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是我高一的时候王海鸰作品,那时我刚刚十六岁,和老霍尔顿正好同年。我记得那一天月色很好,就在学校小水塘边的路灯下,我捧着《麦田里的守望者》,整整一夜。我像饥饿的孩子,狼吞虎咽。我仿佛看到了老朋友,或者说看到了另一个自己,至今也忘不了那种阅读的痛快。

王海鸰作品:最让你念念不忘的小说有什么?

那时我和老霍尔顿一样的迷惘,一样的混账,一样的看什么都不顺眼,也一样还没有泯灭希望王海鸰作品。只不过老霍尔顿是个富人家的孩子,而我是个山沟里常常忍饥挨饿的乡下孩子。他因为五门功课有四门不及格被学校开除;我虽然成绩还不错,却因为父亲已经病入膏肓,不得不马上面临失学了。

王海鸰作品:最让你念念不忘的小说有什么?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最著名的一部长篇小说,只有十几万字。小说用意识流手法描写了霍尔顿·考尔菲德从离开学校到纽约社会游荡三天里的荒唐经历。德国学者汉斯·彭纳特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着力剖折了霍尔顿的孤独。他认为霍尔顿心中有两个世界王海鸰作品:——个是由阿克莱、斯特拉德莱塔以及妓女孙妮等人所代表的丑陋世界。另一个则是由弟弟艾里、妹妹菲苾以及修女等人所代表的纯洁、美好世界。霍尔顿因为发现后一种世界的日渐消失而感到孤独。

那时候,我还无法理解《麦田里的守望者》里更深层的意义,我只是被老霍尔顿的故事深深的打动了。他说:“有那么一群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玩。几千几万的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就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是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甚至觉得我就是那个需要被人捉住的懵懂少年,被外面假模假式的世界和假模假式的人搞得不知所措。我觉得我们正在某个悬崖边坠落,我想反抗,我想坚持,想在坠落的社会里保持一分纯真。那时候我真的被《麦田里的守望者》迷住了。

不久,我父亲就离我而去了。离开学校的那一刻,我泪流满面,我想起霍尔顿的那个有同性恋嫌疑的老师说过的那句话:“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我想我正在成熟。

附《麦田里的守望者》故事梗概

霍尔顿.考尔菲德出生于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他整日穿着风衣,戴着猎帽,吊儿郎当,不愿读书。他对学校里的一切“全都腻烦透了”,来潘西中学前他已经三次被学校开除。 来到潘西中学,又因为五门功课中四门不及格第四次被学校开除。在和同学打了一架后,他深夜离开学校。他不敢贸然回家,当天深夜住进了一家小旅馆。他在旅馆里看到的都是些不三不四的人——有穿戴女装的男人,有相互喷水、喷酒的男女,他们寻欢作乐,丑态百出,使霍尔顿感到恶心和厌烦。他在极度无聊和沮丧中,糊里糊涂答应电梯工毛里斯叫来了一个妓女。 但他看到妓女来了又紧张起来,给了妓女五块钱打发她走了。 第二天霍尔顿上街游荡,遇见两个修女,捐了十块钱。后来他和女友萨丽去看戏、溜冰。霍尔顿看不惯萨丽那假模假式的样子,两人吵了一架,最后分了手。霍尔顿百无聊赖中独自去看了场电影,又到酒吧里和一个老同学一起喝酒,喝得酩酊大醉。走出酒吧后,被冷风一吹,他的头发都结了冰。他想到自己也许会因此患肺炎死去,永远见不着妹妹菲苾了,决定冒险回家和她诀别 。幸好父母都出去玩了。他叫醒菲苾,向她诉说了自己的苦闷和理想。后来父母回来了,霍尔顿吓得躲进壁橱。等父母去卧室,他急忙溜出家门,到一个他尊敬的老师家中借宿。可是睡到半夜,他发觉这个老师有可能是个同性恋者,于是只好偷偷逃出来,到车站候车室过夜。 霍尔顿不想再回家,也不想再念书了,决定去西部谋生,装做一个又聋又哑的人,但他想在临走前再见妹妹一面,于是托人给她带去一张便条,约她到博物馆的艺术馆门边见面。过了约定时间好一阵,菲苾终于来了,可是拖着一只装满自己衣服的大箱子,她一定要跟哥哥一起去西部。最后,因对妹妹劝说无效,霍尔顿只好放弃西部之行。 回家后不久,霍尔顿就生了场大病,又被送到一家疗养院里。

2018年最火的古装宫廷剧应该非《延禧攻略》莫属了,作为制片人的于正却也在本部影剧热播的时候,因三年前的抄袭门迟迟不向琼瑶道歉,被法院追加33万的公告费。

王海鸰作品:最让你念念不忘的小说有什么?

作为多部热播古装电视剧的编剧,也曾屡次获得最佳编剧奖,却也难免在名利场中失了原则,面对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急功近利的迫切心情致使他选择了好走的捷径。

王海鸰作品:最让你念念不忘的小说有什么?

而当下,我们看到的电视剧,情节千篇一律,后宫争宠血腥宫斗的题材、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套路,以及各种挂着狗头卖羊肉的剧情,前段时间还有一部引起广大女性公愤的电视剧《娘道》,真的让我们无力吐槽。

王海鸰作品:最让你念念不忘的小说有什么?

中国的影视圈已经很少能再出一部为人称道的作品了,追名逐利、心浮气躁,这样的气氛已经蔚然成风,能够沉下心来写好剧本,打磨好作品的编剧,应该屈指可数了。所以,我们才会在《琅琊榜》出来之后大呼“良心制作”,才会在电影《我不是药神》上映之后送上票房与口碑。

作为《雍正王朝》和《北平无战事》这两部电视剧的编剧刘和平,或许就是这股庞大泥石流中坚守自我底线的汩汩清流了,可以说是目前中国影视圈里难得的优秀编剧。有人评价说,在中国电视剧创作的圈子里,刘和平走的是一条路,其他人走的是另外一条路。

或许已经很少有人能够同他一样,始终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北平无战事》等作品中,他不仅是编剧,还坚持要成为总制片人。对他而言,将作品交给他人,就如同将女儿交给别人,有可能嫁入富贵人家,也有可能被卖入青楼妓院。

也正因为他的坚守,电视剧《北平无战事》就经历了七次被投资和七次被撤资这样的过程,然而,他从不妥协,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今天的观众已经失望不起了。”

为人所熟知的导演李安,沉寂了六年之后,他的第一部影片《推手》,一上映就获得很高的评价;而第二部影片《喜宴》,就荣获了柏林电影金熊奖。在我们感叹他的才华的同时,殊不知,这两部电影的剧本都是他在那六年的时间里认真打磨出来的,而且获得了当年台湾优秀剧本的首奖和二奖。

演员能够碰到好剧本,观众能够看到好作品,其实都是一种幸运。而这一切却都有赖于编剧作家的用心耕耘,所谓“发大愿心,得大愿力”,最后才能有更好的结果。而名与利,其实都是附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