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宋初期历史为背景的演义小说中,常常有铁鞭王呼延赞的形象呼延赞。这位呼延王爷赤胆忠心,是正义的化身,与杨继业、高怀德、郑印齐名,“呼杨高郑”被称为北宋初期的四大王。演义小说《呼家将》讲述的是呼延赞的儿子、孙子、重孙子的故事,《水浒传》里的双鞭呼延灼也被描写成呼延赞的后裔。

呼延赞:演义小说中的铁鞭王呼延赞,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呼延赞:演义小说中的铁鞭王呼延赞,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图注呼延赞:《杨家将》中有关呼延赞的情节

呼延赞:演义小说中的铁鞭王呼延赞,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那么呼延赞,历史上真的有呼延赞这个人吗?真实的呼延赞是怎样一个人呢?

呼延赞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只不过没有演义小说中描写的那么出神入化。他原本是赵匡胤身边担任侍卫一类的管制,因跟随王全斌灭后蜀有功,被提拔为副指挥使。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呼延赞参加了征讨北汉的战争,他在战争中表现勇敢而受到赵光义的重视,“面赐金帛奖之”。呼延赞宣称,自己深受国恩,不与契丹同生,在身上刺上“赤心杀契丹”的字样。他的妻子、儿子、仆人等全家都跟他一样刺字。后来,他又给自己儿子的耳朵后面另外刺上“出门忘家为国,临阵忘死为主”。

图注:呼延赞画像

真实的呼延赞是个行为怪异的人。第一怪是作战时的服饰怪,呼延赞作战时骑乌骓马,在额头上缠一道红色巾帛,在军中十分显眼。第二怪是使用的兵器怪,他制作了不少古怪兵器,其中有“破阵刀”“降魔杵”等,还有一种“铁折上斤,两旁有刃”的武器,应该类似于三尖两刃刀,每一种有十几斤重。第三怪是日常行为怪。他曾经在隆冬季节,用冷水浇孩子,希望用这种办法使孩子长大后不怕寒冷,身体健壮。他有个儿子生病,他居然刮下自己腿上的肉做羹汤给孩子治病。

呼延赞擅长使用的兵器是铁鞭和枣槊,演义小说可能就是据此把他写成“铁鞭王”。雍熙北伐失败后,呼延赞向赵光义请求去镇守边关。赵光义召见他,并让他表演武艺。呼延赞穿着戎装,骑在马上挥舞着自己的铁鞭和枣槊在内廷中驰骋。又把自己的四个儿子呼延必兴、呼延必改、呼延必求、呼延必显领进来,“迭舞剑盘槊”。后来,赵光义任命他做了马步军都头、保州刺史。淳化三年(公元992年)九月,呼延赞又担任冀州兵马总管。

宋真宗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呼延赞去世。他的儿子呼延必显被提拔为军副都军头。演义小说中呼延丕显名字,应该就是来自呼延必显。

图注:《杨家将》中呼延丕显下边关捉拿潘仁美的情节

参考文献:

《宋史》卷二七九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十三

图片来自网络

呼延赞(?-1000年),并州太原(今属山西)人,北宋著名将。出生于将门之家,是世代职业军人,他的祖先显贵于五代后赵时期,其父呼延琮呼延琮,后周时任淄州马步都指挥使。呼延赞子承父业,练得一身马上功夫,武艺超群。呼延赞年轻的时候地位低微,只是军队中的骁骑兵,宋太祖赵匡胤独具慧眼,认为他有才且勇敢,具备勇将之材,补选他任东班头领,入朝领受皇帝圣旨,升任骁雄军使。呼延赞是从一名普通骑兵靠军功而迅速成长起来的,最大的官职做到一州行政长官,可惜因出生行伍,不善于治理州郡,政绩惨淡,后被封为“都军头”,一种荣誉性质的职业军人头衔。

呼延赞:演义小说中的铁鞭王呼延赞,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呼延赞:演义小说中的铁鞭王呼延赞,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乾德二年(964年),呼延赞跟随王全斌讨伐西川后蜀军,呼延赞作战常常身先士卒、勇猛无比,亲自担任前锋。是个打起仗来不要命的狠角色。经常在千军万马中横冲直撞,顽强厮杀。呼延赞数处创伤,一身创痕无数,每次受伤,他都用衣巾裹住创伤,复上马再战。凭借战功补任为副指挥使。太平兴国初年(976年),宋太宗亲自选拔军校,任命呼延赞为铁骑军指挥使。

