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燕王朱棣率领大军攻进京城后,有宫廷里的太监报告说,建文帝下令放火烧皇宫,建文帝和皇后都跳到大火里自焚了;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大火熄灭后,没有找到一具尸体像建文帝的,民间都传说建文帝从地下暗洞里逃跑了。事情的真相到底是怎么样,成了千年的迷案建文皇帝?不过说朱棣派郑和带领一支庞大的舰队去海外寻找建文帝的传说是荒谬的。
公元1405年建文皇帝,明成祖朱棣派遣自己心腹的太监郑和带领一支由60多艘大船,近三万官兵组织起来的庞大舰队到东南沿海和印度洋沿岸的国家。明朝时期,中国的造船业是世界上最发达的。郑和所坐的旗舰*大宝船*,长约120米,宽约50多米,上下分为三层。是世界上当时最大的船,每条大船里可做近500人,这些人里有水手、士兵、向导、翻译、医生、裁缝等等。
但是最奇怪的是还有一艘专门乘载几十名年过五荀的老婆婆们的小船建文皇帝,她们是做什么的呢?原来她们是裁缝和懂得医术的接生婆。明朝时做的衣服和鞋袜质量都不好,穿不了多长时间的就破了,当然了这与当时的手工艺落后有关系。这些婆婆们就是专门为这些官兵们缝补衣服和鞋袜的,接生婆是为沿海这些国家临产的产妇们服务的。医生们为当地你病人免费治疗各种疾病,受到了沿海各国人民的欢迎和称颂。
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明朝把东南沿海和印度洋都称为西洋)八十年后,意大利哥伦布带领三艘(长24米,宽8米)的小船才出海。但是两者的目的不同,哥伦布出海探险是为西方国家掠夺世界各国的资源做准备;而郑和出海是同沿海地区各国做平等的以货易货的贸易,同是也把中华民族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传统的文化美德传播出去。
明朝的历史有“建文”和“永历”的年号,他们的主人分别是朱允炆和朱由榔。
一、“建文”年号持续四年。
建文元年,建文帝削藩,都督宋忠领兵三万驻守开平,防备燕王。湘王自杀,齐王和代王被贬为庶民,燕王朱棣勾结宁王起兵造反,假借“清君侧”之名。大将耿炳文和曹国公李景隆和朱棣交战都失利,建文帝迫于压力罢免齐泰和黄子澄。
建文第二年,鞑靼派兵相助朱棣,李景隆和朱棣在河间大战,先胜后败,从河间、德州、济南一路败退。建文帝遣使求和没成功,但朱棣在济南受阻,暂时退兵,后在东昌被都督盛庸打败。
建文三年,建文帝重新启用黄子澄和齐泰,盛庸在夹河被打败后又将黄、齐两人贬官,再次要求朱棣退兵回封地。朱棣没同意,军队大举南下,驸马都尉梅殷在淮安阻挡。
建文第四年,除了在灵璧小败外,朱棣大军一路南下,李景隆开城门迎接朱棣,建文帝朱允炆失踪。朱棣开始称帝,大开杀戒,黄子澄和方孝儒等人都被灭族。同时,取消建文帝的年号,建文帝的四年变成洪武三十二年至三十五年。
二、永历年号偏安一隅,持续三十八年
永历的朱由榔的年号,他是万历皇帝的孙子,曾被封为永明王,所以取了“万历”和“永明王”中各一个字组成年号“永历”,分为两个时期。
朱由榔在位时期。发生的比较重大事件有:在广东肇庆称帝的朱由榔和在广州称帝的朱聿粤争夺大明正统的地位;朱由榔和李自成的大顺军余部联合抗清,势力一度扩张到七个省;朱由榔和张献忠的大西军合作,干掉的敌方重量级将领有敬谨亲王尼堪和叛徒、清封的定南王孔有德,然而孙可望和李定国矛盾爆发。
朱由榔死后时期。朱由榔死后,南明政权的“永历”年号在台湾延续了下去,从永历十六年一直到永历三十七年。当时台湾使用“永历”这个年号的人是郑成功的长子郑经以及郑经的次子郑克塽。郑经随过郑成功打过清兵,经营台湾时也趁着吴三桂反清时西攻过大陆,还是有些作为的!他的次子郑克塽就没有,主政台湾不到三年就投降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