助贫士冯相如娶了妻子卫氏。《王六郎》《封三娘》《小谢》《娇娜》《辛十四娘》《秦生》《聂小倩》《武孝廉》《阿秀》《小翠》《鸦头》等文中的狐鬼,个个奇而不怪、异而有情,在变幻莫测中寓有平常人物的个性,富有社会内容和现实意义,令人印象深刻又回味无穷。
03.结语。总之,《聊斋志异》中关于冥界、鬼怪、花妖的故事,都是将阳间世界的种种丑恶不法之事,搬到“冥界”这一特殊的场景中来描写。作者大胆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并予以严厉的批判和辛辣的嘲讽,愤世嫉俗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