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熙皇帝玄烨的众多儿子之中,皇八子胤禩和皇四子胤禛是比较杰出的两位。胤禩温雅聪慧,结交广博,素有“八贤王”的美誉爱新觉罗胤禩;胤禛冷静果决,勤勉任事,获得“冷面王”的称号。那为什么老八会在皇位争夺之中败给老四呢,我认为有三点原因。
生母卑贱胤禩的母亲良妃卫氏出身十分卑微爱新觉罗胤禩,属于罪臣之女,起初作为宫女在皇宫从事一些体力劳动,比如洗衣刷碗、打扫卫生之类,她应该是以其肤白貌美才能得到康熙的宠幸。母亲的背景也影响到了胤禩的前途,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说他“系辛者库贱妇所生”。相比之下,胤禩的额娘德妃乌雅氏出身就要好得多,他是护军参领之女。
鹬蚌相争在“九龙夺嫡”的大戏中,九位皇子前期主要分成了太子党爱新觉罗胤禩、大阿哥党、三阿哥党和八阿哥党,胤禛开始是效忠追随胤礽的太子党成员,他的同胞弟弟胤禔是八阿哥党一员。因此,斗争的火力主要集中在这几个领头的党首身上,他们互相拆台互相诋毁。倡导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康熙十分厌恶,早就看不下去了。先是大阿哥被整,三阿哥又放弃,继而太子和老八斗得两败俱伤,最后反而是他们身后的老四和老十四离龙椅最近。
急功近利不可否认,一表人才的胤禩自幼就很受父亲康熙的宠爱,他是晋封贝勒最年轻的皇子,在建牙开府之时康熙御赐“受天之佑”牌匾。然而,他终究是犯下大错断送了自己的前程,一废太子后,身为父亲的康熙处于既疼惜又自责的情绪中,此时胤禩竟然让群臣推举他为新的储君。康熙何等英明神武,自鳌拜以来,索额图、明珠、佟国维哪一个大臣能左右得了他。如此不体恤父皇又心急火燎,在康熙眼里就是不忠不孝之徒,难怪被训斥谴责,只得退出了竞争。
胤禩败给了胤禛,时也命也!但是,相煎何太急,雍正登基以后,对胤禩这些兄弟们的打击也未免太过冷酷无情。
八阿哥胤禩手里的筹码其实非常多,一来他有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的大力支持,二来他有百官们的阿谀奉承,三来他和佟国维的关系相当铁,四来他什么都像康熙。
有这么四个理由护身,很难想象胤禩会在九龙夺嫡的时候败下阵来。相比较而言,其他几位阿哥,还真的就比不上他。
可是正是因为这几个原因同时加持在一个人身上,反倒是让胤禩成为了无法继承皇位的那个人,这是为什么呢?
一、支持他的俩兄弟都不是省油的灯。最初八爷党一共有四个人,除了老八、老九和老十以外,还有十四阿哥胤禵。可是后来胤禵自立门户,成了大将军王,所以他跟八爷党也就分道扬镳了。
剩下的这三位中,核心人物当然是八阿哥胤禩,其他两位根本就没有夺嫡的心思。身为皇子,没有夺嫡的心思,首先可以肯定,他们俩没什么大出息。
九阿哥胤禟和十阿哥胤䄉还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不光没多大出息,反而常常捅娄子。比如说九阿哥胤禟,他是八阿哥胤禩的钱袋子,可是他手里的江夏镇,差点成为胤禛弄倒八爷党的重要筹码。
十阿哥胤䄉就更别提了,他本身身份十分尊贵,是钮祜禄氏温僖贵妃的儿子,他温僖贵妃的亲姐姐是康熙的孝昭仁皇后,她们俩都是辅政大臣遏必隆的女儿。
由此可见十阿哥胤䄉的身份,其实仅次于太子胤礽,比其他任何一位阿哥都要尊贵。可是如此尊贵的十阿哥胤䄉,居然完全没有夺嫡的心思。
不光如此,他更显得像一个酒囊饭袋,常常给八爷党找麻烦。比如说在胤禛追回国库欠款的时候,十阿哥胤䄉的态度让人啼笑皆非,居然跑到大街上贩卖家里的古玩字画来还债。
有九阿哥和十阿哥这两个活宝辅佐八阿哥,那胤禩哪里还有什么胜算呢?打铁还需自身硬,就怕铁里含了铅。
