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一体多源高句丽王朝,除了中原一带,在陕西、山东、四川以及东北都发现有文明古迹。在内蒙赤峰发现的红山文化,也说明在很久远的年代,在东北一带就曾出现过相当发达的文明。这些文明有很多个部落,根据地理区隔以及民俗文化,给划分成了三个族系,从东到西分别是东胡、濊貊、肃慎。这三个族系都曾经产生过盛极一时的政权,如源出东胡的契丹、蒙古,源出肃慎的金,以及源出濊貊的高句丽。
濊貊是濊人和貊人汇合而成,以农业城栅为特点,虽然狩猎技艺精湛,但主体还是以农业生产为主,是东北古民族里文明发展速度最快的,也是最先建立起国家文明的高句丽王朝。
(东北古代民系)
话说部落里权利斗争是免不了的,发生在公元前37年的这次部落战争却促成了部落的分裂高句丽王朝。扶余王子朱蒙失败,被驱离了松花江流域的濊貊本部。他带着部众辗转来到了乌苏里江流域,占据了濊城,据有濊地,建立了高句丽国家。《三国志·魏志·夫余传》记载:"夫余……国有故城,名濊城,盖本濊貊之地,而夫余王其中。"
此时的西汉王朝正处于鼎盛期,不仅在西域彻底击败匈奴,设立了西域都护府,还在现在的辽东及朝鲜北部地区设置了玄菟郡、乐浪郡、临屯郡、真番郡等“汉四郡”。汉朝中央政府派遣汉官,迁发汉民,士农工商都往汉四郡定居,以致于现在朝鲜还发现了“乐浪文化”,其实就是汉文化,其中的建筑、器皿甚至瓦当的花纹,都与中原一带一样。高句丽立国时,在玄菟郡北部边境,接受汉朝的玄菟郡守管辖。
(汉四郡)
高句丽因为是农业立国,相对而言战争潜力较强,又处于朝鲜与辽东中间,左右都可以扩张,因此侵略性较强,周边各部族纷纷朝觐汉朝皇帝,备言其状。从西汉至东汉,中原一带屡屡派兵与部族合兵教训高句丽做人,因此这段期间,高句丽奉公守法,还不敢越雷池一步。东汉末年,中原离乱,高句丽趁机东征西讨。197年,高句丽就与割据辽东的公孙氏政权发生过一次大规模战争,高句丽战败,首都都被烧毁。高句丽因此筑城丸都,在现在的新宾县附近,势力缓慢恢复,随后又袭击辽东。
公元246年,曹魏毋丘俭带步骑兵万人出玄菟讨伐高句丽,先后在沸流水、梁口两度大败高句丽东川王,将号称有二万人的高句丽军诛灭一万八千余人。在战争中,丸都城再次被烧毁,高句丽实力大损,几乎被灭国。
(曹魏时半岛形势)
高句丽就像打不死的小强,很快就又恢复了。这就是农耕民族的好处,只要不被灭种,时间一长,自然就会恢复实力。仅仅70年后,高句丽就再次焕发新生,重建了丸都城,并开始袭击辽东。随着高句丽对辽东半岛的挺进,高句丽从东北地区进入并控制了朝鲜半岛北部大部地区。西晋末年,中原再次大乱。公元313年,乐浪郡张方不堪忍受高句丽的骚扰,带着1000多家投奔了辽西慕容廆,乐浪一带成为了高句丽与百济、新罗混战的战场,后来被高句丽占据。
不过到了342年,辽西慕容鲜卑势力变得非常强大,对意图南侵的高句丽发动了大规模的打击,又一次摧毁了丸都城,高句丽势力又遭到一次沉重打击,以致于后来虽重建都城,还又被南方的小强百济攻破过。
随后中原又一次陷入了战乱,高句丽也再一次迎来了复兴的时机。在南北朝时期,高句丽一度完全据有辽东、朝鲜半岛北部,成为堪与中原王朝分庭抗礼的东北强权,周围部族纷纷开始朝觐高句丽,他们也有样学样,建设了自己的朝贡秩序。
由于强大的实力,使得高句丽忘乎所以,开始插手中原事务。北齐与高句丽的外交关系不错,高句丽也支持北齐对北周、隋的军事行动。在北周攻灭北齐的战争中,高句丽还在首鼠两端,既对隋朝使者表示顺服,又收留了大量的北齐残余势力,在辽西一带割据,成为高句丽的附庸。
(隋朝时高句丽参与中原混战)
高句丽如果继续发展下去,恐怕宋明之祸要提前发生。因此,自隋炀帝开始,中原王朝拼掉了一个号称海内殷富的隋朝,前后三代人的时间,才最终把高句丽、百济灭国,并在其故土设置郡县,置安东都护府、熊津都督府,改土归流,高句丽遗民分别大部分融入汉族、朝鲜族、女真族。唐玄宗时的名将高仙芝,就是高句丽王族,被迁往河南一带居住。后来新罗趁着唐朝经略西北,利用与唐朝的友好关系,逐渐侵蚀大同江以北的土地,朝鲜开始北进。唐朝末年,新罗也发生内乱,其中的一个诸侯国坐大,最终建立了王氏高丽。王氏高丽延续了新罗的北进政策,1044年,高丽在今朝鲜半岛咸兴以南、永兴以北之间修筑长城,抵都连浦,并筑定州、宣德、元兴三关(均在今朝鲜咸镜南道)。此后,辽朝与高丽东北部就以这一线长城和三关为界。契丹与高丽朝鲜北部打了三场大仗,最终契丹以南线战事吃紧,不便在北线开辟新战场,就此承认了大同江流域的土地归属高丽。
(1392年朝鲜完成北寇)
1388年,明军大出东北,收降元辽王纳哈出20万军马,继承了元朝的势力范围。1392年,高丽王令李成桂领兵4万出征大明国,李成桂自忖这么点人马不够如狼似虎的明军吃的,就半道发动兵变,废高丽恭让王,自立为主。李成桂遣使朝贡朱元璋,表示臣服,并请求赐名。朱元璋大笔一挥,赐名“朝鲜”。虽然称臣,但是李成桂拒绝明朝在元朝故地设立铁岭卫。此后明朝出于与北元作战的需要,不再要求原铁岭以北鸭绿江以南之地,并将铁岭卫改置于辽东奉集堡(今辽宁沈阳东南奉集堡)。自此,朝鲜北进至鸭绿江、图们江流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