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是花季少年的年龄,大多数还在中学读书。但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有这么一对革命夫妻,丈夫13岁就参加革命,17岁已成为师政委,独挡一面,指挥着千军万马的队伍,妻子9岁参加红军,11岁就参加了长征,是参加长征中最小的女红军,他们就是最年轻的开国上将肖华肖华上将、王新兰夫妇。
肖华是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潋江镇肖屋村客家人,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浪潮中,很小就投身了革命,年仅13岁的肖华便任少共兴国县委书记,他在扩红肖华上将、巩固根据地、做群众工作等方面,做的有声有色。17岁时,他被任命为少共国际师政委,22岁时,肖华任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被毛主席称为是“娃娃司令”。
肖华经历了长征肖华上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共和国年龄最小的上将,后来曾任空军政委、兰州军区政委、总政主任等职务,著名的《长征组歌》就是他创作的。
他的妻子王新兰是四川达州市宣汉县人,生于1924年,她的叔叔王维舟是红军军长,在他的影响下,王新兰9岁就参加了红军,她还是大将陈赓的干闺女。历经长征、抗日战争之后,在延安,1939年,在抗战最艰苦的时候,肖华和王新兰结婚了,成为革命伉俪,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王新兰被授予上校军衔。如今,王新兰老人已经97岁了,衷心祝愿她老人家晚年幸福、健康长寿。
在我军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13岁任县委书记,17岁任师政委,22岁任纵队司令员,一路南征北战,39岁成为共和国最年轻的开国上将,他就是肖华上将。
肖华,1916年1月21日出生,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潋江镇肖屋村客家人。1929年,13岁的肖华便任少共兴国县委书记。1930年3月被调入中国工农红军,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历经土地草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成立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1933年,17岁的肖华被任命为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虽然少共国际师仅存在了一年半的时间,但却走出了17位开国将军。
肖华上将文武兼备,军政兼通,即能指挥作战,又擅长政治工作,是我军优秀的指挥员。长征途中,在十七勇士抢渡大渡河时,肖华在河岸边亲自吹起冲锋号鼓舞勇士们胜利地渡过天险。飞夺泸定桥,他随右纵队沿大渡河东岸向北疾进,并带领突击连,一举攻下铁丝沟险关,有力地配合了左纵队胜利抢桥。
抗日战争中,初期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斗。后任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被称为“娃娃司令”,在他的带领下,创建了冀鲁边抗日根据地,打日寇,反“扫荡",勇震鲁西。反磨擦,歼伪军,巩固了根据地建设。
解放战争中,他在四野,先后任辽东军区司令员、第一兵团政委、特种兵司令员。参加了整个辽沈战役,战功辉煌。尤其是在围困长春战役中,他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积极展开政治攻势,争取了国民党六十军和新七军先后起义和投诚,和平解放了长春。
新中国成立后,肖华历任空军政治委员,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干部部部长,总政治部主任,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解放军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委、副秘书长。
1985年8月15日,肖华上将在北京逝世,享年69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