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和镇江仅一江之隔那顺孟和,同处江苏中部,交往密切,镇江京口和扬州瓜洲紧密相连,所谓“京口瓜洲一水间”。
上图扬州瘦西湖
扬州、镇江两地文化相连,两市的语言大体相近,略有不同,两地人自己能区分出不同,外地人难以分辨那顺孟和。
扬州的扬剧、扬州评话、扬州评弹等在镇江地区广为流传,深得镇江人的喜爱,一直盛行至今那顺孟和。
上图镇江金山寺
历史上的扬州更为有名,从唐朝的鼎盛时期,宋元明清长久不衰,不少文人墨客留下了歌颂扬州的美好诗句,“烟花三月下扬州”,“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等等。
镇江在民国时期是江苏省政府的所在地,历史上有巜白蛇传》中水漫金山的传说。
扬州虽然地处长江北,但是,历史上扬州的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城市优美,景点婉约,一直被誉为江南,是四大江南名城之一。
上图扬州何园
镇江虽然地处长江南,名气却没有扬州大,显得相形见绌,近年来经济在江苏排名又靠后,给人感觉更像江北的城市。
扬州、镇江隔江相望,两地民间交往渊源流长,相互交往密切,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
信仰,是人们所必须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 —— 雨果
在电视剧《老酒馆》中,有一个信仰非常坚定的角色,他就是满清遗老,那正红,江湖人称“那爷”。他始终坚信,他的大清朝没有亡,他一直在等着他的满清皇帝卷土重来,他一直活在自己的满清梦里不愿醒来,可是他却并没有因为自己坚定的“信仰”,而得到所谓的幸福。反而是因为他倾尽所有来守护信仰的愚昧行为,搞得自己家破人亡。
有信仰的人确实是幸福的,可信仰却也是分对错的。
那爷的信仰是什么?
满清复辟,忠君爱国。
那爷为了坚守他的信仰,誓死不减自己的大长辫子,所以当他出门在外的时候,自己头上的帽子,和脖子上的大围巾,就是他用来守护自己信仰的武器。可他的这些举动,在外人的眼里,却只是个自欺欺人的行为,明白人心里都清楚,他的大清朝已经完了。乱世之中,就连他一心挂念着的皇帝陛下,都已经处于自身难保的状态了,还哪儿来的能力复辟大清啊?
而那爷却还在费尽心机地给自己找“表忠心”的机会,当他碰到婉容皇后的时候,他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他倾尽家产的去向他的满清主子表忠心,可换来的却只是对方的一场哀叹。那爷就为了人家的这一声哀叹,把自己陷入了万劫不复之地,而那爷自己还觉得甚是荣幸。
那爷为了他的那份信仰,把家里能典当的的东西全当了,为了向主子表忠心,他甚至连自己早已家徒四壁的宅子都给卖了。可就是这么一个在大冬天里,连棉大褂都穿不起了的人,居然还在炫耀他那点属于“满清贵族”的虚荣心。他就从来没有想过,他所向往的时代,早已不复存在。
很多人都觉得那爷错了,并且还是错不自知的那种。
可那爷真的就全错了吗?
他不惜一切代价地坚守自己心中的信仰,这也是错?
他心怀正义,老当益壮,一心想着忠君爱国,只可惜报国无门,这难道也是他的错?
他虽然保持着一身“满清贵族”的臭毛病,但他从来不做丢面子失身份的事儿,他这也错了吗?
其实在我看来,那爷的信仰之力或许是有点偏激了,可真正错的却是他那个“信仰”的本身。是它让那爷的那份“坚持”显得无比的愚蠢,是它让那爷的生活越过越惨,如果不是因为它的苟延残喘,那爷绝不至于会落得个家破人亡的境地。
那爷从来没有怀疑过他的那份“信仰”,他也一直在为那份“信仰”而骄傲,为此他也愿意为了自己的那份“信仰”而付出所有。
那爷也有过感到心痛的时候,一句“奴才都敢欺负主子”的话,道出了他心中多少的苦,可是他却并未感到遗憾和失望。他甚至觉得自己的主子都在受苦,自己跟着吃点苦,都是应该的。所以,他也从未想过要放弃自己的“信仰”。
“那爷”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也是注定要被淘汰的一个存在。
那爷这个角色在《老酒馆》这部作品中,代表的不是某一个人,他也没有什么所谓的历史原型,可他却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一群人----满清遗族之一,这是一个封建社会残留下来的悲剧人群。而在清朝政府灭亡的初期,这个所谓的满清遗族又大致被分成了两个派系。
一派是属于随时准备东山再起的“青壮派”,他们顺应时代的步伐,积极做出改变,他们也有复辟大清的想法,但是他们不会献愚忠,他们会用自己的法子,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而另一派则是属于像“那爷”这种活在梦里的“遗老派”,他们依然对大清朝忠心耿耿,只要他们的主子一声令下,他们就可以立马投身到忠君爱国的战场中去。
在那个年代,像那爷这样每天强行端着架子,靠着变卖家产过日子的大有人在,他们是一边喝着小酒过日子,还一边做着白日梦,成天惦记着皇帝的号召,坐等大清朝的复辟。全然不顾及大时代的变化,死守着那点旧时代的东西不放手。
虽然那爷在剧中做了很多的荒唐事,但是要说到真正让人觉得讽刺的,是在他所信仰的那个阵容中,就连堂堂王爷都已经过上了,依靠诈骗来谋生的日子,那爷居然还对人家毕恭毕敬的。
您这到底是愚忠呢?还是真的老糊涂了啊?您要知道您的这一波操作,不仅是在耍自己,还顺带把可怜的贺义堂也给害了呀。
害人又害己,这是何必呢?
那爷活在自己的满清梦里不愿醒来,陈怀海三番五次的提醒他,也没能起到效果,甚至还要和他绝交。那爷的媳妇和他同甘共苦了一辈子,本指着那爷老了折腾不动了,也就该消停了的,可她还是低估了那爷的“信仰之力”,最终只能选择离开那爷,独自离开。而一句“哀莫大于心死”,就足以道尽那爷媳妇为何要离开他的原因。
那爷看着自己媳妇拎着包袱远去的身影,也没有出手阻拦,只是非常苦涩的说了一句,“她把我给休了”。而这句话对于那爷来说,却充满了深意,媳妇把他给休了,皇帝陛下把他给遗忘了,大时代把他给淘汰了。年老体弱的那爷折腾了一辈子,也将要以悲剧收场了。
那爷这个角色在剧中,不仅将一个时代对于人的影响表现得很透彻,也将一个悲剧人物对自己的影响,刻画得很深刻。像那爷这样的人,不仅时代救不了他,旁人也带不动他,因为是他自己放弃了自己。
不过“那爷”也让世人明白了一件事情,一个人有信仰是好的,而坚持自己的信仰,就算这个过程再怎么辛苦,也是幸福的,只是我们需要认真看清楚自己的信仰,是否是正确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