二、一味地学习康熙,反而成了弊端。在胤禩的人生教条之中,父皇康熙,那就是明君圣主,只要按照康熙的路子好好走一遍,一定可以将清朝带入辉煌。
为此胤禩认为康熙肯定也是这么想的,哪有讨厌自己的人呢?所以胤禩开始学习康熙,不管是处事之道,还是用人的方法,胤禩和康熙都是如出一辙。
尤其是在对待下属的问题上,四阿哥胤禛是采取了严厉的态度,而胤禩则学习康熙,对手下人非常宽容。他也因此赢得了八贤王的美誉。
可是康熙真的喜欢一个如此像自己的人么?我看未必。因为康熙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其实是有一定讨厌成分的。
他一辈子带兵打仗,手里的生死兄弟不计其数,这帮人跟康熙的感情非常深,所以就算他们后来做了为非作歹的事情,康熙也不忍心惩罚他们。
久而久之,这帮人在地方上就逍遥法外了,他们认为自己反正有康熙撑腰,就算捅破了天,最后还有康熙给他们兜着,所以就更加肆意妄为了。
因此康熙也非常苦恼,他自己下不了手,再这么纵容下去,清朝可就完了。为此康熙只能寄希望于下一代了。
可这个时候胤禩偏偏还是要学习康熙的宽容,这就让康熙比较反感了。如果下一代还像自己一样的话,那这世道岂不是要乱了?
三、胤禩受到百官爱戴,这是一个大问题。名声好,的确不是什么坏处。这说明胤禩这个人为人处世十分周到。他周到到了什么地步呢?但凡有官员有需求的时候,他立刻掏钱,绝对不计较回报,这就是他的周到。
那官员们拿了他的好处,自然要说他的好话,久而久之,胤禩门下的官员们可就越来越多了,也就形成了所谓的党羽。
康熙是最讨厌结党的,因为当年明朝就是因为东林党为患,才会导致亡国的厄运。他看到胤禩身边围着这么多人,心里当然不自在。
再说了如果因为胤禩受人爱戴,那就把他立为接班人,将来等到胤禩上台以后,这帮人肯定会因为拥戴之功,变得张牙舞爪。
如果胤禩处置了他们,就会落得一个忘恩负义的骂名,参考雍正处置年羹尧和隆科多。如果胤禩不处置他们,那大清可就完了。
四、胤禩和佟国维的关系,其实远没有那么好。佟国维号称佟半朝,他是康熙皇帝的舅舅,也是康熙的老丈人。为此他在朝中的地位相当高。胤禩傍上这个人,那继承人的位置也算是十拿九稳了。
在太子被废了以后,康熙让大家推举新太子,佟国维带领一大帮子的大臣,全都投票给八阿哥胤禩,可是康熙的小心思却依旧停留在废太子胤礽身上。
这就有点尴尬了,不光成为太子的机会没了,还让康熙一眼就看出了谁是八爷党的成员。佟国维为此也付出了非常惨痛的代价,只能选择告老还乡。
其实这次斗争的结果,佟国维心里是很清楚的。如果康熙选了胤禩为太子,那么一切都好说,如果康熙不选胤禩的话,那么佟国维还能让剧中的侄子隆科多继续支持胤禛。
在佟国维眼里,他们佟佳氏是不能倒下的,他看准了接班人就在胤禩和胤禛这两个人当中产生。既然胤禩没希望了,那么隆科多去靠近胤禛,这还是靠谱的。
由此可见,胤禩和佟国维之间,其实就是一个互相利用的关系。佟国维临了还卖了个乖,表示自己坚决支持胤禩,这也是为了给自己的家族留条后路,万一胤禩将来用卑鄙的手段夺取了皇位,那他们佟佳氏至少还能混。
总结:看似都是优势,集中在一起就成了劣势。大阿哥胤褆有战功,二阿哥胤礽是太子,三阿哥胤祉好读书,四阿哥胤禛冷面无情,十四阿哥胤禵年轻且有武力。
这些阿哥们至少都有一项特长是可以用来夺嫡的,唯独胤禩是有多种优势来夺嫡的阿哥。乍一看,胤禩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其实所有的条件都堆叠在一起以后,也就成为了一种麻烦。因为任何一个条件,都有可能成为胤禩的败笔。
优势多了,那么出纰漏的地方也就会跟着增加起来。很显然胤禩就是这么一个情况,他夺嫡失败,一点也不奇怪。
参考资料:
《雍正皇帝》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