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时候爱新觉罗玄烨,一本《说唐全传》成了爆款小说。李渊的儿子李玄霸也被这本小说写成了李元霸,原因很简单,就是要避爱新觉罗.玄烨的讳。在清朝的时候,忘记避圣讳,运气不好的话得杀头,运气好的话不死也得脱层皮。《说唐》流行于街头说书人口中,在那个时代,借那些说书人熊心豹子胆,他们也不敢说“玄”字,也不敢说李玄霸。清朝说书文化的盛行,人们在街头听说书人说“李元霸”听多了,于是李元霸的事迹就深入人心了。到了大清完了的时候,由于约定俗成的原因,李元霸在隋唐演义类小说里的名字也没有改回“李玄霸”。

为尊者讳爱新觉罗玄烨,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就是要避讳三类人爱新觉罗玄烨,第一类就是比自己尊贵的人,比如大官,贵族什么的,而皇帝是最大的官,所以全天下都要避讳他,不能说他他的名字,哪怕名字当中的某一个字。

第二类就是亲者,比如哥哥,比如姐姐,比如父亲,比如母亲……等等长辈,不能说他们的名字。

第三类就是贤者,就是那种道德非常完美,且对国家有大功劳或者老百姓有大功劳的人,这类人非常稀有,比起熊猫也差不多,比如孔子那样的人。

刘备呢,算是第一类和第三类吧。刘备代表的是兴复汉室,以中兴复国为目的,代表广大儒家思想的忠实拥护者。

玄烨是名,康熙是年号,与帝王称呼有关的还有两个概念:庙号:如太祖、世宗等。谥号:如文、武、僖、懿等。

古人大多有名有字,称呼时一般称字而不直呼其名,叫避讳。普通人尚且注重避讳名,更何况帝王。文献中记录的有字的帝王,除了比较熟悉的几个起自布衣的皇帝如刘秀字文叔、刘备字玄德等,其他皇帝留下字的不多。那么怎么称呼他们呢?

一般是称呼他们的庙号、谥号或年号,庙号和谥号是帝王死后由皇室和重臣根据其一生作为品行来评定出的。年号是新皇登基或有祥瑞出现时,由群臣商议,最终皇帝定夺的寄予吉祥寓意的纪年称号。

唐以前的帝王常用谥号称呼,如汉武帝、魏文帝、隋炀帝等,随着各种溢美之词的胡乱堆砌,皇帝谥号越来越长,如唐玄宗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明代嘉靖皇帝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接下来的还更长。故唐以后一般改用庙号称呼帝王,如唐太宗、宋太祖,为啥不用年号呢,因为那时帝王一般不止一个年号,如唐高宗就有十几个年号,跟谥号一个道理——麻烦。

明清以后,帝王一般一生只用一个年号,慢慢就改成用年号代称帝王了。具体到“康熙”,其寓意为天下康宁、安定兴旺。据说是孝庄太后为她这位抗过天花的皇孙取的。

康熙帝玄烨之所以没有和赫舍里在新婚之夜同房,源于康熙心中的心结,而且在几天后康熙亲口对赫舍里说出了从心里不愿与其同房的真正原因。

爱新觉罗玄烨:李元霸原名李玄霸因爱新觉罗·玄烨而改名,刘备玄德为什么不改?

赫舍里被康熙娶回家的当天拒绝与其圆房,许久不曾临幸赫舍里,身为皇后又是后宫之主的这样一个女人会怎么想?

爱新觉罗玄烨:李元霸原名李玄霸因爱新觉罗·玄烨而改名,刘备玄德为什么不改?

其实康熙不是真心不想与其有夫妻之实,只是心中有几点心不甘情不愿苦中:

爱新觉罗玄烨:李元霸原名李玄霸因爱新觉罗·玄烨而改名,刘备玄德为什么不改?

其一,不甘心于孝庄太后的指挥棒。

爱新觉罗玄烨:李元霸原名李玄霸因爱新觉罗·玄烨而改名,刘备玄德为什么不改?

孝庄将赫舍里许配给康熙做皇后,初衷在孝庄眼中只不过是用来拉拢索尼牵制鳌拜的政治性手段而已,

爱新觉罗玄烨:李元霸原名李玄霸因爱新觉罗·玄烨而改名,刘备玄德为什么不改?

而康熙虽然深知这其中的缘由,但是又不得不顺从,因为鳌拜圈地马上就要乱国了,当然了,康熙也是个既爱江山,有爱美人的人,基于当时的尴尬时期,康熙只能接受这样的安排,因为此时的小不忍则乱大谋。

其二,康熙虽然礼仪上接受了这段婚姻,但是只有夫妻之名,并无夫妻之实,因为在康熙心中一直有一个迈步过去心结,那就是在康熙心里,赫舍里只不过是个权利交换的物品,康熙对其没有感情,心里总觉得自己的帝位是因为眼前这个女人才得以安稳,心有不甘。

其三,在鳌拜诬陷忠诚苏克沙哈时,老索尼假装称病,让鳌拜肆无忌惮,苏克沙哈虽不是索尼直接害死,但是老索尼也有“欺君之罪”。

康熙心中对苏麻喇姑一直有一种,得而未嚼的无名爱!

剧情中,康熙和皇后赫舍里大婚之夜并未圆房,而且康熙以朝政繁忙推脱,不远方可以理解,但是为何新婚之夜,跑去苏麻喇姑的房间,话语暧昧,旁敲侧击的想套苏麻喇姑说出内心对康熙的感情,可惜苏麻喇姑的一句话伤透了康熙的心:

“皇上,您还是杀了奴婢吧!”听完此话的康熙依然是心灰意冷,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苏麻喇姑的房间。

最后说一下康熙离开苏麻喇姑的房间按照常理来说应该还是回到赫舍里的房间里去就寝了,只是没有行夫妻之实而已,问题中说到的没有在新房里过夜此话有点不够严谨。

我是历史中简堂追溯传奇,一家汽车公司的失效分析师,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吐槽。

有关汽车,日语,英语,自考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互相交流,感谢您的阅读。

文/历史中简堂追溯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