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东晋皇帝,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以下一点拙见,仅供参考。
一东晋皇帝:维护兄长,不离不弃。司马德文所处时代已是东晋末期,先是朝廷内部有桓玄篡逆,后来又有刘裕当皇帝,在这个过程中,司马德文始终跟随着自己的哥哥晋安帝,并且以自己仅有的一点力量,随时保护晋安帝不被刘裕毒杀,虽然最终晋安帝也难逃一死。从中可以看出司马德文对皇帝忠诚与维护。
二:分清形势,宁死不屈东晋皇帝。在晋安帝死后,司马德文被刘裕立为皇帝,但是司马德文也明白东晋已是大势所去,刘裕当皇帝已是预定好的。因此,当大臣暗示禅位时,司马德文欣然接受,分得清形势,不做无谓之争。最后,当刘裕派兵逼迫司马德文服食毒药时,笃行佛教思想的司马德文不肯自杀,最终被活活闷死。
从以上可以看出,晋恭帝司马德文作为东晋的亡国之君,在当时的形势下,东晋已是江河日下,他也只是背上了不属于他的亡国之君的名号。其实看一看司马德文短暂的一生,因为只活了三十六岁,不管是他的才能还是忠君护兄之心,把他放在开国之初的话,都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只能感叹司马德文生不逢时。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桓楚政权,东晋末年篡晋自立的一个短命政权,算是东晋灭亡前的一次预演。其虽昙花一现,世人多不知,但其建立者桓氏家族却大有来头,不可一世。
桓温未遂,桓玄得逞(谢安)桓楚政权存在于公元 403 至公元 404 年,因其建立者为桓氏家族的桓玄,国号为楚,史称为」桓楚」。
为啥要配一张谢安的图?这里还要从桓玄的父亲桓温说起。所谓「桓与马,共天下」,桓氏与司马氏共享天下,,可见桓氏在当时的势力与影响力。桓温作为桓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攻灭成汉,多次北伐,名声大振,势倾天下。把持朝政,升为丞相,还桓温有篡位之心,在谢安等人的谋划和压制下,桓温被活活熬死。
桓温死后,其子桓玄继续他父亲未办成的事业。于公元 403 年 12 月,篡晋自立。
短命桓楚,半年而亡桓玄建立桓楚登上皇帝宝座后,骄奢淫逸,荒淫无道,饮酒作乐。天下人逐渐怨声载道,民心思变。
北府兵的著名将领刘裕率领刘毅,何无忌,刘道规举兵反桓。攻京口,斩徐州刺史桓修。克广陵,斩青州刺史桓弘。后又大败桓谦,卞范之部队,桓玄被迫撤出首都建康,逃往荆州。桓玄在逃亡途中,编写所谓起居注,总结与刘裕对战的经历。自吹自己算无遗策,都耐部下作战不力,不听调度云云,还将这份起居注宣扬远近。只可惜他只在纸面上总结,而真正的御敌之策却没有任何时效,最终兵败被杀。
桓租玄从当皇帝到被杀,不过半年时间。虽然后来桓谦,桓振等也相继称帝,几年后才被彻底剿灭,但已经翻不起什么大浪来了。
十六年后,天下再变(宋武帝 刘裕)攻灭桓玄,匡扶晋室的大功臣刘裕,在 16 年后,即公元 420 年,建立刘宋政权。晋朝彻底灭亡,中国自此进入南北朝时代。
刘裕是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二世孙,刘交为刘邦之弟。曹魏篡汉,司马篡魏,刘裕废晋,历史总算又回到了刘氏的手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