呼延赞:演义小说中的铁鞭王呼延赞,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朝经过充分准备后再次向割据今山西中部和北部的北汉政权发动进攻,但遭到北汉的顽强抵抗,太原城屡攻不下。呼延赞跟随亲自督战的宋太宗来到太原城下,为了尽快夺取战争的胜利,他在北汉军队的猛烈还击之中率先奋力登城,因站立不住,从城堞上摔下来四次,仍然跃起大呼邀战,令敌人都心惊胆战。极大地鼓舞了宋军士气,增强了宋军攻取北汉的信心和决心。为了表彰呼延赞的英勇行为,宋太宗亲自赏赐给他许多财物。最后,北汉终因无力抵抗宋军的进攻,被迫举城投降。太平兴国七年(982年),跟随崔翰戍守定州,崔翰说他勇猛,提拔他为马军副都军头,不久升任内员寮直都虞候。太平兴国七年,跟随崔翰戍守定州,崔翰说他勇猛,提拔他为马军副都军头,不久升任为内员寮直都虞侯。

呼延赞:演义小说中的铁鞭王呼延赞,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呼延赞:演义小说中的铁鞭王呼延赞,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宋太宗见其刚直忠勇,马上召见他,令其在演武场表演武艺,呼延赞索性带领四个儿子,呼延必兴、必改、必求、必显一同加入战团,捉对厮杀,太宗龙颜大悦,不仅赏赐金银百两,还给他四个儿子御赐锦衣战袍。

呼延赞:演义小说中的铁鞭王呼延赞,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北宋统一战争结束后,周边一些国家相继被灭或臣服。雍熙四年(987年),加授为马步军副都军头。呼延赞英雄无用武之地,终日闲赋在家闷闷不乐,他曾主动向太宗进献行军布阵图、作战要领和安营扎寨等军事策略,期待太宗把他外派边防再立新功。宋太宗召见他,命令他表演武艺。呼延赞披甲上马,挥动铁鞭、枣木长矛,使出浑身解数,只见长矛上下翻飞,银光闪闪,看得太宗不时颔首称道。呼延赞索性带领四个儿子,呼延必兴、必改、必求、必显一同加入战团,捉对厮杀,太宗龙颜大悦,不仅赏赐金银百两,还给他四个儿子御赐锦衣战袍。呼延赞不是一个勇猛凡夫,有东汉“大树将军”冯异之风。宋真宗即位后大力提拔军官,其他人你争我夺不亦乐乎。轮到呼延赞,他说他得到的赏赐够高了。原因是他怕“福过灾生”!这就不是一般人的智慧了。

端拱二年(989年),呼延赞兼任富州刺史。不久,他与辅超一起被加授为都军头。淳化三年(992年),他外任保州刺史、冀州副都部署。到达军队驻扎的地点,因为没有统领驾驭人的才能,改任辽州刺史。又因为没有才能治理百姓,再任都军头、兼扶州刺史,又加授康州团练使。呼延赞这种人就是为战争年代而出生的,承平时期就英雄无用武之地了,

咸平二年(999年),呼延赞随宋真宗赵恒巡幸大名(今河北省大名东南)。担任行宫内外都巡检。宋真宗曾经补选军校,人人都叙说自己的功劳,有的人甚至喧哗争执起来,唯独呼延赞上奏说:“我每月的俸禄成百上千,花费的不到一半,皇上照顾我已经很多了。我自己考虑没有什么来报效国家,不敢再希求升迁提拔,且担心福分过多而灾祸产生”。拜后退下,大家都称赞他知本分。

呼延赞有胆量勇气,勇猛强劲随和率直,经常说愿意战死在敌军中。他遍身纹有“赤心杀贼”这几个字。甚至他的妻子、儿子、仆人都在身上纹有这几个字。他的几个儿子耳朵后面另外刺字有:“出门忘家为国,临阵忘死为主”。他创制兵器破阵刀、降魔杵,铁折上巾;两边有锋利的刀刃,兵器都重达十几斤;头戴绛色襄头巾,骑着杂毛色的马,身上的穿戴奇特怪异。他性格又俗陋怪异,不近情理,隆冬时把水浇在幼童身上,希望幼童长大后耐寒且强壮。他的儿子曾经生病,他就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熬汤给儿子治疗。

呼延赞虽然忠心可嘉,但是统军才能平庸,呼延赞得偿心愿驻守富州、保州、冀州等地,但因为性格耿直,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再加上行伍出身,一介武夫,不通文墨,吃了没文化的亏,军队治理的一塌糊涂,治国理政能力欠缺,只能马上杀敌,徒逞一时之勇。朝廷不得已改任其为辽州刺史,在辽州,其不善于理政的短板再一次显现,朝廷无奈,只好给了他一个虚名,并内调扶州任职。所以终其一生,朝廷并未委任其统帅三军的要职,因此在征辽战争中呼延赞并无建树,只得颐养天年。

咸平三年(1000年),宋真宗为其母元德皇太后李氏(元德皇后)建造墓地,任命呼延赞掌管护仪卫,呼延赞回来后便去世了。呼延赞死后,朝廷提拔他的儿子呼延必显任军副都军头。这样说来,宋廷对呼延赞并不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