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知识真可怕何基沣!
“虽然保定军校在当时没有黄埔军校名气大何基沣,”?看来你需要补习一下历史知识。
天津武备学堂
保定军校
黄埔军校
三者是一种传承和递进的关系,它们是中国近代军事史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何基沣。
近代军队是由小站练兵开始,当时的武备学堂是培养军官的地方,由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普鲁士教官任教习,培养出来的军官掌握着北洋集团的军队。时间是清朝末年
后来迁到了保定改称为保定军校,军校由段祺瑞冯国璋等为督办,多数的教官来自天津武备学堂学员。保定军校在办的11年里,一共培养了6500多名优秀的各类毕业生,其中知名毕业生有蒋介石、白崇禧、叶挺、李济深、傅作义、张治中等。从19世纪30年代起,保定军校的毕业生已经在国民党军中担任要职,而且中将、上将的人数都远远多于其他军校毕业生的人数。从北伐战争到日军投降,国民党军队中高级将领由保定军校毕业生所担任的比重依然相当高,最多时候甚至超过50%。
其中不少毕业生成为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知名人物,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如叶挺同志是我党著名的军事将领,在北伐战争中他率领的“铁军”使敌人闻风丧胆,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军长。赵博生、董振堂烈士,是宁都起义的著名领导人,赵博生同志曾任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兼参谋长,董振堂同志任红五军团长,先后为革命事业光荣牺牲。地下党员、原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副司令长官张克侠和何基沣同志,在淮海战役的紧要关头,分别率领五十九军和七十七军火线起义,为顺利地取得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还有何柱国、王长江等同志,也都为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
黄埔军校是出了不少将领,但在历史的进程中是个孙子辈的。
多学多看多走,不要盲目断言。不然会让人笑话[捂脸]
此事的背景是淮海战役,淮海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歼敌数量最多的。此战中,国军损失55万人,其中被俘虏320355人,投诚35093人,起义改编28500人!国军少将以上军衔将领中,投诚22人,起义8人!
国军陆军中将杜律明也是在淮海战役中被俘虏。1960年,周恩来和陈毅宴请来访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时,杜律明也受邀出席。席间,蒙哥马利问杜律明:“你的百万大军到哪里去了。”
杜律明指了指坐在对面的陈毅说:“我的人都跑他哪里去了。”(还有另一个版本“我的人都送给他了”)。
这句话虽然是在开玩笑,但是,这反应一个事实。解放军大规模改编被俘虏的国军部队!
内战期间,改编国民党部队,绝对是解放军补充兵员的最快速方式。
首先,最优先接受改编的就是“起义”的国军。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黄维兵团下属的廖运周110师起义!在《亮剑》中,就是赵刚配合廖运周师长起义的。而且,历史上的廖运周师长可是老党员,一直和我党有联系。
(廖运周师长)
廖运周师长领导的110师连党支部都有,完全掌握在我党手中。所以,在解放军配合下,廖运周率部假装打出我军包围圈后,马上调转枪头,和解放军一起打黄维!也是因为廖运周的起义,打乱了黄维的部署,导致了黄维的彻底失败。
其次,就是投诚的国军。投诚不同于起义,投诚发生在战斗开始后,在局势对国军非常不利时。国军看打不过了,才投降。
最后,就是在战斗和追击中被俘的国军。这时候,不投降就是死,国军在万般无奈下才投降。所以,这类人最后在接受改编。
而且,在处理被俘人员时,必须经过“两忆三查”教育。
就是“忆阶级苦、忆民族苦;查立场、查斗志、查工作”。通过这种思想工作,把敌对分子甄别出来。同时,团结和发动国军中的“劳苦大众”,拿起武器,加入解放军,一起打老蒋!
对于被俘人员,这个工作是必须做的。而且,通过思想教育的俘虏,也要和解放军老兵按照比例混编。防止出现再次“倒戈”
有一个反面典型:郝鹏举曾当过伪军和国军。后来,又通过起义参加了解放军。可是,郝鹏举又再次反叛革命,在1947年被我军枪毙!
陈毅曾方面训斥他:“教尔做人不做人,教尔不苟竟狗苟。而今俯首尔就擒,仍自教尔分人狗。”李云龙赵赵刚借俘虏也是迫不得已!在赵庄阻击战中,李云龙的对手是楚云飞的精锐部队,李云龙部伤亡惨重。华野二师有的团,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兵力。李云龙急需补充兵员!
可是,李云龙不能撤到后方补充,也来不及请示纵队司令。因为,战事紧急,对面又是老熟人楚云飞。李云龙不能就这么放楚云飞走,他可不能让楚云飞看不起他!就算是崩了门牙,老李也要和楚云飞一决雌雄!
于是,李云龙找到了在给俘虏上课的赵刚。赵刚手下刚好有俘虏,以他们的交情,赵刚必须帮忙。而且,老李也觉得“两忆三查”教育有点啰嗦。他老李觉得自己有本事降伏这群俘虏。所以,李云龙找到了赵刚。
赵刚办事谨慎,再加上李云龙和他不是一个单位。所以,从安全和制度考虑,赵刚一开始拒绝了李云龙。不过,赵刚还是对老部队、老战友有感情。他也觉得李云龙有本事降伏这群俘虏兵。而且,战事确实紧张,战机稍纵即逝,不容耽搁。于是,最后,赵刚以整个战役的大局为重,借给了李云龙2000俘虏。
(文/勇战王聊历史)
发布评论