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由胜利者书写,所以合不合理,看最后的胜利者是谁!大概率而言最后的赢家还是明英宗朱见济。
这样说的理由在于朱见济,明代宗的儿子朱见济太小,若没有强力的内阁班底辅佐,根本难以坐稳皇位,明英宗便是典型的少年天子误国。
而明英宗虽与朝臣隔绝朱见济,却影响力并未消散,在朱见济尚在的情况下,各臣工依旧对朱见深为太子呼声极高
明朝的国情更适合成年又有能力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镇虽然土木堡之变被俘,但气节不失,维护明王朝的尊严。
而明代宗囚禁英宗,又违背誓言令满朝文武不满,在这样的情况下,明代宗失去朝臣的拥护,才会在未病逝之前就发生夺门之变!
景泰帝朱祁钰当上皇帝实属意外,是当时形势所迫,当初朱祁钰并不想当这个皇位。
哥哥朱祁镇在土木堡被俘,大明50 万精锐大军被瓦刺首领也先消灭,北京城岌岌可危。
说句难听话,明朝眼看就要完了,此时当皇帝不是享福而是找死。
在这节骨眼上,于谦挺身而出,他和孙太后商量拥立监国的郕王朱祁钰为新皇帝,朱祁钰是朱祁镇的异母弟,以朱祁镇的儿子,3岁的朱见深为皇太子。
于谦这样做有两个目的,其一是粉碎也先用手中的人质朱祁镇当要挟勒索大明的砝码,其二是联手朱祁钰开展“北京保卫战”。
讲真朱祁钰是在提心吊胆情况下即位的,然后他和于谦等人齐心协力进行了京城保卫战,最终打败了先先,取得了京城保卫战的胜利。
转眼八年过去了,这时候朱祁镇已被也先放了回来,朱祁钰当然不肯把皇位再让给哥哥,他把哥哥奉为太上皇软禁在了南宫,此时太子朱见深已经10岁了。
有一天朱祁钰突然生病了,这时他想到了将来,心想“如果我死了,不用问侄子朱见深会接替皇位”。
朱祁钰心有不甘,自己好不容易打拼来的皇位,当初哥哥接回京城时都没把皇位让出去,现在皇位更不可能让给10岁的侄子。
朱祁钰病情好后,用尽计谋废除了朱见深的太子位,让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当了太子,也就是百年之后由自己的儿子接替皇位。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朱祁钰的儿子朱见济当了一年太子就死了,这是朱祁钰万万没想到的,他只有这么一个儿子。
既然景泰帝没有儿子了,他可不可以再把朱见深过继给自已稳住皇位呢?答案是不可能,原因如下:
朱祁钰好不容易废除了朱见深的太子位,不可能自己打自己的脸再立侄子为太子。
当初许多大臣反对废太子,景泰帝用优厚的赏赐来拉拢重要的大臣。比如他加王文、杨善等人太子太保等衔,另赐内阁大学士每人黄金50两、白银100两。
有道是拿人的手短,何况还是收了皇帝的东西,这些大臣再也不好提反对的意见了。
大家想一想,皇帝乃九五之尊,一年前废除的事,怎么可能一年后再否定自己呢?皇上的威严何在?
景泰帝有自己的想法,儿子没了,但自己才28岁,正值生育旺盛年龄,生儿育女不成问题,虚置也不会再恢复朱见深的太子位。
历史上一般被废的太子没有再立的可能,除非太子发动政变夺权。
这是因为太子位很重要,是将来的接班人,废立向来很谨慎,一但被废翻身的机会很渺茫。
文/秉烛读春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