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三国人物故事!
我更喜欢三国演义里的人物,经过艺术加工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三国人物故事。罗贯中老先生对人物刻画比较乐观中性,每个人物既有优点又有缺点。譬如曹操,他礼贤下士,用人不拘一格,但他又生性多疑,杀死明医华佗,给我们医学造成极大损失。他有政治抱负,有远大眼光,又残暴狠毒,乱杀无辜。
再比如刘备,他爱民如子,为人善良谦恭,但他又有赖的一面,借荆州不还,他还善于收买人心三国人物故事。入西川,收刘璋,他也有虚伪的一面。
又如诸葛亮,他料事如神,博学多才,但又过于谨慎。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即累死了自己,也没有给后辈锻炼机会。
还有关羽的忠义和傲慢,张飞勇猛且粗中有细,但他喝酒后鞭打士卒,惹来杀身之祸。
这样的人物还有很多!
民间广为流传的“空城计”,堪称千古绝唱!
故事发生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因担任北伐先锋主将的马谡,不听诸葛亮将令和副将王平的劝阻,执意驻军于孤山上,被魏将司马懿围困孤山切断水源所败,失了战略要地街亭。
司马懿率兵来攻打诸葛亮驻守的西平,诸葛亮无兵可以御敌,所以大开城门,故弄玄虚,司马懿一看,恐怕城内有伏兵,所以引兵退去了。
“空城计”的成功展示出诸葛亮非凡的政治才能,这不只仅仅是一场军事较量,司马懿自己也是心知肚明,明知诸葛亮故弄玄虚,也不派兵进城侦查,原因究竟如何,且听我慢慢说来。司马懿知道诸葛亮是蜀汉政权的军政一把手,诸葛亮如果死了,蜀汉政权就等于没了顶梁柱,被灭国也只是弹指一挥间,而南边划江而治的东吴政权也是独木难支,难以持久。司马懿一个饱读诗书的人不会不知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曹丕如果统一了天下,断断不会容下司马懿和他的司马家族。曹操为位时,明知道司马懿有才,可是却偏偏打压司马懿,不敢重用,可见对司马懿的忌惮之深。曹丕称帝后,用“九品中正制”来换取士族的支持,平定天下后,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肯定不会坐视这股能影响到皇权实力的存在,消灭或者不断打压这些士族势力是曹丕必走的一步棋。司马懿深知曹丕的为人,已经洞悉了自己以后的下场,为了自己的权力和家族的生存,他还是需要诸葛亮这个对手来帮他不断的削弱来自内部的威胁,所以这次上演“空城计”这场大戏,司马懿和诸葛亮是双方互赢。但从结果上看,诸葛亮在此危机时刻还能保持自己的机智,明显更胜一筹。
谢谢邀请!
《三国演义》乃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某些片断,如三顾茅庐,桃园三结义,草船借箭等,都成为传世佳话,使人受益非浅。
做事要有谋略,凡成大事者,都要具备天时. 地利. 人和,三样缺一不可,刘备从一个买草履的到成就一方霸业的君主,都离不开三种要素: 汉献帝的软弱无能,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桃园三结义与足智多谋的军师,这三种条件才造就了刘备的一方霸业。
做人要仁义慈善,交友要交生死朋友。记得有一次外出,偶然遇到一座关帝庙,庙门有幅对联:
上联是:桃园英雄三结义
下联配:一君一臣一圣人
横批为:异性兄弟
桃园三结义之所以成为传世佳话,这与刘关张三兄弟的感情交往是分不开的,"千里走单骑"中,关羽面对曹操的种种诱惑,面对关隘口的种种拦截,寻兄之情动摇了吗?多么深刻的兄弟感情!人生如得一生死兄弟,也是人生一大幸事,虽不能留芳,但能知心。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