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建文皇帝!
作者:毅品文团队(九鱼亭)建文皇帝,无授权禁转!
明成祖朱棣戎马一生,文治武功都可圈可点,但从他登基为皇帝以来,在他心理一直有一块阴影令其无法释怀建文皇帝。很多人都觉得作为皇帝,自然可以为所欲为,还会有什么烦恼吗?事实则并非如此,我们古代的皇帝陛下们大多是短命鬼,平均寿命大概只有40岁左右。
公元1402年,经历四年之久的靖难终于画上了尾声,朱棣那梦寐以求的皇位唾手可得。进入南京城后,为了威逼建文帝退位或者自杀,朱棣包围了皇城。而朱棣等到的却是一个他最不想要的结果,史料记载“惠帝之崩于火,或言遁去,诸旧臣多从者,帝疑之。”
(靖难之役)
建文帝朱允炆放了一场大火,烧毁了皇宫,然后朱棣命士兵们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建文帝的遗体。于是朱棣开始怀疑,从此建文帝的下落成为历史之谜,朱棣也因此夜不能寐。朱棣即位,理论上算是正统,事实则名不正言不顺。
所以他害怕建文帝某一天在某地发出一声号令,全天下诸侯则会群起而进攻朱棣。当然对外宣布的还是建文帝已经被烧死,而在暗地里,朱棣则派出一名使者去寻找建文帝的下落,这位身负重要使命的人就是胡濙。
胡濙大半生的工作都围绕着建文帝,如果他一直没有找到,就得一直找下去,直到生命的尽头。功夫不负有心人,认真工作的胡濙终于找到了答案。永乐二十一年,就是朱棣死前的一年,此时的朱棣还在亲征的路上,并没有在京城。
(朱棣)
史料记载“二十一年还朝,驰谒帝于宣府。帝已就寝,闻濙至,急起召入。”皇帝已经睡了,还能见到皇帝的,必定有军国大事,而以胡濙的性格,当然不会冒然去吵醒皇帝的美梦。朱棣已经执政二十一年了,而他苦苦等的答案终于要知晓了。
胡濙在皇帝的大帐中待了很长时间,直到凌晨三四点中才离开,“濙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这说明胡濙对朱棣说了很多话,如果建文帝已经死了,那肯定不用浪费这么长时间。所以推测出建文帝还活着,可能隐居在什么地方,或者已经出家,也可能只是一个平民百姓。
(年迈的朱棣)
此时的朱棣也已经60多岁了,想来他现在的心理状态,绝对和刚刚靖难成功时不一样。明帝国在他的手中走向强大,而他也已经老了,再也不是那个意义风发的年轻人。胡濙所说,大致应该是朱允炆还活着,只不过他已经是一个普通百姓,也不想和皇家有任何瓜葛。
所以朱棣最后释怀了,年迈的朱棣也不想再找他这个侄子的麻烦了,因为他也将在一年后走向人生的尽头。人往往在紧张、压迫下才能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如果一旦失去了目标,或者放下了心中的担子,这个人可能很快走向衰亡。
(胡濙)
朱棣就是这样,他一生都在奋战中度过,在朝堂上他要做一个强势且英明的帝王,在战场上他还要做一个优秀的战地指挥官,这一切都在消耗他的身体和精力。朱棣原本想把权力让出来给太子,自己过几天舒心的日子。
老天却没有给他太多天伦之乐的时间,在1424年,在朱棣最后一次远征途中,他的身体再也承受不住,还没有回到京城,就去世了。好在朱棣已经知道了朱允炆的下落,放下了心中最后的戒备,安心找太祖汇报工作去了。不过朱棣算是可以无愧于朱元璋,因为他可以算是明朝历史上最贤明的皇帝之一,他继承了朱元璋的遗志,让明朝迈向极盛。参考资料:《明史·列传第五十七》
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关注微信公众号:战争史,多位专家将在公号中将继续为您解读。独立专业,有种有料,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战争史,收看全部战争史政治军事历史精彩内幕解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